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專訪|歐陽娜娜:怎樣才能做心中有一匹馬的人
拿著手機,歐陽娜娜看著屏幕里的自己。紀實類綜藝《奇遇·人間角落》第一期,在廣西南寧一個蒸著熱氣的午后,她和大了自己一輪的鐘歡,在幫人跑腿遛狗時,遇到一處庭院,累了一上午的兩人坐下來閑聊。剛認識一天的鐘歡,突然說起自己當單親媽媽的生活,早早結婚生子的她,聊到逐漸消失的前夫,不知道爸爸在哪以至于作文都寫不了的女兒……
歐陽娜娜注意到,屏幕里的自己,看起來有點忐忑。突如其來的人生暗面的傾訴,讓她表情略過慌亂,和她想象中自己的反應,完全不同。她以為她表現得冷靜,鎮定,在認真傾聽。實際上,表情已經把當時的內心寫在臉上了。
“剛適應跑腿的工作,又在想,怎么更深刻地和對面的這個人交流,那個時候我有點不自在。我的表情和內心還挺統一的。”這種觀察自己的體驗,讓歐陽娜娜覺得奇妙。在過去的鏡頭中,她很少見到有如此多下意識,如此自然的自己。

《奇遇·人間角落》海報
做心中有一匹馬的人
是過去鏡頭下的自己都不真實嗎?當然不是。歐陽娜娜的人生,比常人更早適應鏡頭的存在。從出生到長大,臺灣玉女傅娟的女兒、大提琴少女、新人演員、vlog博主、音樂唱作人……無論外界輿論好壞與否,事實是,她的確是在鏡頭注視下成長的。只是這引起了她重新思考自己的想法。
到了去理塘那一期,罕見病患者賴敏坐在輪椅上,娜娜蹲在地上,天上下著毛毛雨,賴敏對歐陽娜娜說,“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匹馬,這匹馬是自由的狂奔的馬,我們并不只是被愛,也要去學會愛人的能力。”她當下受到了沖擊,“人啊,在城市里,常常只是窩在自己房間里,而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的時候,心胸會寬闊很多。那天過后,我一直不停地想,要怎么樣才能做心中有一匹馬的人。”

