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遼寧艦首次遠洋訓練作業小結:四個關鍵詞成亮點(上)
四個關鍵詞回顧遼寧艦遠海首航
令不少觀察家感到意外的是,“遼寧號”航母于12月在渤海完成首次實兵實彈演習后不久,并沒有返港長期休整,而是馬不停蹄地開始了新一輪演練。此輪演練從黃海南下,經過東海,沖出宮古海峽,首次進入西太平洋。接著,遼寧號完成了一次從外圈環繞臺灣島半圈的航行,最終抵達三亞,稍作修整之后即進入南海開展飛行訓練。
此次演練的數個關鍵詞是:宮古海峽、全甲板放飛、伙伴加油、復雜海況。
根據電視新聞的報道,“遼寧號”從宮古海峽進入西太平洋,并行駛至臺灣島以東的太平洋,再進入南海。在航行途中,遼寧號的數十架殲-15艦載機完成了單一波次放飛與回收。在航母形成實際戰斗力的過程中,甲板調度作業是最為復雜的。1997年,美國尼米茲號核動力航母與第九艦載機聯隊進行了一次為期4天的高強度出動演習。在四天的時間內,航母甲板保持24小時的起降作業,大約40架作戰飛機分為兩波,連續進行起降作業。這次演習表明,影響航母艦載機出動率提高的主要瓶頸是甲板調度作業。
以“遼寧號”為例,要實現數十架殲-15的全甲板放飛作業,所有的戰機都必須集結在航母的右舷以及尾部,這相當于測試航母甲板的極限裝載與調度能力。外界并不清楚遼寧號放飛一波殲-15的具體數量,但根據俄羅斯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的模擬數據顯示,在保留一條起飛通道的情況下,“庫”艦一次能夠放飛與回收的蘇-33的數量為15-16架。
完成全部艦載機放飛之后,遼寧號的甲板操作必須迅速轉為艦載機回收模式,艦載機著陸后,必須迅速離開著陸區,在右舷的保障區完成放油操作,然后視情況返回機庫或者進入后甲板的等候區。結合報道的情況看,“遼寧號”應該利用15架左右的殲-15檢驗了全甲板放飛與全甲板回收的作業,但所有的殲-15都未攜帶實彈。
值得注意的是,央視的報道披露了殲-15進行伙伴加油的情況。其實,伙伴加油在艦載機中是非常常見,也是必需的。出現伙伴加油的情況大體分為以下幾種:為進行單機偵察的艦載機進行伙伴加油,為處在攻擊波中的艦載機伙伴加油以增加作戰半徑(但這種情況加油的效率較低,通常一架加油機只能為兩架同型艦載機加油),為返航的艦載機進行伙伴加油以確保其安全著陸。其中,第三種情況尤其重要。例如俄軍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在地中海執行任務期間,一架米格-29K就因為阻攔索斷裂而無法著陸,最終因為燃油耗盡而墜毀。如果當時米格-29K能夠進行伙伴加油,這墜機的一幕應該就能夠避免。
在南海演習期間,殲-15還實現了在復雜海況下的起降。南海地區風高浪急,海況復雜,但這也是錘煉航母艦載機戰斗力的必經之路。此外,“遼寧號”的此次西太平洋之行受到了日本海上與航空自衛隊和臺灣地區的高度關注。這種現象完全正常。前蘇聯的重型載機巡洋艦進入地中?;蛘叽笪餮髨绦袘鸲分蛋嗷蜓萘晻r,北約的武裝部隊也是全程進行監視。我們看得到的是水面的監視,看不到,但很可能存在的是來自水下的監視。在西太平洋海域,對航母最大的威脅來自美國的攻擊核潛艇。
穿越第一島鏈具有標志性意義
此次演習的一個標志性事件,是遼寧艦穿越宮古海峽,突破了第一島鏈。
島鏈的概念形成于冷戰期間,第一島鏈和第二島鏈都是由美國構筑,通過以美國為核心的雙邊或者多邊軍事條約,對蘇聯和中國的影響力進行封鎖與遏制。在蘇聯解體以前,第一島鏈的主要作用是圍堵蘇聯的戰略核潛艇。蘇聯解體后,第一島鏈成為橫亙中國頭上的一道有形的枷鎖。
