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陳芋汐:優等生的煩惱

澎湃新聞記者 劉昱秀
2021-12-22 10:03
來源:澎湃新聞
? 澎湃人物 >
字號
視頻來源:《走出榮耀》紀錄片之《陳芋汐和她的207C》,上海市體育局、上海廣播電視臺聯合出品;(20:00)
站在東京奧運會的10米跳臺上,16歲的陳芋汐緊張得“手都麻”。這是她的第一屆奧運會,也是她站上跳臺的第十年。

6歲時她也是這樣緊張地站上跳臺的,因為“從小怕水”。而她也是被選中的那個“有天賦”的人,很長一段時間,她都在克服恐懼,兌現自己的天賦。

2017年,紀錄片《走出榮耀》攝制組拍下這樣的一幕:11歲的陳芋汐第一次試跳五米跳臺的206C動作(向后翻騰三周)。她躍起,翻騰,突然身體不聽使喚地在兩周半時打開了,“砰”,臉沖著水徑直地摔了進去。

未能在入水瞬間垂直水面,對跳水運動員來說是 “不太好”的事情——不僅動作走形丟分,而且水的沖擊力會給身體帶來大片的淤青。

畫面中,從水里爬上來的陳芋汐鼻頭凍得紅紅的,身體打著哆嗦望向教練余曉玲。余曉玲指出了她的問題,“害怕”。

東京奧運會,教練余曉玲在幫助陳芋汐做準備活動。

那段時間,陳芋汐每天都在想,怎么才能不摔下去。也沒有別的辦法,就是學,練。

她花了三堂課的時間學會206C ,“找到感覺了”,會有發自內心的喜悅,“不學下去,便體會不到這種心情”。

2018年9月,陳芋汐第一次參加成年組的比賽,就在全國跳水錦標賽獲得女子單人十米跳臺、男女混合雙人十米跳臺兩項冠軍;2019年3月,她進入國家隊,僅四個月后,便以439分獲得世錦賽女子單人十米跳臺冠軍,被外界認為是中國跳水新一代的“天才少女”。

央視體育記者張朝陽見過那時的陳芋汐。他在一次采訪中回憶, “她的水花效果跟現在的全紅嬋很像。很驚艷。”

東京奧運延期一年,對已經獲得機會的人是個挑戰,會有新人涌現,也會有舊人離開。2020年10月,在全國跳水冠軍賽暨東京奧運會、世界杯選拔賽第一站石家莊,全紅嬋奪得女子單人10米跳臺的冠軍,經歷了腰傷,正處于生長發育期的陳芋汐獲得季軍。

陳芋汐回憶,那時她特別煩躁, “一到比賽就跳不好”。為了控制體重,她一天上六七次秤,“對自己的自制力,也是比較好的鍛煉”,她說。

站在東京的賽場上,當裁判員吹響比賽的哨聲,陳芋汐向搭檔張家齊發出口號,“走——轉——一、二”……漂亮的入水,她們獲得雙人十米跳臺冠軍 。

陳芋汐又一次戰勝了自己。

東京奧運會,陳芋汐完成動作在向鏡頭打招呼。

【對話陳芋汐】

【一】

澎湃新聞:第一次從跳臺往下跳的感受你還記得嗎?

陳芋汐:最開始接觸跳水是先學游泳,跳臺難度從1m,3m,5m,7m,10m這么慢慢加上去的。第一次上跳臺,我六歲左右,上跳臺前首先要在下面練好基本功,教練才會允許你去增加難度從上面往下跳。動作肯定得能保證你的安全,但是會有一點害怕。

澎湃新聞:當時一下子就喜歡上了這項運動嗎?

陳芋汐:并沒有,因為我很怕水,教練一點點給我鼓勵,把我引進來了。

(跳水)最大的魅力是每次動作學成功了。最開始的時候,真的很害怕。因為我從小很怕水,這可能是我天性。在教練的鼓勵下,看到自己的進步,包括教練說你這方面很有天賦,慢慢地就覺得我可能跳水能練出成績,自己有一點這方面天賦。

澎湃新聞:《走出榮耀》的紀錄片里,記錄了你11歲在上海游泳隊試訓的模樣,當時練207C這個動作多久才找到一種愉悅感,戰勝了內心的恐懼?

