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圖憶|壯年卻白頭:盤點奧巴馬八年執政“功與過”

奧巴馬在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機的背景下臨危受命,作為美國歷史上首任黑人家庭總統和首任有穆斯林家庭背景的總統,縱觀其八年執政生涯,帶領美國走出經濟危機,啟動醫療金融改革,與古巴關系“破冰”,簽署伊朗核協議,從阿富汗和伊拉克撤軍,簽署同性戀合法化法案,經歷了班加西襲擊事件,墨西哥灣漏油事件,政績與爭議總是如影隨形。
當地時間1月10日晚10點(北京時間1月11日上午10點),奧巴馬在芝加哥發表了告別演講。演講過程中,觀眾曾一同高喊“再來四年!”(Four more years),而奧巴馬笑著回應:“那是不可能的。”

【醫療改革】
2009年3月5日,美國華盛頓,奧巴馬在白宮召開全美醫療保健制度改革討論會,邀請了一百二十多位醫生、病人、醫療界和保險界人士,并且邀請了一些國會議員,共同商討大家關心的兩個焦點:如何降低醫療費用和擴大醫保覆蓋面。

全國醫改是奧巴馬第一任期內最重視的“政績”,常被稱為“奧巴馬醫改”,旨在擴大醫保覆蓋面。反對奧巴馬醫改的人認為,奧巴馬醫改法中的字面措辭是只有建立新醫療健保網的各州才符合得到補貼的資格。而很多州決定不單獨設立自己的新醫療健保網。

2010年3月國會通過了《患者保護與平價醫療法案》,按照奧巴馬醫改藍圖,絕大部分美國人都應擁有醫療保險,對于年收入低于43320美元的個人和低于73240美元的三口之家,聯邦政府將給予醫保補貼;政府可通過一系列獎懲措施,敦促企業向雇員提供醫保;禁止保險公司因投保者本身存在健康問題,拒絕其投保或抬高保費。

奧巴馬醫改實施以來,反對聲不斷。批評人士認為,美國醫保體系的可靠性、公平性和普及性,遠未與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的地位相匹配。盡管從1965年開始,政府主導建立老人和窮人醫療保險,旨在讓弱勢群體也能享有同等權益,但在以私立醫院和商業保險為主的醫療體系下,政府越來越難以控制成本、改善公平性。
2013年12月3日,困擾奧巴馬長達兩個月的奧巴馬醫改網站問題,在全力搶修之下,終于有所起色,當天開放登記半天,吸引了37.5萬人上網瀏覽。2014年4月17日,奧巴馬當天在白宮記者會上說,過去6個半月,在奧巴馬醫改框架下申請醫保的美國人已達800萬,顯示醫改方案“奏效”。2015年6月25日,美國華盛頓,美國最高法院以6-3支持奧巴馬平價醫療法。
特朗普聲音:特朗普抨擊稱,奧巴馬醫改計劃是個災難,美國負債水平很高,當前的醫保非常昂貴,對受保者和國家本身來說都非常昂貴。奧巴馬醫保應該被取消。
【火星計劃】
奧巴馬2010年首次提出美國的載人登陸火星計劃,但這一計劃一直飽受技術與成本方面的質疑,還有人認為重返月球更加現實。在即將離任之際,奧巴馬再提火星任務。2016年10月11日,他重申本世紀30年代把人類送上火星的目標,并表示將借助私營企業的力量實現這一“巨大飛躍”。

在NASA的發展歷史上,繼任總統推翻前任總統的太空發展計劃并非孤例。比如現任總統奧巴馬上臺后, 在2010年就推翻了前總統布什2004年頒布的致力于“重返月球”的“星座計劃”,轉而敦促NASA將重點放在研究如何將人類送上小行星、火星或其他星球。奧巴馬反對“重返月球”的主要理由是,重復美國多年前早已實現的任務,難于保持美國在太空的優勢地位。

