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光明日報整版關注:新一輪“雙一流”建設的路徑選擇

光明日報
2021-12-27 06:20
教育家 >
字號

2021年4月11日,暨南大學畢業生們將學位帽拋向空中,飛動的帽子好似一只只展翅飛翔的鳥兒,飛向藍天。陳保忠攝/光明圖片

2021年亞廣聯大學生機器人大賽12月12日在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區舉行。本次比賽主題為“投壺”,吸引了來自中國、日本、印度、泰國、馬來西亞、尼泊爾、蒙古國、柬埔寨等11個國家和地區的21支隊伍通過線上比賽展開比拼。張光明攝/光明圖片

【專家視角】??

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清華大學時指出,一個國家的高等教育體系需要有一流大學群體的有力支撐,一流大學群體的水平和質量決定了高等教育體系的水平和質量。總書記的講話為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以下簡稱“雙一流”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首輪“雙一流”建設,各地各建設高校各項工作平穩推進,成效明顯,為推動高等教育強國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當前,我國高校正處在新一輪“雙一流”建設的重要階段,必須堅持正確方向、服務國家急需、堅持特色一流、保持戰略定力。從建設進程看,要著眼世界一流,立足中國,放眼全球,學習借鑒世界一流大學的成功經驗,在全球范圍內尋找坐標系,與世界各國高校同臺競技,不“自說自話”,不做井底之蛙。要著力中國特色,立足國情,探索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的中國道路和中國模式。一流大學應該為社會解決諸多實際需求,為國家培養大批棟梁之材,為世界的進步作出巨大貢獻,在人民的心目中占有重要位置,而不是“自娛自樂”。具體來講,要堅持問題導向,聚焦核心關鍵,在“五個堅持”上下功夫。

1.堅持人才培養核心地位,著力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從根本上來說,“雙一流”建設成功與否,關鍵要看人才培養的質量。換句話說,檢驗“雙一流”建設的最大成效主要看培養出了什么樣的人才。“雙一流”建設高校應該培養符合社會需要的高素質專門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在其中涌現出引領社會發展的學術大師、興業英才、治國良才。也就是為各行各業的重要崗位培養出國家需要的領軍領導人才、戰略科學家、總工程師、國家教學名師等大師級人才。我們說,“雙一流”建設高校對于國家和社會的最大貢獻,不在于單純發表多少篇科研論文,也不在于直接拉動經濟增長的百分點,而在于它培養的畢業生能夠為黨分憂、為國擔當、為民族復興擔負起多大責任,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和國與國之間的較量,始終保持想國家之所想、急國家之所急、應國家之所需的報國情懷。正如總書記在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的講話中對廣大人才所要求的那樣,心懷“國之大者”,為國分憂、為國解難、為國盡責。

在人才培養的方向上,我們要毫不動搖,扎根中國大地,辦世界一流大學,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今天,沒有什么比培養接班人更重要,沒有什么比這個方面出問題更危險。在人才培養的路徑上,要尊重規律。要遵循人才成長規律和教育教學規律,在人才培養這個問題上,要把知識傳授、素質提升、能力培養和價值塑造融為一體。我們教育學生,一是知識,二是方法,三是品格,其中品格是最高層次。只有這樣,才是適合每個學生的高質量教育。在辦好本科教育的力量上,要持續加強。沒有高質量的本科,建設一流大學就缺乏根基。世界一流大學無不是以高水平的本科教育為主要標志。我們的校長要當學生的校長,我們的教授和最優秀的教師要給本科生上課。本科教育和人才培養要真正成為大學的“底色”和“第一使命”。

2.堅持服務國家需求,提升服務國家戰略能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清華大學時指出,要把服務國家作為最高追求。這不僅是對清華大學的要求,更是對“雙一流”建設高校賦予的重要責任和使命。“雙一流”高校建設的最大意義在于體現國家意志,與國家現代化和民族復興同向同行;體現社會責任,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支撐引領作用;體現教育自信,塑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內涵品質。