陳芋汐:首先我個人申明一下,紀錄片里的動作其實是五米跳臺的206C(向后翻騰三周),后來我也是學了207C這個動作。

當時學206C的時候,我記得特別清楚,那天是“六一”兒童節,教練就跟我說上去嘗試一下。我第一次上去跳,身體翻騰兩周半就打開了,打開以后我覺得不對,為什么看到的是天花板,不是水,我再收回來,整個臉朝著水(摔了進去)。我大概用了三堂課學會的這個動作。

澎湃新聞:紀錄片里,余曉玲教練對待你這種優秀的隊員,可能就相對嚴厲。在自己年紀還很小的時候,來自外界的這種看好,會給你帶來壓力嗎?

陳芋汐:當時其實也沒有覺得,因為動作我的確學的不是特別好,像你們看到的一樣也會摔。所以有段時間我覺得,自己是不是沒有這方面的天賦。每天都在想,我怎么保證自己不摔下去,我怎么保證自己安全著陸,安全地回到家,每天都是這個想法。也沒有太大壓力,每天的壓力都是來源于學動作,訓練。

澎湃新聞:訓練的過程中有受傷嗎?

陳芋汐:有的,每天心驚膽戰地訓練。因為畢竟5m或者10m那么高的高度,你如果垂直于水面,沒有什么太大問題。但是你與水面平行,就不太好了。(與水面平行)接觸水面的一剎那,給身上造成了一些輕度的創傷,也不是很嚴重的傷,就是一大片一大片的淤青塊。但這個動作你一旦學會了,找到了空中的感覺,就不會被拍到或者受傷。

澎湃新聞:最開始自己練動作砸到水里,身體和心理上的感受是怎樣的?

陳芋汐:雖然說那會兒很小,可能不像現在有那么多想法,但是害怕還是知道的。但一旦你度過了這段時間,你就會發現自己比原來更成熟了。你不僅動作學會了,還能跳好了,你會有一種發自內心的愉悅,特別驚喜的感受。可能你不學下去的話,你就一直都體會不到的一個心情。

【二】

澎湃新聞:在成為運動員的過程中,有遇到過困難的時刻嗎?

陳芋汐:有兩方面困難。一方面,像前面所說的動作,每天都要挨摔,每天相當于是被水扇巴掌。另一方面,會有一些傷病的問題,是每個運動員都必須經歷的,而且你得把傷病當成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去適應它。

我的傷病主要是腰的位置,因為腰是人體承上啟下的部位,這方面一旦有損傷的話,對于跳水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連接不上上體和下體,下半身(力量)拖不上來。

我也不太清楚是怎么傷的,可能是累積的,反正就是疼,偶爾動作出現失誤或者技術動作不到位的情況下,會加重你的損傷。

澎湃新聞:可以用幾個詞來形容你的性格嗎?

陳芋汐:我的性格屬于比較直率的,在隊里自己這方面個性也比較鮮明。作為運動員需要直率一點,特別是跳水、體操這種技能類項目,它需要很好的判斷力,你沒有那么多時間去思考,或者選擇困難之類的。如果你做動作一旦猶豫,后果是比較危險的。

澎湃新聞:你覺得自己是一個訓練型的選手,還是比賽型的選手?

陳芋汐:我可能偏比賽型一點,因為奧運會前那段時間,我的訓練表現不是特別好。奧運會上,我的第三跳626C(向后翻騰三周抱膝,難度系數3.3)這個動作,比賽前一個月的訓練基本都沒跳好,但奧運會跳的還算可以。

參加大型比賽,自己的興奮狀態和平常訓練不一樣。每次訓練,教練都要求再累也要打起精神來,把訓練當成比賽。但實際上,你再把訓練當成比賽,到了比賽那一刻的心理狀態還是會有天壤之別。

澎湃新聞:我們知道中國跳水隊優秀的選手其實特別多,包括這次全運會你和張家齊、全紅嬋被稱為“北上廣不相信眼淚”,你覺得在這么多頂尖的選手當中,你最有優勢的地方可能是哪里?

