- +1
場景狹小、3年虧15億,順豐同城高層想用燒錢來加速
文|張書樂(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互聯網和游戲產業觀察者)
作為快遞巨頭順豐控股董事長王衛旗下的第四家上市公司,順豐同城正在做“基建”。
12月14日,打著“跑腿送東西平均1小時送全城”口號的杭州順豐同城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順豐同城)在香港聯交所上市,成為港股即時物流第一股,同時也成為繼順豐控股、順豐房托、嘉里物流之后,“順豐版圖”中的第四家上市公司。

3年的時間順豐同城虧損高達15億元,外界甚至用這是王衛“燒出”的第4家上市公司來形容此次上市。
上市后,順豐同城也是動作不斷。
順豐同城聯合廣州訊成研發推出新型智能頭盔。
與普通頭盔相比,這款智能頭盔的最大特點在于增加了語音助手、麥克風、喇叭、快捷按鍵等功能,將普通頭盔與AI智能技術完美結合,并有科大訊飛提供AI智能機語音技術支持。

騎手佩戴后,相當于擁有了一個“隨叫隨到”的智能助手,騎手只需輕輕喚醒語音助手“小安”,便能下達指令讓其根據要求執行,這樣不僅可以節約時間,還能有效避免在騎行時因使用手機產生的安全隱患。
此外,更多的基建項目也在展開。
順豐同城CEO孫海金即在日前宣稱,順豐同城“講的是整個新零售基礎設施的問題,我們的目標是成為一個真正的即時物流公司,成為全行業全場景共同的基礎設施和底盤”。
其差異化在于友商都在做B2C,而順豐還“兼職”做C2C。

按照孫海金的描述,順豐同城打造的是一個完整而強大的開放平臺,外部擁有麥當勞、肯德基、必勝客、喜茶等一眾頭部KA自有平臺,內部協同上則擁有速運、倉儲、醫藥、冷運等幾乎所有順豐集團內部資源。
但另一方面,順豐同城整體上還是落后于友商。
在權威物流雜志《中國物流與采購》發布的“2020即時配送綜合排名TOP 10”名單中,順豐同城位列第三,落后于美團、餓了么。
順豐同城能否在基建、技術和差異化上,找到同城配送的突破口呢?

對此,鋅財經吳辰光和書樂有過一番交流,貧道以為:
上市獲得20.3億的集資,只是延長順豐同城的窗口期,但同城配送如何找到目前一些小規模跑腿場景,則是其迫切需要孵化的目標。
艾瑞咨詢報告數據顯示,近幾年即時配送行業的發展極為迅猛,2016年即時配送的年訂單量為46億單,而在2020年,訂單已經增至210億單,年復合增長率高達46%。該機構預測未來幾年年復合增長率將超過30%,至2025年,年訂單將增至795億單。
但整體來說,如果去除外賣部分,整體場景就變得異常狹窄。

順豐同城要做基礎設施建設,無疑將會加快其集資的燃燒速度,以謀求用快速燒錢來燒出一個同城配送“新場景”的可能。
但這樣的基建,又是勢在必行。
從目前整體即時配送市場發展看,人力是最大的成本,但鑒于整體市場還處于燒錢跑馬圈地,人力成本必須得到控制。
同城配送的整體趨勢和物流快遞業一樣,依然是從勞動密集型向人工智能、大數據和云計算組合的勞動密集型方向去進一步扁平化渠道,盡可能的降低成本。
順豐同城做的一些新基建,目前而言,都還只是在實現這一目標的微創新。

而此次上市,此次順豐同城引入了淘寶和哈啰出行作為基石投資者,表面上看似乎可以獲得更多流量入口、訂單以及智能兩輪車的配套基建,但也僅僅客源和流量入口上的多樣化,真正能獲得助力并不太多。
能否通過技術堆積,慢慢達成真正的智能化同城配送,尚有待觀察。
此外,相比美團、餓了嗎等本地生活訂單優勢,順豐同城作為獨立第三方配送,其實沒有任何優勢。
而且同城配送和異地物流之間許多模式并不相同,背靠物流快遞巨頭的順豐同城,反而容易在人員調度上引入慣常經驗而帶來混亂。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