這些年來,我國的一系列重大戰略舉措,無不與人才和科技相關。“雙一流”建設高校在這個戰場要有所作為,要強化同國家戰略目標和戰略任務的對接,匯聚大團隊,構建大平臺,承擔大項目,作出大貢獻,彰顯服務國家的重大價值和實際貢獻。具體來講,“雙一流”建設高校要把發展科技第一生產力、培養人才第一資源、增強創新第一動力更好結合起來,緊緊圍繞重大戰略的核心關鍵、社會發展的瓶頸制約、國家安全的重大挑戰,切實擔負起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任,提升服務國家重大戰略能力。要通過調整學科結構、搭建合作平臺、創新育人載體、建立協同機制與國家發展布局同頻共振,與經濟帶、城市群、產業鏈的布局緊密結合,與國家主體功能區高度耦合,提升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能力。

從根本上講,綜合國力的競爭,是高科技產業的競爭,更是人才培養水平的競爭。從服務“四個面向”來看,“雙一流”建設高校要發揮主力軍作用,辦好前沿性、引領性學科專業,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加強基礎前沿探索和關鍵技術突破,自覺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使命擔當,提升服務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能力。當前制約我國發展的很多“卡脖子”問題,根子在基礎研究。我們說,搞基礎研究“急不得”,要坐“冷板凳”;搞技術轉化“斷不得”,要做“長鏈條”。“雙一流”建設高校在這方面要有前瞻性的戰略布局和考慮。

3.堅持學科建設有選擇性發展,做大做強優勢特色學科

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清華大學時指出,把學科建設作為發展根基。學科建設在學校處于龍頭地位,學科特色是學校最根本的特色,學科水平是學校核心競爭力的集中體現。學科體系建設關系到學校發展根基,在高水平人才培養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在學科建設的布局上,要堅持學科有選擇性發展,有所為有所不為。學科不在多、不在全,而在特、在強,關鍵要建設好與本校辦學定位和辦學特色相匹配的學科群,壓縮“平原”多建“高峰”。形象地講,“學科建設不是張開巴掌拍下去,而是攥緊拳頭砸下去”就是這個道理。事實上,世界一流大學中,沒有一所能夠覆蓋所有學科專業。“雙一流”建設高校首先要把國家已認定的一流學科做強,以此帶動、輻射和影響其他學科相互支撐、交叉融合、協同發展。在具體操作上,要把學校傳統的優勢學科做強,把國家戰略急需的學科做精,把新興交叉融合的學科做實,不斷強化學科高點,培育學科重點,扶持學科增長點。只有這樣,才能頂天立地,走得穩、走得實、走得遠。

進一步講,“特色+優勢+水平”,才是真正的一流,才是持久的一流。“雙一流”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幾十年的積淀和努力,沒有堅實的基礎,短時間內想實現一個高的目標,往往不現實。“雙一流”建設的一般規律,應該是穩中求進,進中求特,特中求優,優中求強,強變一流。說到底,“雙一流”建設重在內涵和質量,絕不僅僅是規模和數量上的比拼。一流大學未必都是學科門類齊全的綜合性大學,精而專、有特色的學校同樣可以辦成一流大學。

4.堅持人才強校戰略,打造人才集聚高地

一所大學的發展興盛,歸根到底要靠學科實力和優秀人才。學科建設和人才隊伍,是一體兩翼,缺一不可,要將這兩者有機結合起來。在人才隊伍建設上,要堅持“引育并舉、以育為主,重點培養一批、大膽使用一批、及早儲備一批”的建設思路,及早謀劃,做好頂層設計。