陳芋汐:我的優勢在感覺比較好,動作感覺、空中感覺比較好。我的入水效果并不是特別出彩,特別漂亮,不是說像全紅嬋、張家齊她們一樣特別漂亮,但是我能做到大差不差,每一個動作下來能保證不丟分。現在,我因為生長發育做不到特別完美,但是能保證動作不丟分。

再就是比較穩,但也不能說特別穩,因為跳水是一個存在比較大的變化因素的項目,我只能算在眾多女孩運動員里面比較穩的一個。

澎湃新聞:因為你是獨生子女,爸爸媽媽也比較心疼你,最開始可能希望你把運動當成是鍛煉。你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有意識到,自己可能會成為一名職業的跳水運動員?

陳芋汐:我從小的夢想就是去奧運會拿冠軍。因為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在我心里埋下了一顆渴望去拿奧運會金牌的種子。我從事體育運動這個行業,我父母都是過來人,都知道體育會很苦很累,就怕我堅持不下來,但是我自己特別喜歡。我特別皮,特別愛玩,又特別喜歡體育。從體操到跳水,慢慢地開始學動作,去努力成為一個跳水運動員。

后來,因為大家到了升學的年齡,一部分人選擇了退役繼續學業,還有一部分人選擇堅持留在隊里。上學的時候,我們班的幾個同學就不練了,只有兩三個人到現在都還在練。那會兒,因為是一個十字路口,我爸媽尊重了我的意見,說你就去練吧。

從那時候開始給自己定了個目標,就是要進上海隊,當專業運動員,走職業運動員這條道路,一步一步朝這個目標去實現。學完動作以后,拿到了進上海隊的資格,我們還有測試,技能,身體素質都達標了,才可能會批你進入上海跳水隊,正式參加集訓。

在正式的通知沒下來之前,我就拿到了全國冠軍,所以我這一路走的不太正常。我2018年拿的全國冠軍,大概2019年2月,批我進了上海市一線隊伍,2019年3月,批我進的國家隊。

澎湃新聞:應該是每一個運動員都特別向往和渴望的一個路徑吧?

陳芋汐:對,很少運動員是先拿冠軍、快成為國家隊隊員,再進的上海隊的,就差那么一個月。

澎湃新聞:在這個過程中,你想過自己如果不做運動員,可能做什么其他的職業嗎?

陳芋汐:有一件很有趣的事,我小時候特別想當個醫生,當個護士,因為小時候打針嘛,護士打針把我弄哭了,我立志就是想要當護士,我以后也要干這個。

【三】

澎湃新聞:2008年北京奧運會,那時候你才三歲,三歲的年紀看到別人站在領獎臺上,內心就會產生很強烈的渴望嗎?

陳芋汐:對,一方面看著哥哥姐姐升國旗,奏國歌覺得很光榮;另一方面,我對金牌特別向往,因為它是金色的,閃閃發光,出于一種本能很渴望那個金牌。

澎湃新聞: 2018年錦標賽你就奪冠了,那時候相當于是一個新人,一下子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在比賽之前你有想過自己會取得這樣好的成績嗎?

陳芋汐:那是我一次參加全國性的大賽,跟很多國手一起競爭,此前從來沒有過。而且當時我的動作難度系數特別低,我沒有像大家一樣用626C這種臂力動作,我跳的365抱膝(向后翻騰兩周半抱膝),難度只有2.8,相當于我比別人整套難度系數少了0.5。當時的想法就是進決賽,因為賽前教練跟我說:“你這么跳進半決賽沒問題,但是進決賽可能有點困難。”我當時以第二名的身份進了半決賽,特別意想不到。

我比完賽,還跑到觀眾席上看了一眼我的成績,我是第二名,特別驚喜。決賽的時候就放開跳,沒想那么多,反正大家誰都不認識我。但那場比賽對我自信心的建立是很關鍵的。

澎湃新聞:2019年3月你進入國家隊,那一年對你的職業生涯來說有踩上了加速器的一種感覺嗎?

