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醫保局“靈魂砍價”,你能學到哪些談判技巧?
12月3日,連續3個“靈魂砍價”談判的話題登上熱搜,引發一眾網友的關注。國家醫保局談判代表、福建省省醫保局藥械采購監管處處長張勁妮再現“靈魂砍價”。
張勁妮曉之以情,動之以理,企業代表8次離席商討,最終讓每瓶藥的成交價,從最初的53680元降到了33000元,足足少了2萬多元。

這場談判耗時1個半小時 ,隨著“確認,好的,成交”最終落下帷幕,這一大好消息迅速在網上傳開,曾經近“70萬一針”的罕見病救命藥納入醫保,醫保局談判代表們笑著鼓掌,患者家屬們喜極而泣,表示:“謝謝醫保局,我們盼了多少年,終于盼到了”“我們的寶寶有救了,謝謝大家”。
自2015年開始,這樣的“靈魂砍價”已進行了六輪。2021年,共有涉及腫瘤、慢性病等領域的74種藥品新增進入醫保目錄,其中有7種罕見病用藥是通過這樣“靈魂砍價”的談判方式納入的。
文源:《談判尺度:在博弈中實現雙贏》2021.12中信出版
作者:拉塞爾·科羅布金教授 美國申請最多錄取最難最受歡迎的常春藤大學課程
這一次,我們真切感受到了國家醫保局代表的高談判水平。
其實大到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談判,小到對外工作中,我們與客戶或顧客的談判,對內與老板、員工以及同事的談判,再到走出辦公室,我們與產品銷售人員、服務供應商、家庭成員、朋友和熟人的交流談判,作為一種高度社會化的物種,我們不斷尋求他人的幫助來實現我們的目標,他人也尋求我們的幫助來實現他們的目標,就是在花大量的時間談判,它隱藏在我們的日常交流溝通中,而談判的重要性幾乎被90%的人忽視了。

在美國申請最多,錄取最難的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拉塞爾·科羅布金教授就指出:“談判就是尋求他人幫助來實現我們的目標的溝通過程。”在其新書《談判尺度:在博弈中實現雙贏》中,他提出了5個談判工具,以期幫助讀者學習他過去25年學習、寫作與教學商學和法學的精華,分別是:
工具一——談判區間,確定對雙方都有利的協議范圍。
工具二——說服,使對方相信達成協議將對他有利,且不應做其他選擇。
工具三——交易設計,擬訂使潛在協議更有價值的條款。
工具四——談判權,迫使對方按對你相對有利的條件達成協議。
工具五——公平規范,提供讓談判雙方都能感覺滿意的協議。
以國家醫保局談判代表在一個半小時的談判為案例,我們可以看到,這場談判過程中,張勁妮就用到了拉塞爾教授總結提煉的“說服”和“公平規范”兩種工具。

01 利用“稀缺性”說服
拉塞爾教授在《談判尺度:在博弈中實現共贏》說道:
稀缺性能增加說服力,會增加談判者達成協議的主觀價值,太容易得到則會削弱說服力,即可得性會降低主觀價值。
這意味著,對于一個全能型談判者,成功往往需要微妙的技巧。
一方面,談判者需要表明達成協議的確是可能的。否則,對方憑什么要花精力調查達成協議的機會。
另一方面,談判者又要暗示對方可能達不成協議的后果,這一目的就是使對方對協議的感知價值最大化。
在“靈魂砍價”的談判伊始,醫保局談判代表張勁妮,就用了“稀缺性”說服的談判技巧,她提到:“如果這個藥能進入醫保目錄,以中國的人口基數、中國政府為患者服務的決心,其實很難再找到這樣的市場了。”
即一方面表明:既然我們雙方坐在這里,就盡可能拿出最大的誠意,是有可能達成協議的。另一方面暗示藥企:如果不跟醫保局合作,就很難找到中國這樣的市場了,藥企將陷入“有價無市”而患者也將陷入“有病無藥”的兩難境地。