人才特別是高端人才,是學校發展的戰略資源,是建設“雙一流”大學的重要支撐。我們說,“雙一流”建設高校當前的短板和未來發展的希望依然是人才問題,特別是高端人才和青年人才是學校未來發展的潛力所在、希望所在。在實際工作中,要堅持精準引才,面向海內外重點引進享有學術盛譽的戰略科學家和極具潛力的青年才俊,讓高端更尖端,讓青年更拔尖。要堅持精心育才,從政策、資金、平臺等方面給予關心培養和特殊支持,使他們能夠安心、熱心、舒心地在學校工作。還要堅持精細用才,按需設崗,以崗聘人,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當主角,讓他們在一線歷練成長。

在人才培養和集聚方面,還要特別注意以學科為主體,學科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就引進什么樣的人才,不能單憑名聲和“帽子”來引進,再漂亮的楓葉也長不到榕樹上;以學院為主責,倡導“學院辦大學”,而不是傳統的“大學辦學院”,學院要發揮學術委員會和教授的作用,傾聽和尊重他們的意見,擔負起人才集聚的重要責任;以學校為主導,學校主要是管師德、管結構、管政策,創造條件、營造環境。既鼓勵“全能冠軍”,又支持“單項冠軍”,尤其要注重學科團隊建設,由“釣魚式個體”向“捕魚式團隊”轉型。

5.堅持體制機制創新,激發辦學治校活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清華大學時強調,把深化改革作為強大動力,把加強黨的建設作為堅強保證。“雙一流”建設高校要加強黨對學校工作的全面領導。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大學發展的根本指引;把思想政治工作作為大學育人的獨特優勢;把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作為大學領導體制的核心堅守;把建設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作為大學治理的基本依托。對于這幾點,我們不用懷疑,不能動搖,要一以貫之落實好、執行好。

適應新發展格局,推進高質量發展,“雙一流”建設高校要在管理體制機制創新方面多點發力,以攻堅克難激發辦學活力。一要深化協同育人機制改革。進一步推動學校與社會力量的協同,把社會資源轉化為學校發展資源和育人資源。二要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在課程體系建設、教學方法改革、教師能力提升等方面,不斷完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三要深化質量保障機制改革。建立約束激勵機制,建立經費投入機制,還要建立提升教學水平的長效機制。四要深化教育評價機制改革。樹立重師德師風、重真才實學、重質量貢獻的價值導向,不要僅僅圍繞一些大學排行榜和一些指標體系轉,更不要只在這里面找“興奮點”,而看不到短板。對于教育評價,特別要強調破立結合,以立促破。我們說的“破五唯”,破的是“唯”而不是“五”,“分數、升學、文憑、論文、帽子”不是完全不要,關鍵要從實際出發,不要作為唯一的指標,要凸顯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上的實際貢獻,彰顯對國家和社會的價值追求。

進入“十四五”時期,“雙一流”建設從哪里站位,向哪里發展,這個根本問題擺在了我們面前,要“低頭看五年,抬頭望十年,走起路來想著三十年”,努力做到長遠謀劃,謀定而后動。“雙一流”建設高校唯有在“五個堅持”上下功夫,聚力攻堅,奮發有為,才能建設成為扎根中國大地、具有世界影響的一流大學,為建成高等教育強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作者:杜玉波,系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會長)

全球頂尖大學如何改革本科專業設置?

進入知識經濟時代,人才成為有效連接創新、競爭力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紐帶,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加強創新型人才培養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人才培養是大學的本質職能,本科教育在高等教育人才培養中占據基礎地位。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新時代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加強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內涵式發展。一流本科和一流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作為一流人才培養的基本單元,一流本科專業建設是一流本科教育建設的基礎和依托,是提高高校人才培養能力的重要發力點。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國人民大學評價研究中心課題組本著“對標國際先進、扎根中國大地”的原則,以“改進專業設置、強化專業改革、健全專業建設”為宗旨,綜合運用文獻法、案例法和比較法,選取5所北美(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斯坦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4所歐洲(劍橋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博科尼大學、哥本哈根商學院)和2所東亞(香港大學、首爾國立大學)三大區域共11所全球頂尖大學作為研究對象,分析21世紀以來11所案例高校本科專業設置改革的現狀,歸納、比較案例高校本科專業設置改革的整體趨勢與鮮明特色,以期為國內本科專業設置改革提供參考與借鑒,助力新時代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研究主要有以下發現:

世界一流大學本科專業設置數量穩步增長

通過梳理案例高校2011—2021年10年間本科專業設置數量的變化發現,除耶魯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本科專業設置數量呈現負增長趨勢外,其余9所全球頂尖大學的本科專業設置數量均有所增加。其中,以斯坦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為代表的創新型大學的本科專業設置數量增幅較大,10年間兩校均增設了11個專業;以哈佛大學、劍橋大學和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為代表的傳統研究型大學的本科專業設置數量增幅較小,10年間均增設了1~3個專業;11所案例高校10年間平均增設了3.8個專業。總體來看,世界一流大學本科專業設置規模穩中有增。

世界一流大學本科專業設置呈現重理工、區域性的特征

通過統計發現,根據知識生產模式理論,案例高校增設的本科專業大致可分為兩類:一是人文社會科學類專業;二是理工類(STEM)專業。21世紀以來,11所案例高校共同增設的本科專業均為理工類專業,分別為生物醫藥工程和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

此外,北美、歐洲和東亞三大區域世界一流大學增設的本科專業呈現出區域性特征。其中,北美地區高校新增本科專業多為工程類專業,如機械工程、電氣工程等;歐洲地區高校新增本科專業多為人文社會科學類專業,如歷史與政治、政治與國際關系等;東亞地區高校新增專業多為信息技術類專業,如應用人工智能、社會數據科學等,與三大區域的產業優勢呈現出較強的相關性。

重視基礎學科,增厚學生知識基礎

11所案例高校中,5成以上的高校新增本科專業為基礎學科專業,如物理學、化學、數學、生物學、工程學、哲學、歷史學、經濟學等,這反映出世界一流大學本科教育對基礎學科專業的普遍重視。

案例高校的本科人才培養方案也體現出注重學生基礎學科知識學習的特點。如斯坦福大學的數學專業在學生入學之初會先開設基礎數學課程,教授學生廣泛的數學背景知識,特別是自然科學、數學和計算科學等領域的知識,學生在掌握了必要的背景知識后方可選修微積分、線性代數等課程;麻省理工學院的物理專業強調學生對物理學基本概念和結構的掌握,必修課包括物理學、相對論、量子物理、經典力學等,均為基礎性物理知識。

促進交叉融合,培養跨學科復合型人才

新世紀以來,世界頂尖大學正在由基于學科的教育向學科交叉的教育轉變。11所案例高校在其本科專業設置改革中均以本校的基礎學科專業為核心,建立了一批跨學科的專業,其專業建設路徑主要有兩類。

一類是傳統路徑,即融合兩個及以上的基礎學科形成新的專業。如斯坦福大學、耶魯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哈佛大學等在本校物理學專業的基礎上,新建了航空物理學、地質物理學、數學物理學、化學物理學、工程物理學等專業。倫敦經濟政治學院在本校經濟學專業的基礎上,新建了經濟與數學、經濟與哲學、經濟與統計學、經濟與政治學等專業。

另一類是新型路徑,即將分屬兩個不同領域的專業進行交叉融合形成新的專業。如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耶魯大學和首爾國立大學分別將本校的電氣工程專業和計算機科學專業相融合,形成了電氣工程與計算機科學專業;劍橋大學將本校的政治學、心理學與社會學相結合,增設了政治、心理與社會學專業;耶魯大學增設了分子生物物理與生物化學專業等。