賴敏和歐陽娜娜
歐陽娜娜重新思考自己:21歲,她到底應該是什么樣,應該對自己有什么要求,應該怎么看待自己現下的人生。
優渥的家庭,姣好的外表,小小年紀就被著名學府柯蒂斯錄取的學生,一出道就演了電影……都是令人羨慕的條件。但是,被羨慕的背后,需要她一直按照優等生、乖乖女的人生走下去。
不能說過去的人生不是她的選擇,只能說“剛好”,“我的想法和家長的想法,一直以來都是一致的,他們想要的,恰好就是我要做的事情”。作為家里的乖老二,幸運的是,離經叛道的想法,過去很少出現在她腦子里。
但在費城的柯蒂斯讀到第二年,她突然對選擇好的人生不那么篤定了,“我沒有自信了”。她腦子里突然冒出其他的想法,“我是雙子座,我會跟自己對話說,我說你怎么會這么想?怎么會想要離開一個這么好的學校?另外一個我就說,但是你在這里快樂嗎?你真的有快樂,真的有學習到什么嗎?我不停地和自己對話。”這些對話嚇到了她。因為在她的認知中,柯蒂斯就是她夢想中的學校,拉大提琴就是她想要的人生,怎么會想要放棄?
被“放棄”的想法嚇到后,她很快冷靜下來反思原因,“文化的沖擊,完全不一樣的文化背景,你和每個人都不是一個地方的,老師的教育方式也不一樣。而且我真的才16歲,那個學校的學生,都是大學生或者研究生,甚至是博士,我和別人差距非常大。”對于從小聽話的優等生,接受自己有“放棄”的想法,本身就是一道門檻。爸媽也并非沒有意見,但歐陽娜娜想跨過接受自己的這道坎,“我希望自己能跨過這個門檻,去更灑脫地挑戰各種事情。”其實她當時也不知道這樣做對不對,但留在那里,一定不是她想要的。
沒多久,她就做了人生中最有主見的一件事,“決定離開學校,邊自學邊工作。”拋棄順遂的道路,重新選一種人生,一定有代價。這個決定傳到國內,看著她那臺鏡頭的觀眾們出現異議,“我知道,當時輿論不那么好。”
“我很感謝當時的自己”
在輿論最翻江倒海的時候,歐陽娜娜也沒有懷疑過自己的決定,更沒有懷疑過自己。因為對于被議論,被懷疑,實際上她不是進入娛樂圈才遇到的,當星二代、優等生、乖乖女,也同樣要付出代價。
“在小學,在一個班級里面,那也是一個小社會,小時候考試比賽,我的成績一直比較穩定,就會受到很多人的質疑,說為什么永遠她拿第一名,也會有人做出一些攻擊性的小動作,我記得小時候,班級的黑板上,會放一些小朋友的照片,我們班30個小朋友照片,只有我的照片上有很多針孔,我的眼睛、臉上,全是那些小針孔。小時候,我接觸的人也就那么些,當時可能有十個人罵我,已經等同是現在100個人罵我了。”
因此,她早就養成受到攻擊,也保持情緒穩定、給自己心理建設的習慣。“我會告訴自己,只要我自己沒有做任何錯事,只要我達到我的目標,就不用去理會別人怎么說,因為(別人)這樣做,也影響不了我下一個學期,還是拿第一名。從小我就告訴自己,不用太去在乎別人怎么看,因為當你去在乎的時候,就會忘了你自己。”
重新回憶那個至今最重大的人生決定,甚至當時面臨輿論壓力,她也沒有后悔過一秒,“我很感謝當時的自己,還是蠻勇敢的,每一條路都有好的地方和不好的地方,但我認為,我的選擇是根據自己的真心,不管是古典音樂還是娛樂圈,它的高低,大眾也沒有一個評判標準,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這個決定對她的影響很大,不僅是事業上的影響,更多一層,還有她對自己人生掌控上開始有信心,“在我那個年紀,做出的這個決定,并沒有只是看當下,我為自己開心。“
相比同齡女孩,歐陽娜娜的確擁有許多讓人羨慕的條件,但同樣,她更早開始面對世界的復雜性。談到“每個女孩都想活成歐陽娜娜”的話題,她不以為然,“我不認為哪個女孩想要活成別人,都是想做更好的自己吧。”

《奇遇·人間角落》劇照
用00后的眼睛看世界
當總導演趙琦邀請她作為故事探訪人參與《奇遇·人間角落》時,歐陽娜娜仍然會擔心,“以我自己的人生閱歷,沒有辦法在適當的時候,說出適當的話。”
“錄之前,我擔心的點還是挺多的,對于一個很陌生的環境,陌生的故事,主導性又是在我身上,這并不是說你有一個目標,你朝著它完成就行。這不是一個有目的性的節目,而是自然展開的節目,主軸是由我去引發的時候,我會有點擔心,畢竟我不是一個主持人。”
她表示,趙琦打消了她的疑慮,“他跟我說,節目不需要主持人,我們需要的,不是一個成熟女性主持人去了解人生故事,而是希望透過我的眼睛,一個00后,去看這個世界。他們讓我只想一件事情,就是真心去感受所有人給我的一切反饋。”
回過頭來想,歐陽娜娜覺得,“在當下,對方最需要的是一個傾訴對象,并不是真的希望在一個21歲的女孩子的口中,得到一些實際的建議。這是我自己后來思考后,給我自己的一個答案。”
當第一天結束跑腿工作時,在她自己決定的人生中,她又見到了不一樣的世界。她躺在床上,又有點難過,甚至反省自己。
“當你在一個生活和工作狀態久了之后,你會覺得,很多事情好像應該是這么發生的。我今天想吃什么,明天想要穿什么,都是很自然會發生的事。我并沒有覺得它們有什么難度,所有事都是理所應當的。我今天想吃一個蛋糕,可能我顧慮的是明天或者后天的工作,吃蛋糕會發胖,這就是我的煩惱了。但是在和那對小朋友相處的時候,我發覺,他們的困難和我不是一個層面的,姐姐跟我說,她今年都沒有吃過冰棍,我說為什么,她眼神傳遞給我的意思是,媽媽工作很辛苦,如果不停地吃喝玩樂,那生活怎么辦?真的要懂得感恩,懂得珍惜現在得到的一切。或許我爸爸之前跟我說過很多類似的話,但我以前沒辦法真切感受到,而這五天,我真正感受到另外一個層面的生活。”
同樣的,她開始想家。那是和以前不一樣的想家。“以前的想家,只是有點想念爸爸媽媽所在的那個環境。現在不一樣,我會希望自己不只是被爸媽照顧,被爸媽擔心的一個孩子,而是希望在家庭里面,多做一點小貢獻,這個貢獻對我父母來說,就是陪伴,但我卻做不到這一點。”
接連說出這幾段話,歐陽娜娜沒有停頓,邏輯清晰,冷靜有力。這些話,既是給記者的回答,也像是說給21歲的自己聽的。