特朗普聲音:特朗普本人在競選中,也很少談及自己的航天政策,因此,特朗普的航天政策存在不確定性。
【金融改革】
2010年7月15日,《多德-弗蘭克華爾街改革與消費者保護法》(簡稱《多德-弗蘭克法案》)在參議院獲得通過,該法案致力于保護消費者、解決金融業系統性風險等問題,旨在避免2008年的金融危機重演。但批評人士指出,該法案被證明,只是對律師事務所和企業守法顧問們的腰包大有好處。但對于導致摩根大通虧損50億美元以上的那種所謂對沖交易和其他的現代金融風險,這法案本質上并未能有效監管,只能坐視它們持續對納稅人和儲戶的利益構成巨大威脅。

特朗普聲音:特朗普已表態,若上任,可能廢除《多德-弗蘭克法案》。
【墨西哥灣漏油事故】
2010年4月20日,英國石油公司在美國墨西哥灣租用的鉆井平臺“深水地平線”發生爆炸,導致大量石油泄漏,釀成一場經濟和環境慘劇。美國政府證實,此次漏油事故超過了1989年阿拉斯加埃克森公司瓦爾迪茲油輪的泄漏事件,是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一次”漏油事故。

2010年5月29日,被認為能夠在2010年8月以前控制墨西哥灣漏油局面的“滅頂法”宣告失敗。6月23日再次惡化:原本用來控制漏油點的水下裝置因發生故障而被拆下修理,滾滾原油在被部分壓制了數周后,重新噴涌而出,繼續污染墨西哥灣廣大海域。

由于泄漏油井遲遲得不到封堵,奧巴馬政府面臨的外界壓力也越來越大,其執政能力受到質疑。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民意調查公司最新數據顯示,51%的美國民眾對奧巴馬處理這場漏油事件的方式表示不滿,60%的受訪者認為政府沒有能力避免今后再度發生類似事件。
2010年7月15日,英國石油公司宣布,新的控油裝置已成功罩住水下漏油點,"再無原油流入墨西哥灣"。

墨西哥灣漏油事故對美國政治和經濟的影響不可低估。
【擊斃本·拉登】
2011年5月奧巴馬宣布美國在一次行動中擊斃了基地組織頭目本·拉登。本·拉登是指認是“9.11事件”的策劃人,“9.11事件”造成2998人死亡。美國前總統小布什表示,本·拉登被擊斃是一個“重大成就”,對“美國及全球熱愛和平的人們是一個勝利”。

【走出經濟危機】
2008財年美國的財政赤字創下了4550億美元的歷史新高。此外,雷曼兄弟申請破產保護,華爾街投行時代終結,美國國際集團接受緊急注資,美國股市大幅下挫,黑色星期屢屢出現,盡管美國救市規模不斷升級,但仍未出現明顯好轉趨勢。

奧巴馬上任后,首先,經濟政策主打減稅大旗,主要針對中產階級。其次,奧巴馬支持布什政府的大規模金融救援方案,同時他要求加強監管。2009年12月,奧巴馬宣布采取減稅、獎勵以及增加投資等一攬子舉措創造更多就業崗位;2010年3月,奧巴馬簽署了一項通過減稅和增加開支來促進就業的法案。

白宮官員表示,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退伍軍人的失業率高達12.1%,全民失業率在9%。根據這項法案,雇傭失業至少四周的退伍軍人的企業將獲得最高2400美元的稅收優惠,雇傭失業超過半年退伍軍人的企業將獲得最高5600美元的稅收優惠,雇用長期失業且在服役期間負傷退伍軍人的企業將獲得最高9600美元的稅收優惠。
【班加西事件】
在得知美駐利比亞大使史蒂文斯遇襲身亡后,奧巴馬“強烈譴責這一暴行”,并下令政府動用一切必要資源保護美國在利比亞外交人員的安全,并提升美國在全球范圍內的外交安全。奧巴馬稱,美國不會詆毀宗教信仰,但反對“無意義的暴力”。奧巴馬稱,美國會與利比亞一起將兇手繩之以法。奧巴馬稱贊史蒂文斯大使不遺余力地幫助建設新的利比亞,美國和利比亞的關系不會因此事受到影響,任何恐怖主義行為都不會動搖美國的意志。

班加西事件讓奧巴馬和時任國務卿的希拉里備受質疑,兩人被指在事發后未及時派出援兵解救同胞,同時也未積極尋求來自利比亞政府的幫助。
【強化槍支管控】
控槍,一直是美國社會的一道疤痕。由于憲法規定和民族傳統,再加上槍械制造商的重金游說,合法擁槍長久以來都是美國社會的現實情況。