控制島鏈的關鍵節點是由海峽所形成的水道。第一島鏈上具備戰略價值的水道包括宮古水道、宗古水道等。盡管平時軍艦可以在海峽的國際公海區域自由通過,但在戰時日本就可以通過陸基導彈乃至遠程火炮封鎖水道。中國海軍要進入西太平洋,只有選擇從臺灣以南的巴士海峽等水道出入。
自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解放軍海軍裝備的發展已經從圍繞對臺軍事斗爭為核心的目標過渡到走向遠洋海軍的戰略目標,為在更大的地理范圍內捍衛我國的國家利益提供實力保障。
“遼寧號”入役并形成戰斗力標志著我國海軍開始有能力在遠洋奪取局部制空與制海權,但我們也應該看到,以“遼寧號”沖破宮古海峽進入西太平洋為標志,美國和日本針對中國的反制措施也可能會相應升級。從政治上看,美日蓄意挑起爭端的沖動可能會上升。軍事上,美國將部署更多的先進武器至西太平洋,在西太地區引發新一輪軍備競賽,中國對此應保持高度警惕。
遼寧艦此次遠航透露的戰術意義
筆者認為,遼寧艦首次遠海訓練表現出三大戰術作用:首先是掩護我國的戰略核潛艇前出西太平洋,增強我?;氐撵`活性,提高海基核力量的安全性。航母的這一用途在蘇聯時期便發揮得淋漓盡致。目前,韓國距實戰部署“薩德”系統越來越近,一旦完成,便將嚴重削弱我戰略核打擊能力的靈活性,迫使我國將陸基核力量朝西部內陸轉移。要破解我周邊的反導系統,形成對美國本土的威脅,發展?;肆α渴乾F實選擇。
但是,我國的地理位置決定了戰略核潛艇必須經過狹窄的水道才能進入太平洋。冷戰期間,為偵測蘇聯的戰略核潛艇,美國和日本在第一島鏈部署了大型的海底監聽裝置,對于進出第一島鏈的核潛艇而言,這是嚴重的威脅。我國航母戰斗群的作用便在于通過奪取局部制空權和制海權,驅散敵方反潛兵力,掩護我戰略核潛艇通過戰略水道。一旦我方核潛艇進入廣闊的太平洋,敵方反潛兵力就會面臨更大的困難。
其次是在維護南海主權的軍事斗爭準備中發揮“一錘定音”的作用。中美已經建立了海上相遇的聯絡機制,而且兩國在南海問題上的分歧尚處于可控范圍。相比之下,更容易在南海地區引發擦槍走火風險的是中越和中日之間的對峙。
越南近年來不斷從俄羅斯購買蘇-30戰斗機和“基洛級”常規動力潛艇,試圖提高自身的軍事威懾能力。日本則借口維護戰略交通線,力圖派遣自衛隊艦只進入南海地區,開展巡航活動。對于越日兩國的挑釁,最好的回應是更強大的軍事反制,只有解放軍對日越兩國在南海地區形成絕對優勢,日越才會在相關問題上更為克制。遼寧號及后續航母戰斗群入役后,可以使中國海軍在南海對除美國以外的國家呈現出壓倒性優勢,從而遏制相關方面進行挑釁的野心。
第三,奪取西太平洋局部區域的制空權與制海權,增加美軍介入臺海戰事的戰略成本。
長期以來,解放軍的武器裝備發展始終圍繞對臺軍事斗爭這個大目標。針對美國可能的介入,中國發展出一系列非對稱打擊手段,包括針對美軍航母的DF-21D彈道導彈,能夠打擊第二島鏈以內美軍基地的DF-26系列中程彈道導彈。非對稱武器的出現,增加了美軍航母打擊群介入臺海危機時的成本,迫使其遠離中國沿海?!斑|寧”號攜帶的艦載機,在第一島鏈之外不僅能夠奪取局部制空權,還能為非對稱武器提供精準的前沿偵察,提高反艦彈道導彈的準確性。如果中國未來的航母能夠搭載隱身長航時無人偵察機,那么中國航母戰斗群作為“千里眼”的作用會更加明顯。(未完待續)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