歐陽娜娜
【對話】
從別人的故事,思考自己的生活
澎湃新聞:聊一聊參加《奇遇·人間角落》的始末?
歐陽娜娜:我和趙琦導演交流還挺多的,聊兩句之后發現,他能給我很多指引,不管是在生活上,還是工作上,所以希望有機會能一起做一個節目。我們倆私下溝通了挺多,希望《奇遇·人間角落》能從我的角度,去分享給大家一些值得被大家關注的故事,可能更多是抱有一種想要去探索未知的態度,講中國的故事。
我覺得,我生長在這個土地上,希望把一些不熟悉變得熟悉,一點點去認識,去探索。趙導來邀請我,他也覺得,可能某一種程度上,我也可以代表年輕的00后,以我這個圈層的生活狀態,去發掘一些人和故事。
顧慮肯定會有,我特別怕說出自己沒辦法負責任的話。我在節目當中也有說到,我如果過度去安慰她,會不會給自己太大負擔,也給她太大負擔。但我會以我的方式去安慰,比如在家里,以我的年齡,和弟弟妹妹好好說說話,我是有優勢的,這也是我安慰她、幫助她的一種方式。我是一個擅長與人交流的人,雖然閱歷不夠,沒辦法為別人排除任何困難,但是我會盡一切辦法,做到我力所能及的事。
澎湃新聞:你算是比較早開始錄vlog的。之前有沒有接觸過紀錄片,或者紀實類綜藝的拍攝?和錄vlog有什么不同?
歐陽娜娜:感受截然不同,雖然都是記錄,但紀實類綜藝,還是有龐大的團隊去支撐挖掘整個故事,環境聲怎么匹配,配樂要怎么做,鏡頭語言怎么拍,我們有七八個攝影師,這些東西都會影響畫面的呈現,影響觀眾的感受。但vlog特別的地方在于,以我個人的視角去自拍,所有東西都是由一個人出發、訴說,紀錄片或紀實類綜藝,更加多維度一些。
如果單純講狀態,是比較像的,需要比較真實放松的狀態,稍有不同的,就是在節目錄制過程當中,我要更多打開自己,去跟人去交流。我之前拍攝過一些短的紀錄片,但跟趙導,各個分集導演認識之后,才開始慢慢了解它的拍攝,這可能是一個開頭。