2013年,奧巴馬曾對槍支暴力這一美國社會痼疾開出了數十年來最猛的一劑"藥方",簽署了23項總統行政命令,要求國會重新立法禁止攻擊性武器和大容量彈匣銷售等內容。此后由民主黨參議員主導了一項支持控槍的法案,即“美國控槍法案”,但在參議員投票中未獲通過。2016年奧巴馬重申了對槍支管控的決心,準備繞過國會管制槍支。

槍支問題在美國似乎走進了一個怪圈:有憲法守護,不能禁;阻力重重,不能控。發生大規模槍擊案,民眾一邊譴責,一邊因不安全感去購買槍支。
特朗普聲音:2016年6月15日,特朗普在推特說,他希望能禁止那些在涉嫌恐怖名單上的人購買槍支,他將和全美步槍協會(NRA)討論這個問題。他認為解決槍擊案的方法關鍵在移民政策。
【政府關門危機】
美國政府關門(US government shutdown),預算撥款案無法批準,美國政府沒錢可花。預算撥款權力掌握在美國國會手中,國會不通過預算案,就意味著政府不能花錢,很多需要花錢的工程無法繼續,員工的工資也將難以支付。從1977年到1996年19年間,聯邦政府曾關門17次,幾乎平均每年關門一次,最短1天,最長21天。其中1995年至1996年,克林頓政府執政時期,曾兩次關門,導致數十萬政府雇員被遣散回家“待業”。

最后時刻,奧巴馬決意對決到底,炮轟共和黨意在“勒索贖金”。在9月30日的白宮講話中,奧巴馬延續過往兩天的強硬語氣,表示國會批準政府預算是應盡職責,但共和黨向黨內極右翼許下不切實際的承諾,把政府預算和廢止醫改法案掛鉤,掀起這場政府關門風波只是為“保全面子”。
2013年12月16日據英國媒體報道,美國眾議院通過為期兩年的財政預算協議,而協議也即將在參議院表決,以避免政府關門重演。
【力推TTIP協定】
TTIP是美國與歐盟之間的自貿協議,如果達成將成為世界最大自貿區。該談判目前已經進行了14輪,但至今未能就27項條款中的任何一項達成共識。歐洲的法德兩國高層指責美國在TTIP談判中存在貿易保護主義,并聲稱談判已經“失敗”。

自2013年6月啟動以來,TTIP經歷了漫長的13輪談判。歐盟委員會2016年4月27日公布的談判進展顯示,歐盟與美國在農業市場準入、采購與金融理財等領域談判取得進展,并從2016年2月重啟對投資保護等關鍵分歧領域的討論。

橫亙在歐美之間利益分歧點之一是投資者—國家爭端解決機制(ISDS):美國希望將ISDS納入TTIP框架中,投資者能將糾紛直接上訴國際商業仲裁機構,繞開當地法庭程序。但是,這讓歐洲人感到“國家主權的喪失”。
TTIP談判,不僅是經濟層面的決定,更多的是政治上的戰略考量。2016年4月,奧巴馬曾表示:“我不期待我們能在今年年底前完成協議批準,但我真心期待我們能夠敲定協議。”
特朗普聲音:特朗普在有強烈的貿易保護主義傾向,他反對進一步推進全球化,尤其是簽署貿易門檻更低的貿易協定(TPP、TTIP等),并威脅退出WTO。
【打壓“伊斯蘭國”】
對于打壓恐怖組織“伊斯蘭國”,自2014年夏季開展空襲以來,美國已經對IS進行了9000余次空中打擊。奧巴馬表示,美國將會把“伊斯蘭國”頭目逐一擊斃,并向殘余的首領發出“你是下一個”的信號。

2014年9月10日,值911恐怖襲擊事件13周年之際,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白宮就打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的新策略向全國發表講話,稱將再度派遣475名美國軍事顧問赴伊拉克,同時將對極端組織的空襲擴大到敘利亞境內,但堅決排除了派遣美國軍隊參與伊拉克或敘利亞地面戰斗的可能性。

