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這屆年輕人因為什么而結婚生子
又到一年歲尾,找對象、結婚、生孩子,今年父母定的KPI你完成了嗎?
據統計數據,2020年全國人口出生率為8.52‰,創下了1978年來的新低;2020年814.33萬對的結婚登記人數,也創下近17年中的新低。明明自己還沒準備好,父母的催促卻一年比一年頻繁。不想結婚的你我他,該如何顧及父母的意愿?除了滿足所謂的“孝道”,結婚、生子的意義究竟在哪里?
澎湃問吧邀請北大社會研究中心助理教授於嘉,聊聊結婚生子究竟是為了什么。

澎友提問
@木匠001:您有沒有做過這方面的調研,現在已經結婚的年輕人,因為什么而結婚?或者說,影響他們結婚的因素,主要是什么?
我認為可能有以下幾點:1.父母強制,2.傳統觀念(男大當婚,女大當嫁),3.環境影響(親朋好友催促),4.自身意愿。我覺得前三個因素應該是最主要的,大部分人婚都結得稀里糊涂,不明不白。
結婚后,就是生育問題。生育與孝道相關,然而除此之外生育的目的又是什么?這種平衡太難把握了,希望您給點建議。
嘉賓解答
於嘉:十分抱歉,我們還沒有做過相關的調查,去考慮年輕人結婚的原因是什么。但是在關于婚姻的討論中,你提到的傳統觀念、環境影響和自身意愿都是影響人們進入婚姻的重要因素。
關于自身意愿是否沒有第三方的影響重要,我覺得是個值得商榷的問題。人類有滿足親密關系的需求,這是驅動人們去尋找伴侶的重要原因,也就是你提到的個體意愿。當人們能夠尋找到滿意的婚姻對象時,進入婚姻的驅動力則主要是個體意愿。當人們不能找到滿意的婚姻對象時,父母、環境等第三方的影響才往往會發揮更大的作用。所以到底個人意愿還是第三方影響是主要影響人們進入婚姻的原因,其實可能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個體是否尋找到了滿意的對象。
當然,在中國的社會環境下,父母對于子女的婚姻與生育還是有著較大的話語權,這一方面與傳統的孝道文化有關,另一方面也與社會競爭壓力大有關,很多年輕人需要依靠父母才能積累足夠的婚育資源(如購房)。但是真正完全是因為父母的原因才勉強進入婚姻的群體,可能從總體上所占的比例并不會很高,父母對成年子女的權威相比于傳統社會已經很大程度上下降了。
關于生育的目的,其實很多研究中都有所涉及,比如在中國家庭追蹤調查中,就詢問0-15歲兒童的父母九種原因,包括:
1. 為了子女在身邊的快樂;
2. 為了看著孩子長大的喜悅;
3. 為了感受有小寶寶的喜悅;
4. 為了增強自己的責任心;
5. 為了使家庭在自己生活中更重要;
6. 為了年老時能夠有人幫助;
7. 為了增加親屬聯系;
8. 為了延續家族香火;
9. 為了從經濟上幫助家庭。
當然,這些不能窮盡所有生育的原因,還有很多其他的方面。

我自己認為,1-5主要體現生育是為了自己的快樂與生活,而6-9則視為是為了整個家庭的延續與福祉,其中8主要是與孝道相關。從回答來看,這些兒童的父母更認同生育是為了自己,比如1、2和3,而對于經濟幫助和延續香火,相當一部分父母并不認同,但對于6這一養老需求,大部分家長還是認同的。所以一定程度上可以說,相比于老一輩的父母,現在的父母生育更多還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并不完全為了滿足大家庭的意愿或者孝道,人們在生育上的自主權比以往強了很多。
如果說要把握一種平衡,可能更多在于考慮清楚生育的目的到底是更偏向于自我滿足,還是為了完成家庭的意愿,抑或是為了養老和經濟的需求。
澎友評論
@璨蘭:父母不想你走彎路,他們經歷過的事情比你想象的多。
@讀書運動多經歷:有一點要相信:父母催婚肯定是為了你好!也許傻孩子們認為這樣的論調老套,但等他們經歷過后才知道父母的正確,不過那樣就走了彎路、付出的代價有點大。自己的人生,自己負責。父母催婚再厲害,網友說的太多,自己不聽也白搭,很多人不碰南墻不死心,還有少部分碰了南墻也不死心。無論如何,祝你們幸福!
@什么都不懂的雪諾:我個人覺得,父母之所以干涉子女生活,本質原因在于老了沒事干,沒啥愛好了,只能圍著子女轉,看多了自然就看的不順眼了。
@遙遠的:不養兒不知父母恩,所以你只能亂猜,你自己做了父母相比會更理解父母的做法。
關于年輕人的婚育觀你還有哪些問題和思考?歡迎到問吧提問,或在下方留言一起討論!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