歐陽娜娜微博上的花絮照
澎湃新聞:你從小生活在鏡頭下,也參加過一些綜藝。面對鏡頭,會需要克服一些下意識的“表演”嗎?
歐陽娜娜:我沒有太多調整,整個節目調性還是總導演去調動出來的,我覺得這個節目不能叫做紀錄片,還是一個真人秀,因為紀錄片的創作核心是不要打擾,呈現原本的面目,是未知的。所以我們節目,可能是紀實類的真人秀,我們的反應的確是真實的,不管是故事的主人,還是探訪者,我們的感受也是真實的。
我自己在鏡頭面前,本身就很放松。我認為,我最有表演痕跡的時候,應該是拍廣告的時候。那個時候是我需要表演,需要去推薦產品,所謂的客戶和觀眾希望我演出一個角色,但不管這次,還是以往的綜藝,其實我不太需要去思考這個東西,鏡頭和我是一個特別放松的關系。
澎湃新聞:這些不同的主題,你參與了選題嗎?選擇的原因是什么?
歐陽娜娜:有參與其中,在正式錄制節目之前,四位導演,不,我把自己也歸為導演組的一員,也就是我們五位導演都坐在一起,聊每一個選題,我有幸聽到了每一個導演說自己的題目,講完整的故事,他們也讓我自己選擇想要參與哪一個。
這些選題里,能從別人的角度去看,原來生活是這個樣子的,或者原來工作帶給人這樣的壓力負擔。跑腿那個主題,一部分是出于好奇,一部分也是希望把自己丟進那樣一個環境去體驗,后面的寵物擺渡人,再到麗江,新疆,每一個主題都有特別閃光的地方,我想要去的原因也都不一樣。
像是去麗江,前期導演跟我說,他的想象就是兩個小姑娘在荒野之國奔跑的畫面,想讓我體驗那個畫面,希望這個畫面從腦海中變到現實。我們導演都很會說話,當他在形容荒野之國的時候,我腦海里面是有畫面的,我又是一個想象力比較豐富,愛幻想、愛做夢的女孩。聽到這樣的故事,我是非常心動的,有時候偶爾脫離一下現實,脫離真實殘酷的世界,跑到一個像夢一樣的國度,是很美好的。這個地方也是我的首選之一,在我心中,它是很重要的,像烏托邦一樣的地方。
寵物擺渡人那期,我在上海有養五只貓,臺北也有狗,我從小養寵物,可能他們也會覺得,我能去共情,應該怎么去面對,去思考死亡這個問題,所以這個題表面上是沉重一點,但我還是特別愿意去看,去體會,因為這個事情最深處的意義,還是治愈人,也給寵物一個平等的愛,讓需要這項服務的人,有一個出口。
所以我覺得,這個節目不只是去了解一個故事,它要做到的是,怎么讓人看完這一個半小時,能感受到一點能量,當別人的故事和人生打在自己身上,怎么去思考自己的生活。

《奇遇·人間角落》劇照
澎湃新聞:當你和他們在一起,重新思考自己的生活,會產生無力感嗎?五天的時間,你可能對他們生活淺嘗輒止,不一定有辦法真正感同身受。
歐陽娜娜:我完全沒有無力感,進入這個節目之前,我確實擔心自己會有這種感受,但在進入之后,恰恰相反。當然了,大家下意識會覺得,你一個明星去做這樣的節目,到底要怎么去真實地理解他們在做什么?可是,100%的感同身受,本身就是不可能的一件事。
我對自己有一把內心的尺,會不停問自己,我夠不夠誠懇,夠不夠真心,我夠不夠全心投入在這五天,這是我評判自己有沒有做好的標準。我希望至少在這五天之內,我要建立一個平等的關系,不能只是來工作的心態,當然了,你要認識一個人,五天也是不夠的,但是這不也是從0到1有了嗎?從淺到深是需要時間的,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也是時間堆砌起來的,就像我跟鐘歡,我們也不是每天噓寒問暖,但是偶爾我還能收到弟弟姐姐給我的語音,問娜娜姐姐什么時候來?看到她從當時每天辛苦地跑腿,沒時間陪孩子,到現在托管所已經建好了,鏡頭呈現的,真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更多的還是內心的東西。可能我內心得到的那些東西很難呈現出來,更多的都存在我心里了。
我們有一個群,我們會在群里面說說話,你也不知道這樣說話的頻率會持續多久,但是,這短短的五天給我們起了個頭,我相信這些人在未來帶給我的影響會很大。我期待這五天之后,我們的人生和關系會有什么樣的變化,會不會互相激勵彼此。賴敏、小刀……我們在日后的生活里,都可以有更緊密的接觸。能讓我在21歲的時候經歷這一次,認識這樣的人,我覺得已經很幸福了。