2017年,白宮發言人喬希?歐內斯特本月4日表示,該國總統奧巴馬與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在電話會談中就兩國合作打擊恐怖組織“伊斯蘭國”的問題達成一致。俄新社1月4日消息稱:"奧巴馬對土耳其在與地區國家合作爭取敘全境停火和恢復當局與反對派的政治談判方面持續不斷的努力表示歡迎。"

特朗普聲音:特朗普說:“我相信,我們與俄羅斯能在打擊‘伊斯蘭國’恐怖組織的行動中找到共同語言。”競選期間,特朗普還曾表示,希望在與恐怖主義作斗爭方面與北約緊密合作。
【從阿富汗撤軍】
自2001年“9?11”事件之后,美軍已駐阿富汗十余年。奧巴馬此舉意在2017年初卸任之前,結束美國歷史上“最長的戰爭”。奧巴馬稱:“是時候讓阿富汗人民來保衛自己的國家了。”他還表示,美國駐軍阿富汗時間太長,“撤兵比派兵去阿富汗還要困難。”

在2014年底結束作戰任務后,駐阿富汗的美軍主要擔負著兩個使命。其一是繼續搜索和打擊“基地”組織的殘余勢力,后來又擴大到包括“伊斯蘭國”勢力;其二是幫助阿富汗部隊打敗來自武裝組織的威脅。
2016年7月6日,奧巴馬在記者會上表示,“我今天作出的決定可確保我的繼任者有推動阿富汗局勢進展的堅實基礎,以及隨著恐怖主義演變因應其威脅的彈性。”
塔利班對此做出回應說,“不管美軍在阿富汗留下多少部隊,他們的失敗是注定的。留下的美軍越多,傷亡就越大。如果奧巴馬依靠數以萬計的美軍和49個國家的支持卻無法達到目的,他依靠8400美軍就更無法達到目的。”

2011年底美國作戰部隊從伊拉克撤軍。但共和黨人批評奧巴馬政府,認為從伊拉克撤出的決策促使“伊斯蘭國”占領伊拉克中部,馬利基和遜尼派之間的政治分歧加劇。批評還稱,撤離所有美國軍隊明顯削弱了伊拉克軍隊的戰斗力。

分析人士認為,從發動阿富汗戰爭至今已14年有余,美國總統換了,其海外戰略重心也逐漸轉移,而阿富汗局勢依然復雜危險,美軍撤離計劃被迫一緩再緩。美軍在阿富汗的存在已成美國政府難以甩掉的歷史包袱。
【同性戀合法化】
2015年6月美國最高法院26日以5:4的投票結果裁定,同性婚姻合乎憲法。至此,美國50個州的同性情侶都將有步入合法婚姻的權利,14個州對同性婚姻的禁令隨之撤銷。

【簽署T法案】

事后奧巴馬忍不住談及對完成談判的期望,說簽名的感覺真好,應該再來一次。T在國會經歷多次起死回生、辯論攻防,參眾兩院最終通過,奧巴馬當天下午在行政官員及民主、共和兩黨多位議員見證下,在相關法案上簽下名字生效,他還刻意寫一個字就換一支筆,盡可能地將備用的20支簽名筆都用上,笑說簽署法案的感覺“充滿歡樂,應該再來一次。”
【簽署伊朗核協議】
伊朗問題是多任美國總統都無法解決的斷頭事件,但是對一位重塑世界的抱負屢屢受挫的奧巴馬來說,讓敵對了36年的華盛頓和德黑蘭達成和解卻是眾人所難以想象的。曾經有學者稱,奧巴馬為了握住和平,放棄了太多。


特朗普聲音:2015年7月20日,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伊朗核協議,但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認為該協議是“一場災難”和“最糟糕的談判結果”。2016年3月份,特朗普曾在和一個親以色列游說組織的會談中誓言要“撕毀這個災難性的協議”。據美國《赫芬頓郵報》2017年1月3日報道,多名科學家周一聯名致信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要求特朗普尊重伊朗核協議,并在信中指出這一協議在生效不到一年時間內所產生的積極成果。
【教育改革】
2015年12月10日,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署了“每個學生都成功”法案。這個法案針對舊法的缺陷,一方面要保持和提升美國教育的競爭力;另一方面,新的法案更強調靈活性和多樣性,根據不同地方、社區、學校的具體情況采取不同對策。英語學習者可以利用的項目、資源更多,能獲得的支持也更多,這也有利于新移民較多的亞太裔社區。


