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蘇州絲綢博物館專家成功修復明代況鐘家族“圣旨”
2021年12月27日,蘇州絲綢博物館承接的明代況氏家族“圣旨”修復工作完畢,并在況公祠內將修復完成的明代況氏家族“圣旨”原件交還況氏家族。該“圣旨”是明英宗朱祁鎮賜況鐘之父和況鐘夫人的,里面對況鐘任蘇州知府期間的功績進行了稱贊。據了解,“圣旨”距今已有580余年的歷史,損傷較為嚴重,蘇州絲綢博物館采取修舊如舊的原則,最大限度保護藏品原狀,耗時4年將其修復完成。
“最大限度滿足了原藏品的完整度,也達到了一定的堅固度和美觀度。”現場,文物專家對修復后的“圣旨”進行了驗收工作。一致認為,修復后的“圣旨”符合珍貴歷史遺存的保護原則和保護要求,能夠更好地滿足收藏、保管、研究和展示等功能,驗收結論一致通過。
“況鐘去世后,兩道圣旨在民間流傳,2016年況鐘后代委托我們進行保護性修復和復制任務。”蘇州絲綢博物館原副館長、研究員王晨說,兩道“圣旨”主體面料均為絲織品,全長2.8米,寬0.31米,整體保護狀況較差,局部損傷較為嚴重,必須采取干預性的修復方法才能起到保護的作用。
據了解,“圣旨”的材料主體面料為上好蠶絲制成的錦綾織品,圖案為對龍祥云,由于“圣旨”一般非墓葬品,都是傳世品或收藏品,所以歷經幾百年幾十代人的流傳,所存不多,明代時期的“圣旨”尤為稀有。
“修復時不僅需要對文物本體進行除塵去污、消毒平整、補缺加固、修原縫合等,還涉及主體面料的絲織織造、復制研究和制作工藝、縫制工藝、裝裱工藝等等。”王晨說,首先要最大限度地保護藏品的原狀,最大限度地起到加固的作用,并且還要讓它有美觀度,能夠展示,后來我們采用了復制的工藝,把缺損的部位填補在后面。“前后一共進行了不當修復去除、底襯去污清洗、斷層絲線梳理等11項修復工作?!蓖醭垦a充說。
除了修復工作之外,蘇州絲綢博物館也承擔“圣旨”的復制工作,期間同樣遇到了不少困難?!笆ブ荚系淖质腔实塾H筆題寫的,如何把皇帝的字跡還原到每一件復制品上,成了復制工作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難。”王晨說,況氏后代中也有不少書法家,他們提出“模仿皇帝筆跡”的方法?!暗诿恳患椭破飞项}寫,還要一氣呵成,并非易事,所以這個方案被否決”。后來,蘇州絲綢博物館向絲綢印染專家求助,按照原件上字的形態,一個一個摳出來,制成花版,再印到復制品上。
據了解,況鐘是蘇州知府中最著名的一個。 在蘇州任內,他勤于政事,忠于職守。為了讓百姓安居樂業,況鐘在蘇州不遺余力地興利除害。他帶領百姓興修水利,推動農業發展;爭取減免不合理的稅收,為百姓安居創造條件;他還非常重視教育,接濟貧窮的讀書人,積極推薦才學者。因此,他深受蘇州人愛戴,在他離世后,很多人為他哭泣,悲痛不已,并立祠紀念。

況鐘政德思想研討會在蘇州況公祠同時舉行,到會專家深入探討,踴躍發言。
全體參加況鐘政德思想研討會的專家學者和況氏家族代表還在工作人員帶領下參觀了況公祠。(王建康 攝影報道)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