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核查 | 秘魯出土女神銀像刻有“武當”二字?假!
原創 楊朔 有據核查

中文網絡流傳說法和照片稱,秘魯出土了一尊銀質女神像,上面刻有“武當”兩個字。
經核查,該說法在中文網絡上流傳已久,但所謂“武當女神”照片在英語和西班牙語搜索引擎中沒有檢索結果。根據復旦大學歷史學者葛兆光的研究,“武當”碑的圖像并不可靠,“武當”至今拿不出實物,而且“武當”之名在中國也起源很晚,大概在六朝以后,從那個模糊的照片上看,那些字也不像古代字體。
新浪、搜狐、百度、頭條等中文內容平臺廣泛流傳文章稱:“1865年,秘魯的一支探險隊曾在禧玉山一帶進行探索,好巧不巧的是,他們此行正好發現了一個遠古時期的遺址,其中出土的一個銀質女神像,吸引了考古學者的注意。考古專家稱,此神像鑄造時間大致在3000年前,除了頭上戴著一個太陽王冠,全身再無其他裝飾,唯一值得注意的是,它的底座刻有明顯的龜蛇形象,而且她的雙手各執一牌,上面書寫的文字,赫然便是“武當”二字。”


與此說法相配合的還有一張所謂的“武當女神”像。

1,有關照片源自何處?
中文網絡流傳的文章一般配有兩張照片,第一張就是所謂的帶有“武當”字樣的女性雕塑照片,較為模糊。
使用TinEye、Google、Yandex等搜索引擎對這張圖片進行反搜,可以發現這張圖片幾乎只流傳在中文網絡,英文和西班牙語的網頁沒有與之匹配的搜索結果。
在秘魯文化部,秘魯國家博物館,秘魯考古學、人類學和歷史國家博物館的網站上,也沒有查詢到這張照片和相關的考古記錄。
中文網絡流傳的另一張照片顯示,一位考古學家正在墻邊清理人臉樣貌的石刻。

對這張照片進行反搜可以發現,這其實是2018年10月在秘魯昌昌古城遺址對“Utz An圍墻建筑群”進行考古發掘時的照片。
時任秘魯文化部長的帕特里夏·巴爾布埃納(Patricia Balbuena)向媒體介紹,秘魯考古學家當年7月在昌昌古城(Chan Chan)遺址發現了800年前的浮雕圍墻和20個人偶木雕,木雕被放置在約100英尺長通道兩側的神龕中。


新發現的浮雕圍墻和木雕位于考古遺址北部,一直被覆蓋在泥土和碎土磚之下。
考古修復項目負責人亨利·加約索(Henry Gayoso)介紹說,昌昌古城遺址位于特魯希略城附近的海濱沙漠地帶,浮雕圍墻上的正方形和波紋分別象征著漁網和海浪。
加約索說,土墻中排列有序的20個人偶木雕可能是公元1100年至1300年的產物,只有一個木雕毀壞嚴重,其余都保存完好。
每個站立的木雕高約70厘米,臉部覆蓋著用黏土和壓碎的貝殼或骨頭混合制成的米色面具,雙手分別握有權杖和盾牌。秘魯考古學家認為,他們手中的權杖象征其地位和等級,盾牌則意味著防御和保護。
從圖片看,這些人偶與中文網絡中流傳的所謂“武當女神”差別很大。


昌昌古城遺址位于秘魯西北部城市特魯希略西北4公里處,古城建于公元12世紀,是世界最大的一座土磚城。15世紀時被印加帝國所毀滅,它是前哥倫布時期南美洲最大的城市,覆蓋的面積約有20平方公里,估計整座城市可以容納三萬人。城市由十個設有護城墻的城堡組成,這些城堡用作禮儀、葬禮、廟宇、貯水及居住用途。
昌昌古城有“美洲建筑杰作”之稱,但這座土建筑因自然侵蝕和盜寶者的破壞已十分脆弱,1986年被列入世界瀕危遺產名錄。
2,秘魯“武當女神”是咋回事兒?
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及歷史系特聘資深教授葛兆光在2006年出版的《古代中國文化講義》一書中,記錄了有關秘魯“武當女神”傳說的來龍去脈:

“1865年傳說秘魯人Corde de Gugui在秘魯北部叫作Truillo的山洞里發現了武當山神像,這件事情影響很大。1897年,在天津出版的一份報紙又刊登出消息說墨西哥索諸拉地發現中國石碑。從此開啟了一個一百多年的話題,很多人因此追溯歷史。有人覺得《山海經·大荒東經》里的“扶桑”,大概就是美洲墨西哥,又有人發現《法顯傳》記載5世紀時法顯從印度、錫蘭回中國時遇見大風迷失航向,曾從師子國到了耶婆提國,可能耶婆提就是美洲,因為根據美洲的傳說,一千四百年前,有一只中國船到過墨西哥的亞卡布哥港,而且又有人認為“耶婆提國”與“亞卡布哥”(阿加普爾科,Acapulco)的音很近,所以是中國人先發現美洲的(但Acapulco是西班牙人來到這里之后才有的名字,足立喜六、章巽的說法與方豪的看法大體相同,通常懷疑是蘇門答臘)。
這種毫無根據的猜測只是一種想像,可是這以后想像越來越豐富。……但是,這畢竟是猜想或想像,而且這種想像至今無法證實。”
在互聯網上檢索Corde de Gugui,沒有發現與這個名字匹配的任何搜索結果。
葛兆光認為:
“我相信,至少學術研究要有規范,也要拿出證據,證據要經得起檢驗。首先,是否同一人種要靠DNA基因分析。
其次,“武當”碑、玉圭刻畫符、石錨之類的圖像并不可靠。“武當”至今拿不出實物,而且“武當”之名在中國也起源很晚,大概在六朝以后,而且從那個模糊的照片上看,那些字也不像古代字體;刻畫符和石錨的雷同,究竟是偶然還是真有聯系,需要大量證據才行。
再次,中國到過美洲與否,還需要天文學知識來判定,因為需要星辰測定方位,以及一定的航海技術,比如船舶大小、海流風向、淡水問題,畢竟這并不是小說家的想像可以解決的,《倚天屠龍記》金毛獅王謝遜與張翠山、殷素素北海之行,那只是小說家言。
最后,“扶桑”的位置還需要歷史地理學的考證和測定。因此,一切都還在疑團中。
可是,想像中的中國與世界關系,想像中古代中國人認識的“天下”的放大,很可能只是民族情緒支持下的“關于世界的想像”,這表現了中國人希望成為世界文明中心的一種很痛苦的心情的反映。”
中文網絡流傳秘魯出土一尊女神銀像,上刻”武當”二字,然而根據復旦大學歷史學者葛兆光的研究,“武當”碑的圖像并不可靠,“武當”至今拿不出實物,而且“武當”之名在中國也起源很晚,大概在六朝以后,從那個模糊的照片上看,那些字也不像古代字體。
核 查 員:楊朔
資料來源
https://new.qq.com/omn/20210820/20210820A00O4400.html
https://www.163.com/dy/article/FRKIL7A30543KA44.html
https://www.gob.pe/institucion/cultura/noticias/21296-ministra-de-cultura-presento-impresionantes-hallazgos-en-ciudadela-de-chan-chan
https://www.nationalgeographic.com/culture/article/peru-chimu-chan-chan-archaeology-statues
https://books.google.com.hk/books?id=NfC_DwAAQBAJ&pg=PT21&lpg=PT21&dq=Corde+de+Gugui&source=bl&ots=wkPzRq9q3R&sig=ACfU3U1QoNrUSkqIGnhwKWoLLVgdnVdg-A&hl=zh-CN&sa=X&redir_esc=y&sourceid=cndr#v=onepage&q=Corde%20de%20Gugui&f=false
http://history.fudan.edu.cn/fe/23/c7819a65059/page.htm
原標題:《核查|秘魯出土女神銀像刻有“武當”二字?》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