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歐洲首個EPR核電機組首次臨界,拖期超過10年
拖期超過10年后,位于芬蘭西南海岸的Olkiluoto 3(OL3)核反應堆迎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工程節點。項目業主芬蘭TVO公司宣布,當地時間12月21日凌晨,OL3機組首次達到臨界狀態,也即機組正式進入帶功率運行狀態。這是芬蘭40多年來、歐洲近15年來首次啟動新的商用核反應堆。TVO表示,接下來將進行提升功率調試,機組預計于2022年1月首次并網發電,2022年6月開始進入常規發電狀態。
OL3將為芬蘭提供大約14%的電力,這對于實現該國2035年碳中和、降低電力進口依賴而言頗為迫切。
OL3項目的建造過程可謂命途多舛。早在2002年,芬蘭議會批準建造該國第五個核反應堆。該決定被視為具有重大意義,因為在此之前,西歐國家已經有10多年時間未建造新的核電站。TVO公司所擁有的奧爾基洛托廠址被選為OL3的所在地,與之毗鄰的是兩座已運行的沸水反應堆。2005年,OL3開工,總裝機容量160萬千瓦(1600MW),是世界上首個采用歐洲先進壓水堆(EPR)技術的核電站,一旦開始運行,這將是全歐洲最大的核反應堆。
但是,原定在2009年投入商業運行的OL3遭遇了各種挫折。由于設計、建造、分包商管理、質量控制、人力等環節屢出紕漏, 項目工期一拖再拖,造價從最早的32億歐元飆升到至少85億歐元(85億歐元為2012年阿海琺給出的成本預測)。嚴重拖期觸發了芬蘭TVO公司與法國阿海琺-西門子企業聯隊之間的訴訟糾紛。在2018年,雙方達成一致,阿海琺和西門子同意向TVO支付4.5億歐元,作為OL3延遲10年啟用的賠償。OL3的嚴重超支及其他一系列因素將身為全球核能巨頭的阿海琺拖入債務危機,最終在法國政府的主導下分拆重組。
由于首次建設過程中出現的設計、制造、施工等困難,一項全新核電技術的首堆工程,普遍容易拖期。與OL3一樣屢次延期的EPR機組還有法國弗拉芒維爾(Flamanville)3號機組。這是法國本土首臺EPR機組,2007年開工,原計劃于2013年投運。全球第三臺開工建設的EPR核電機組位于中國廣東臺山,繼芬蘭項目和法國項目之后開工,但后來居上,反超兩個先行項目成為全球范圍內最早投運的EPR全球首堆。2018年12月13日,臺山核電1號機組具備商運條件。
據澎湃新聞了解,在2018年12月中旬舉行的臺山商運發布會上,法國媒體曾向法國電力集團高管追問,“如何向歐洲人解釋在中國的EPR成功了,但在法國和歐洲的EPR沒有取得好的進展?”對此,法國電力集團副總裁、中國區總裁傅楷德在發布會上回應稱,臺山項目在建設初期之所以能快速推進,離不開來自法國弗拉芒維爾項目的大量經驗反饋,特別是大部分設備已在法國通過資質審查。中國項目推進更快的另一個原因,是中國特有的核電產業環境,“中國近15年以來大力發展核電,保持年均2-3個核電站的速度,這與二三十年前法國的情況比較相似,而在法國,我們已經有15年左右時間沒有新的核電站建設了。”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