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世界級高土石壩、雅礱江兩河口水電站大壩全線填筑到頂
12月24日上午,隨著最后一方堆石料倒入倉面,并完成碾壓,雅礱江兩河口水電站大壩填筑至2875米高程,已建成的我國第一高、世界第二高土石壩全線填筑到頂。這意味著,目前我國海拔最高的百萬千瓦級水電站兩河口水電站即將全面建成,雅礱江向世界級清潔能源基地邁出關鍵一步。
雅礱江發源于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南麓,流經四川省甘孜州、涼山州、攀枝花市,干流全長1571公里,天然落差3830米,在全國規劃的十三大水電基地中排名第三。兩河口水電站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縣境內,是雅礱江流域水電開發有限公司在雅礱江中游開發的龍頭水庫電站,該項目核準投資總額664.57億元,總裝機300萬千瓦。電站大壩為礫石土心墻堆石壩,壩高295米,2016年6月開始大壩填筑,歷經67個月的連續施工,提前一年填筑到頂,累計完成填筑量4310萬立方米,相當于6個鳥巢的體積。

雅礱江兩河口水電站大壩全線填筑到頂
作為我國水電開發向高海拔寒冷地區發展的標志性工程,兩河口水電站在世界水電建設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澎湃新聞了解到,自今年9月首批2臺機組投產發電以來,兩河口水電站目前已有5臺機組投產發電,累計發電量超過17億千瓦時,為能源保供提供支撐。
由于大壩填筑量大、筑壩周期長、填筑環節多,施工區平均海拔達到3000米,高寒高海拔環境下人員和機械降效達20%,這給兩河口大壩填筑帶來了巨大挑戰。在兩河口之前,國內外均無成熟、可借鑒經驗。為此,雅礱江公司一方面深入開展自主創新,另一方面充分借力國內智力資源,探索出業主主導、集成優勢科研資源的聯合創新模式。中國工程院院士鐘登華介紹稱,兩河口水電站是國內第一座用“施工全過程智能化技術”修建的300米級超高土石壩工程,填補了高寒地區超高土石壩的建設空白,實現了大壩建設由數字化向智能化的跨越。
兩河口水電站的意義不僅在于其自身的發電效益。兩河口水庫是雅礱江流域唯一的多年調節水庫,總庫容達108億立方米,調節庫容65.6億立方米,與雅礱江干流已建成的錦屏一級和二灘水電站形成三大聯合調節水庫,總調節庫容達148.4億立方米,可實現雅礱江梯級電站多年調節,使雅礱江成為全國調節性能最好的大型河流。同時,擁有高壩大庫的兩河口水電站將為雅礱江中下游,金沙江下游,和長江干流電站帶來巨大的補償效益。增加下游平枯期出力約674萬千瓦,增加平枯期年發電量約342億千瓦時,是兩河口水電站自身發電量的三倍。
根據國家規劃,雅礱江流域水風光互補綠色清潔可再生能源示范基地總規模超8000萬千瓦,其中水電約3000萬千瓦,風電、光伏規模超4000萬千瓦,抽水蓄能規模超1000萬千瓦。建成后將成為世界最大的綠色清潔能源基地之一。該基地已列入國家“十四五”規劃,是我國九大清潔能源基地之一。
雅礱江流域水電開發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祁寧春表示,隨著兩河口大壩填筑到頂,通過兩河口等水庫的優化調度和水電機組的快速調節,可以將隨機波動的風電、光伏發電調整為平滑穩定的優質電源,通過流域內已有水電外送通道打捆送出,能有效破解風能、太陽能開發和消納難題,進一步帶動和促進雅礱江流域水風光清潔能源協同開發。雅礱江梯級電站全部建成后,年發電量將達到1500億千瓦時,再加上風電、光電的打捆送出,雅礱江流域水風光互補綠色清潔可再生能源示范基地每年可貢獻清潔電能超2200億千瓦時。源源不斷的清潔能源輸往川渝、華東、華中等長江經濟帶覆蓋地區,將對推進長江經濟帶和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做出重要貢獻。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