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吃紅棗不當可致命? 謹防誤食棗核引發急腹癥
紅棗具有滋陰補陽,養氣補血之功效,歷來是深受人們喜愛的滋補佳品。但筆者作為一名外科醫生,一年之內竟然遇到5例因服用紅棗不當導致的急腹癥,若放眼全國這個數字可能會非常驚人。人們在品嘗紅棗時殊不知其中也暗藏風險,而真正的罪魁禍首竟然是棗核。

朱女士的女兒為了孝敬媽媽特意購買了些紅棗,每天朱女士都熬紅棗粥。一次她不小心咽下一枚棗核,因為當時沒什么癥狀,朱女士并未特別在意,琢磨著很快就可以隨大便排出來。沒想到第二天朱女士就因腹痛住進醫院,當時她已經出現腹膜炎,但具體原因并不明確。醫生在讀CT片時發現朱女士小腸內一個紡錘形致密異物,進一步詢問朱女士才回憶起誤吞棗核的事情。這下病因就找到了,是棗核導致的腸道穿孔。醫生用腹腔鏡方式為朱女士做了手術探查,結果證實了術前的推斷。后來朱女士的女兒后悔地說:早知道這樣,就不該給媽媽買紅棗吃。
相比前面兩位,方老太更是因為一枚棗核斷送了性命。她平時住在養老院里,由于中風多年,言語行動都不方便。這次護理員和家屬發現方老太幾天沒排便,還出現了發熱、腹脹、嘔吐等癥狀,等送到醫院時已經出現感染性休克,急診CT 考慮消化道穿孔,而醫生同樣在CT片上發現了偌大的棗核影。由于患者就診時間太遲,出現致命并發癥,還沒來得及手術就撒手人寰。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上海也成為老齡化社會,人們愈發重視養生保健。作為滋補佳品,紅棗深受老年人喜愛,而且很多地方的傳統飲食都有紅棗這一食材。而這使棗核異物引起急腹癥可能大大增加。
回顧本院歷年來的病例,筆者發現棗核是食源性異物導致腸穿孔的首要原因,其比率大約占到七成 。更重要的是,其發病率有逐年上升趨勢,而且發病人群以老年為主,應該引起大家重視。當然,我們并不反對食用紅棗,只是在食用中需要注意幾個問題。
首先,紅棗種類繁多,導致急腹癥的棗核往往比較大,兩端尖銳,即為傳統的大棗。而那些較小紅棗的核相對短小,即使誤吞絕大多數能通過消化道排出。因此,在選購時可以加以考慮。
其次,由于發病人群集中在老年人,考慮到他們牙齒殘缺、神經反射功能減退等因素,建議服用紅棗時,預先將棗核剝除,包括兒童也是這樣,如此便可防患于未然。
再者,部分人習慣于把棗核長時間含于口中,這是不良習慣,任何果核都不應該長時間口含,稍不當心就會誤吞,甚至誤吸引起氣道阻塞。至于個別人連同棗核一起吞咽的方法就更加錯誤。
最后,如果萬一誤服棗核怎么辦?首先應該判斷棗核大小及尖銳程度,如果是那種危險性較高的大棗核,應盡快就醫,可通過胃鏡等方式取出。需要注意的是棗核在胃內逗留時間并不長,一旦進入十二指腸就會出現嵌頓的危險,如果進入小腸就喪失了胃鏡取出的機會。
萬一誤吞棗核又無法及時就醫怎么辦?這時可適當喝點麻油之類的潤滑劑,棗核能否順利排出就靠運氣了,不過應該密切注意隨后72小時內有無腹痛發作,如果出現腹痛必須急診就醫,還要主動告知醫生誤吞棗核的病史,這樣有助于診斷治療。
總而言之一句話,不當的飲食方式可能對身體造成傷害。紅棗雖滋補,食用須當心。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