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陜西日報刊文:減霧霾又能緩堵,西安群眾迫切希望限行常態化
進入冬季以來,霧霾一次又一次籠罩古城西安,污染指數幾次爆表。面對嚴重的污染,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和普通市民關聯最緊密的就是限行機動車。機動車限行是否真正能夠降低霧霾指數,限行能否常態化成為了大家熱議的話題。
“不僅僅是能多掙幾個錢,主要是不堵車,心情都變好了。”1月5日,一說起限行,出租車司機張明顯得很興奮,一下子打開了話匣子,“像我們這種靠開車吃飯的,就怕堵車,一堵車就煩躁。如果每天可以限行20%的機動車,對我們大家都有好處啊!”
不僅出租車師傅支持限行,很多上班族也認為限行利大于弊。“限行好啊,這一限行路上省了不少時間呢。”家住半坡的朱敏開心地說。朱敏每天上班都要乘坐公交車從半坡到和平門。“九點上班,每天早上六點多就得起床,從半坡到和平門,需要四五十分鐘的車程,時間都耗在車上了。下班就更別提了,有一次從東郊車管所到長樂坡竟然走了二十分鐘。”談起每天的堵車,朱敏很是惱火。
對于限行常態化,朱敏表示十分贊同,“如果限行,那路上就好走多了,我就可以晚起半小時,多休息半小時,全天精力都充沛。”朱敏告訴記者:“不要等到霧霾來了才限行。限行常態化對于每一個人都是件好事,近年來西安的霧霾越來越重,限行雖說沒有起到立竿見影的作用,但長期堅持,肯定會有效果的。為了我們西安不再是‘堵城’、我們不再吸霾,我支持限行常態化。”
“限行后上班的時候覺得車少了,路好走了,油耗也下去了,我現在覺得一天的不方便換取四天的相對暢通,還能為國家治理環境添磚加瓦,何樂而不為呢?”每天開車上班的劉偉認為,每年的采暖季至少每天限行兩個號,既減少霧霾又能緩堵保暢。“存在是物質的,使用是受制的,控制使用是公益的,為了健康開車受制是幸福的。”楊先生在微信朋友圈里發了這么一句話,得到很多朋友點贊支持。“限行并沒有那么不方便,只是很多人患上了汽車依賴癥。其實每周限制開車一天,還有利于養成綠色、低碳出行的理念,從長遠發展看,這是必需的。”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僅僅是道路暢通還不足以讓群眾如此迫切希望限行常態化,更重要的是道路暢通了,汽車排放的污染物也就隨之下降了。與此同時,也有少部分人覺得這是在侵犯物的使用權,車是自己花錢買的,每年的交強險等相關費用一分錢都不少,為何要限制開車的時間。
“限行我是完全支持的,就是不知道政府能不能根據我們每年被限號的天數,按照比例減少我們的相關車輛費用。”私家車主曹峰說道,“而且像我這種家住咸陽,上班在西安的人,由于兩地每天限號不一樣,一周內兩三天都開不成車,現在西安咸陽打電話都是市話,能不能把限號也統一一下,這樣也有利于大家出行么。”
日前,在中科院地球研究所聯合西安市環保局召開的空氣質量改善系列研討會上,中科院地球研究所所長曹軍驥介紹,機動車限行后,減少了城市擁堵和怠速狀態下的污染物排放,機動車排放的污染物約占PM2.5的20%,一半數量的限行,就減少到了10%,充分地發揮了削減污染排放峰值的作用。他指出,戴口罩也無法完全阻擋霧霾對身體的侵害,機動車排放等污染物特別細小,達到PM0.1以下,可直接進入肺泡和血液。機動車尾氣污染就在地面上空1米處形成污染帶,處于人體呼吸系統附近,尤其是對處在成長期的孩子身體健康影響較大。
誠然,限行可能給大家的生活帶來了些許的不方便,但同時也帶來了健康的生活和暢通的道路,任何事情都是雙刃劍,有弊就一定有利,當“利”遠遠大于“弊”的時候,我們就應該考慮堅定不移地做下去。政府可以考慮冬季限行常態化,既減少霧霾,又緩堵保暢。
(原標題為《限行能否“天天見”》)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