《奇遇·人間角落》劇照
藝人會退休,大提琴不會
澎湃新聞:你的狀態還蠻特別的,比如你可以自己做菜做飯,已經有了鄉愁,其實你才21歲,一般人在這個年紀不太會想這么多,也不用在心里裝那么多事,你的狀態可能一定程度超過了同齡人,這和你本身有關,還是和工作有關?
歐陽娜娜:跟開始工作早有關系的。每一個人對于生活的規劃,都會有自己的想法,我比較慶幸,從六七歲開始,我可能碰巧就找到了人生當中喜歡做的事情。當你喜歡的事情,同時又是工作的時候,就會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還在做學生的時候,我會去選擇不只是做學生,但其實這是冒險做的一件事,12歲開始拍電影,一邊上學,一邊工作,嘗試各種不同的事情。
很多時候,我想得比較多,當我面臨的事情比較復雜的時候,我希望自己努力去懂得更多。并不是說我要去追求一個更成熟的自己,而是我要去匹配我現在的生活,那我就需要更高的智慧,更高的情商。
想家的情緒,其實是到今年才開始。在理塘的時候,第一天早上特別忙,認識大家,到不同的地方看一看,晚上在篝火晚會的時候,每個人都在分享自己為什么離家,為什么會踏上旅程,住在一個陌生的城市,那一刻,我覺得特別想回家。當你看到美好的東西的時候,好想把這一切分享給爸爸媽媽看。
以前在工作中完全不會想到,因為我常年在很緊張的工作狀態,我做的一切,就是為了完成我的夢想,所以平常是想不到這些的,但當放慢腳步去感受生活,才覺得原來我的家庭,已經離我那么遠了。

歐陽娜娜
澎湃新聞:你會覺得很委屈的嗎?有些人對你有誤會,說你為了娛樂圈,放棄你的學業和音樂。
歐陽娜娜:古典音樂造就了我比較冷靜的性格,我一直以來面對很多事情,都是以比較理性的狀態去分析,曾經在很多人議論我的時候,包括在演技方面,我自己就想,我是更想要這份職業,還是我更不能承受這個輿論。
我要的到底是什么?如果我要的是全世界的人都喜歡我,我可以不做這個工作了,但是如果我要的是舞臺帶給我的成就感,一個作品帶給我的成就感,那我就應該要繼續做下去。就像學習音樂一樣,它是沒有盡頭的事情。
你有一部好電影,你得有下一部好電影,不能只是止步于此,何況是我當時還沒有一部拿得出手的,我個人認為好的影視作品。那我為什么要停下來?
我想得很清楚,聽自己的,比聽別人的評論重要得多。有人喜歡你,就會有人不喜歡你,一直在乎不喜歡你的人,你就會亂了方寸。很多時候,自己也得分得很清楚,這個東西是大家一時興起想要說一說你,還是真就是你的問題?這些討論出現的時候,沒有影響到我的本職工作,那在我看來,就沒有很嚴重。如果我是人品出了問題,或者我犯下了一個道德層面的問題,我不用別人說,我自己會離開大家的視野。
在這方面,我一直挺問心無愧的,腳踏實地希望把好的東西分享給大家。我并不是說完全去屏蔽負面評論,我會挑取一些能改進的部分去看,去思考。其他的,當你站在一個大家都看得到的地方時,大家恨不得拿八倍鏡來看你的所有優缺點,那一定會有些主觀的攻擊。
澎湃新聞:在輿論鋪天蓋地的時候,有沒有思考過,“我到底適不適合娛樂圈”?
歐陽娜娜:我其實沒有這樣思考過,我比較直奔主題,我要怎么改進我的不足,怎么解決問題,讓下次不再出現這樣的問題。我覺得人一輩子,除了工作,就是愛情,家庭,這幾個主要核心的東西組成在一起。既然我在事業當中找到了我一生所愛,我就是想要演戲,想要做音樂,那我為什么要因為別人,放棄我最想做的事情?只要明確這一點,我就會繼續往下去,繼續努力。
澎湃新聞:如果用比喻來形容大提琴和你的藝人工作,會是怎樣的?
歐陽娜娜:大提琴對我而言,可以不是我的工作,也可以是我的工作,但作為一個藝人,工作的性質更多一點,但大提琴是能陪伴我一輩子的東西。作為藝人,你可能有一天退休,但是大提琴永遠不會退休。

《奇遇·人間角落》劇照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