其次,雙方都試圖——有時是敷衍了事,有時是大張旗鼓——宣告自己咄咄逼人的需求就是(或接近)他們的底線即保留點,因此幾乎沒有期待取得任何合理的進展。
就在這對夫婦四處觀看時,菲爾接到妻子克萊爾的電話,她其實在說:擔心清潔工沒有把菲爾放在家門前的舊安樂椅拖走。但菲爾用非常肯定的語氣對克萊爾說:“如果他們不要,別人會要的。”而當克萊爾繼續質疑的時候,菲爾自信地解釋道:“既溫暖又舒適的東西,會有人搶著要的。”
聽到這段對話的內容,這對第七次去看房,優柔寡斷的夫妻,終于下定決心立即買房,因為擔心房子要被買走了,在極度的恐慌中,他們的優柔寡斷消失了。
也許好萊塢的編劇們研究了逆反心理,逆反心理特別適合搞笑,因此經常出現在情景喜劇中,這也是利用“稀缺性”說服的一個經典案例。
02 利用“最后通牒”達成公平規范
在談判視頻最后,我們能看到國家醫保局談判代表張勁妮,在和談判組討論商量后,提出了一個價格:“33000”,也就是最終的成交價。
這其實就是經濟學最為著名的實驗之一——“最后通牒博弈”,不管A將手中的100美元如何分配,是全部還是部分給B,B只能接受,如果拒絕,那么雙方都將空手而歸。
在《談判尺度:在博弈中實現雙贏》中,拉塞爾教授講到:
第五個也是最后一個談判工具——公平規范,對談判的成功至關重要,根據最后通牒博弈,如果B拒絕,則得不到錢,很明顯有錢總比沒錢好。
最后通牒效應針對人們的拖拉傾向而提出,對于不需要馬上完成的任務,人們往往會在最后期限到來時,才會努力去完成。
客觀來說,沒有任何特定的交易是“公平”或“不公平”的。公平是一種社會建構,對于任何談判結果,只有在談判雙方或在更廣泛的社會共識中認為它是公平的,它才是公平的。
談判雙方可能會真心實意地承諾要追求“公平”交易,但仍然發現他們在某些條款上不能達成一致,因為任何一方均可以捍衛自己與對方截然不同的提議。
在工業化世界的超市里,談判就讓位于這樣的“公平規范”——商家標出價格,顧客要么接受,要么拒絕。
你可能認為超市的牛奶價格太高,決定不買,但是我敢肯定,你不會和收銀員討價還價。如果你還價,大概率會發現,收銀員用疑惑的眼神盯著你,并拒絕討價還價(他肯定會那么做),然而,你不會認為自己受到了不公平對待。
在有關談判的文獻中,這種要么接受,要么放棄的不可談判要求的策略,顯然也可以是其他許多情況下的標準談判方法,包括在美國的超市。

03 總結
不管砍價談判的場面是嚴肅緊張,還是滑稽無厘頭,談判大概始終都是這樣的:
首先,交易雙方最初的要求和提議有時是荒謬的,或者極端的,甚至咄咄逼人的。
其次,雙方都試圖——有時是敷衍了事,有時是大張旗鼓——宣告自己咄咄逼人的需求就是(或接近)他們的底線即保留點,因此幾乎沒有期待取得任何合理的進展。
這種半心半意的虛張聲勢,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快就被拋棄,談判者不情愿地調整了他們的需求,彼此間的討價還價就像打乒乓球一樣來回搏殺,雙方的距離逐漸縮小。
最終,雙方在兩個原始位置間的某個點達成協議。
不管怎樣,學習談判技巧并不斷精進談判技能是我們每個人都要掌握的課程。
無論你是和CEO(首席執行官)談上千萬美元的企業兼并,和律師談上百萬美元的訴訟和解,和采購代理談數十萬美元的銷售合同,和汽車經銷商談購買幾萬美元的雷克薩斯,向老板提出上千美元的加薪,還是與孩子商定可行的睡覺時間,拉塞爾教授提出的這些談判工具都必不可少。
通過了解這些談判工具如何起作用,商業領域、專業領域、消費領域甚至家庭購買力領域的談判者,都能提升自身的認知深度和戰術靈活性,進而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但是,學習不等于學會,所有的經驗都不能夠幫助我們發揮自己的潛力,除非我們從中吸取教訓。
對任何談判者來說,最根本的挑戰不是如何去做,而是如何從我們的經驗中學習,從而做得更好。當你日復一日正式或非正式地談判時,你可能會以一種特別的、憑人腦中的系統、直覺和本能反應,輕松地完成每一次談判互動,這是大多數談判者選擇的談判方式。
如果你也這樣做,就可能取得較好的結果,那在最糟糕的情況下,你也能應付過去直到下一次談判,但我建議你最好可以不斷學習博弈思維和談判技巧,經過深思熟慮和分析,在必要的時候推翻自己系統,快速但不一定準確的判斷,借助談判工具不斷優化自己的談判能力,在博弈中實現雙贏。
推薦閱讀

詳解談判認知陷阱,科學運用5大談判工具
把握平衡進退尺度,增強談判力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