依托優勢學科,推動專業集群發展

通過研究發現,11所案例高校普遍充分發揮本校現有的學科優勢,圍繞優勢、特色學科設立相關專業集群,從而優化學校學科專業布局,推動學校專業的系統改進。

麻省理工學院依托其全球排名第一的計算機科學專業,增設了與計算機相關的一系列跨學科交叉專業,如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專業,計算機科學與分子生物學專業,計算機科學、經濟學和數據科學專業,電子工程與計算機科學專業等;哈佛大學依托生物科學這一優勢學科增設了一系列相關專業,如化學與物理生物學專業、人類進化生物學專業、分子與細胞生物學專業等。

以個性化專業設置促進人才培養模式變革

培養模式是一流本科人才培養的重要支撐。通過研究發現,11所案例高校普遍開設了一系列個性化本科專業,旨在促進本科人才培養模式變革,加強個性化人才培養。

2015—2016年,博科尼大學開設世界商業學士專業,該專業的學制是4年,由博科尼大學、南加州大學馬歇爾商學院和香港科技大學聯合推出。該專業的學生將每年在不同城市和大學學習,學生需在前三年修習相關必修課程,如第一年在洛杉磯探索科技與娛樂,第二年在香港學習全球商務與銀行業,第三年在米蘭學習經濟與管理知識,第四年可以自由選擇學校和相關課程。

哈佛大學哈佛學院、斯坦福大學工程學院與耶魯大學耶魯學院分別于2004年、2007年、2013年開設了私人定制專業,旨在為有著跨學科學習興趣的本科生提供廣泛的學習機會。學生可以在教員的建議和指導下,在學院提供的課程中自由選擇,設計個性化的專業學習計劃。

以專業分化推動本科教育多樣化發展

學科的分化與綜合是學科建設的兩個重要維度。通過研究發現,當前全球頂尖大學學科專業建設呈現出分化的趨勢。

以斯坦福大學為例,該校將人類生物學專業分成兩門授予不同學位的專業,即文學學士學位的人類生物學專業和理學學士學位的人類生物學專業。兩個專業人才培養的具體要求存在差異:獲得文學學士學位的專業,其課程側重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知識的獲取,對自然科學知識的關注較少;而獲得理學學士學位的專業則側重自然科學、數學、計算機科學課程的學習。同樣,該校的科學、技術與社會專業也分化為授予兩種不同學士學位的專業。博科尼大學將國際經濟、管理與金融專業分化為國際經濟與管理專業和國際經濟與金融專業;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新增專業中,社會人類學專業分化為文學學士學位的社會人類學專業與理學學士學位的社會人類學專業。

以專業設置國際化促進高校人才培養國際化

通過專業和課程的國際化實現人才培養的國際化是當前許多世界一流大學推進本科教育改革的共同舉措。

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新增專業中,“國際化”是其共同特點。如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于2019—2020學年增設了國際關系與漢語專業、國際社會與公共政策專業等,并計劃在2022—2023學年增設政治學與國際歷史專業、社會人類學與國際歷史專業;2011年耶魯大學與新加坡國立大學聯合成立耶魯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學院,學院下設的多個專業,如人類學、人文藝術、經濟學、環境研究、全球事務、物理科學等為學生提供東西方知識,開設東西方文化課程,培養學生的國際化視野與能力。

(作者:周光禮,系中國人民大學評價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教授;姚蕊,系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博士研究生)

    責任編輯:王曉峰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徐州市| 建始县| 阿瓦提县| 甘泉县| 无棣县| 稷山县| 长寿区| 河北区| 资源县| 安顺市| 宝应县| 洞头县| 滨州市| 安义县| 大田县| 长汀县| 枞阳县| 巴林左旗| 长治市| 合肥市| 黄浦区| 渑池县| 万安县| 安阳市| 沁阳市| 永年县| 迭部县| 西充县| 来宾市| 郴州市| 德州市| 鄂托克旗| 尉犁县| 晴隆县| 怀柔区| 丹寨县| 田东县| 莲花县| 日喀则市| 南雄市| 内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