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長安街知事:特別紀念!俞正聲出席,四任國家主席子女到場
今天的人民大會堂,舉行了一場低調而又隆重的紀念活動。
低調,是因為參加紀念的人范圍不大,家屬并沒有“廣而告知”。隆重,是因為參加紀念的人分量很重——
中央政治局常委俞正聲,中央政治局委員李建國、馬凱,全國政協副主席張慶黎,四任國家主席的子女:劉源(劉少奇之子)、董良羽(董必武之子)、李平(李先念之子)、楊紹明(楊尚昆之子)以及數十位開國元勛子女出席了紀念活動。



他壯年時成為中國政壇一顆新星,卻遭江青一伙陷害,身陷“文革”冤獄近10年。雖背負冤屈,卻從未改變對黨和人民的忠誠,寧可牢底坐穿,也不向野心家們低頭。
他“四套班子”走遍,“文革”后先后出任國務院副總理、中央書記處書記兼任中央宣傳部部長、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政協副主席,為撥亂反正、加強黨的思想建設、解放與發展農業生產力作出了重要貢獻。
他就是王任重。今天,是他誕辰100周年的日子。



王任重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對群眾、對同事、對親人多次談及:如果身后黨能夠評價我是一個合格的共產黨員,我就滿意了。
對于“合格”的含義,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宋平同志在一篇紀念文章中寫道:“這看來是任重同志的謙虛,其實正說明任重同志十分認真地對待共產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不折不扣地達到這個標準。對于一個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來說,含義十分深遠。‘合格’二字,就說明了一切。”
陶鑄同志的夫人曾志也曾回憶道,任重與人交往如清風幽蘭,再好的朋友也是君子之交,從不搞拉拉扯扯、吹吹拍拍那一套。他從不恭維人,也從不在家里請客吃飯,就是對毛主席也這樣。那年毛主席離開武漢時,湖北黨政軍要員動員他去送行。他說:“主席叫我去我就去,沒叫我去我就不去”,很有點文人的傲氣。

事實上,毛主席喜歡湖北,每年至少來湖北一次。在湖北期間,王任重作為地方領導人,從未單獨宴請過他。
以“合格”標準要求自己,同樣以“合格”標準帶動身邊人。有一次王任重去某地視察,中午飯菜非常豐富。他指著一盤蝦仁炒雞蛋說:下次炒雞蛋不要放蝦仁。后來一餐飯又上了一盤蝦仁炒雞蛋。王任重很不高興,問這是怎么回事。原來,炒雞蛋不放蝦仁,達不到接待標準。王任重生氣地說:“現在你接待的是我,不要考慮什么接待標準。”據身邊工作人員回憶,王老向來平易近人,這是一生中為數不多的發脾氣。



王任重的孫女王小節女士清楚地記得,有一次爺爺鼓勵她說:“我的節節學習好,以后一定能上大學,可現在的學費真是越來越貴了,將來把爺爺的硯臺賣了,給你交學費吧。”
王小節每次回想起爺爺的話,總會鼻子一酸:“誰會相信這個級別的干部會說出這樣的話呢?”



對于身居高位的領導干部而言,敢于解剖自己是難能可貴的。王任重對于他個人的缺點和失誤,從不隱諱,不但向中央、毛主席檢查,一有機會也向干部、群眾檢查。1952年有一天,武漢市委機關報《新武漢報》在“讀者來信”一欄,刊出了王任重的一封信,原來是他為寫字潦草,使人家不好辨認,公開作自我批評。事情雖小,足以看出他的作風。
宋平同志曾說,面對自己的工作失誤,王任重沒有為了維護“威信”刻意加以掩飾,而是主動在會議上、組織生活中一而再、再而三地檢討,誠懇地做自我批評,并立即見之于改正的行動。王任重曾多次說,一個人即使因為做工作犯了錯誤,也比不做工作不犯錯誤好,對共產黨人來講,不做事本身就是一種大錯誤。
在“文革”中,大文痞姚文元構陷王任重“美化帝王將相”,因為王任重把自己閱讀《資治通鑒》時寫的一些筆記和雜感發表在湖北省委內刊《湖北通訊》上,供干部們學習交流。事實上,他的動機是想幫助干部們多學習一點歷史知識,總結“大躍進”時期的經驗教訓,提倡實事求是和發揚黨內民主作風。筆記中談到的如何防止個別干部腐化墮落、反對主觀主義形式主義等觀點,至今仍然發人深省,值得各級領導干部認真思考,長安街知事APP也從家屬手中拿到了這一珍貴的資料。



正如李建國同志在紀念活動的發言中所說:“我們紀念王任重同志,就是要學習他光明磊落、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他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始終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從來不搞特權、不謀私利,從不講生活待遇,嚴格要求和教育子女,表現了一個共產黨人的高尚品質和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道德風范。”
1992年3月,全國政協七屆五次會議召開前的兩天,時任政協副主席的王任重在任上突發心臟病逝世。逝世前的一個月,他還在外地考察,并投入了大量精力籌備政協會議。躺在病床上,他還在關心一位政協委員個人的醫療問題。
春天來了,盼望春天的人卻匆匆離去。王任重生前曾表示:“我死以后,不要搞遺體告別,不要開追悼會,不要送花圈。報上發個消息,讓大家知道。評價中保留一個共產黨員的稱號就可以了。”
他的子女按照王任重的意愿,同時考慮到兩會召開在即,不給組織添更多麻煩,喪事一切從簡。他去世后不到54小時,遺體在八寶山火化。
萬分悲痛的家屬對組織上說:“現在不向、將來也不向組織上提任何要求,一切聽從中央安排。”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