2010年1月19日,美國弗吉尼亞州福爾斯徹奇,美國總統奧巴馬與教育部長鄧肯到格雷厄姆道小學參觀,并就“力爭上游”教育計劃發表講話。 視覺中國 資料
2009年3月,奧巴馬在其教育改革演講中,闡述美國的繁榮不在于擁有多少物質財富,而在于后代擁有良好的教育,他認為教育是“美國繁榮的根源”,是成功的先決條件。“每個學生都成功”法案(“Every Student Succeeds Act”,ESSA),取代之前的“有教無類法”(另譯為“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法”,No Child Left Behind Act ,NCLB),為全美公立學校確立新責任路線。
【與古巴“破冰”】

盡管奧巴馬并沒有宣布新措施,只是再次呼吁美國國會取消對古巴的禁運,但相比人權、政治這些無法達成共識的問題,奧巴馬與古巴總統勞爾·卡斯特羅在解除對古巴經濟封鎖上達成了一致。奧巴馬對卡斯特羅表示,美國對古巴的經濟封鎖會結束,盡管他不知道這一天是什么時候。

奧巴馬視恢復美古外交關系為其重要對外政策遺產。
特朗普聲音:2016年11月28日,特朗普在社交網站推特上發文稱,“如果古巴不愿為古巴人民、美國人民以及美國在整體上達成更好協議,我將終止兩國協議。”特朗普的發言人解釋稱,“明確地說,特朗普希望看到古巴人在古巴享有自由。”
【一些瞬間】

當地時間2009年4月7日,伊拉克巴格達,美國總統奧巴馬造訪巴格達勝利營。視覺中國 資料

當地時間2013年4月18日,美國安德魯斯空軍基地,美國總統奧巴馬與第一夫人米歇爾將登上空軍一號,前往波士頓,悼念馬拉松爆炸案遇難者。視覺中國 資料
當地時間2015年3月7日,美國塞爾瑪,美國總統奧巴馬和第一夫人米歇爾出席美國黑人民權運動50周年紀念活動,奧巴馬表示認為種族歧視已經在美國消失殆盡的想法是錯誤的。在日常生活中,只需用眼觀察、用耳聆聽,并不需要美國司法部最新發布的弗格森執法部門調查報告,就能發現種族歧視的蹤跡。視覺中國 資料
當地時間2015年9月25日,美國華盛頓,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白宮舉行國宴招待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等候習近平夫婦抵達時,美“第一夫人”米歇爾為丈夫奧巴馬整領結。視覺中國 資料
當地時間2008年11月1日,美國科羅拉多州Pueblo,美國民主黨候選人抵達當地,其家人機場迎接。視覺中國 資料
【奧巴馬怎么看待自己的任期?】
最大的成就: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后“防止(美國)經濟大蕭條”。
最大的遺憾:任期內沒有能夠通過更嚴格的槍支管制法律。
最美好的一天:醫療改革法案通過的那一天。奧巴馬稱,當他和所有為醫改努力奮斗的工作人員坐在杜魯門陽臺上,他清楚地意識到,這一法案對于那些沒有醫保的人的意義。
最糟糕的一天:在導致20名學童死亡的康涅狄格州紐敦鎮桑迪胡克小學槍擊案發生后,前往紐敦的那一天。奧巴馬在那里的守夜祈禱儀式上發表了講話。
最艱難的決定:當上總統初期,下令增派三萬人部隊到阿富汗。奧巴馬透露,當時美國軍方指揮官和白宮顧問形成兩派,進行了激烈辯論。
最糟糕的錯誤:對于推翻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之后的后續工作缺乏準備,導致利比亞成為一個“爛攤子”。但奧巴馬堅持表示,在利比亞采取干預行動是正確的。
8年前,奧巴馬接過了一個處在經濟危機之中的美國;8年后,他留下了一個裂痕深刻的美國。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