陳芋汐:2019年3月,我進入國家隊。5月份,我第一次跟隊出國比賽,比國際泳聯跳水世界系列賽。俄羅斯站,英國倫敦站,兩站我都參加了女子單人十米跳臺,女子雙人十米跳臺。兩站的雙人比賽我都拿到冠軍,第一站的單人比賽,因為是第一次出去,不太適應國外的比賽節奏,沒有發揮好,只跳了第三名,分數才350多,是一個很低的分數。

當時覺得參加世錦賽基本不太可能了。第二站就想著一定要跳好一點,也許還有那么一點點機會去集訓參加比賽。第二站,單人十米跳臺獲得了403分,在英國倫敦單雙兩項都拿到了冠軍。

回來以后,在集訓名單上看到我的名字,雖然我的名字在最后一個,但是在名單里,我就特別開心,好像有那么一點機會。每一天都努力集訓,參加測驗,那會兒,雙人是張家齊和盧為,我就只跳單人,單人測了八次測驗,其中我的四次測驗成績四百分以上,真的是人生巔峰,我現在都覺得我好厲害。

2019年國際泳聯世界游泳錦標賽,陳芋汐和吉祥物水瀨合影,首次參加世錦賽的陳芋汐便以439分獲得了女子單人十米跳臺冠軍。

澎湃新聞:現在回望自己走過的跳水生涯,你會覺得2019年是自己最滿意,狀態最好的時刻嗎?

陳芋汐:后半年是,前半年還差點兒意思。2019年過完,我把獎牌往家里寄,不是第一就是第三,一個第二都沒有。全國跳水冠軍賽三次都是銅牌,我要打破這個,我要努力。

澎湃新聞:那一年心態和狀態上有發生變化嗎?

陳芋汐:這是一個成長的經歷,2018年我動作也沒學出來,2019年我都拿全國冠軍了。的確很快,但是也沒有太多的感想。

【四】

澎湃新聞:你進入國家隊只有四個月,就成為了世界冠軍,那時外界也把你稱為中國跳水的新一代“天才少女”,外界的期待會給你帶來壓力嗎?

陳芋汐:當時還比較穩定,包括身材、體型沒有太大變化。心理有點變化,但是不太會影響比賽的發揮。

到2020年的中下旬,我出現了一些心態上的問題。當時我的成績不是特別好,我們五個人去比賽,四個人進決賽,我就是被淘汰的那一個。當時很懊惱,覺得大家都這么看好我,我卻什么都做不好,有點辜負大家。

但是后來調整過來了,不能說一場比賽怎么樣你就去定義自己不行了,還是要努力,做好接下來的比賽任務。

像教練、領隊、父母都會給我一點幫助,我畢竟還小,也是第一次遇到這種問題,他們對我的幫助就是不需要給自己太大壓力,平常心態去跳。當時我感覺不要把自己的定位放那么高,不要認為我是一個世界冠軍,我就一定要怎么樣,只是說努力去做好每個動作,聽教練的話,在比賽中不要有過多的雜念。

澎湃新聞:你提到2020年當時狀態不是很好,正好是面臨身體發育期嗎?

陳芋汐:一方面是生長發育,另一方面是因為一直沒有比賽,身體有點疲憊。因為一直沒有出去比賽,你不了解對手的情況,只了解館里幾個隊友的實力。此外,疫情不讓出門,有點憋。有點想不開為什么我訓練還可以,一到比賽就跳不好,當時特別煩躁。

澎湃新聞:奧運會延期一年,你在接受采訪時提到“可能有小的會上來”,對于你和張家齊這些已經獲得機會的運動員來說,那一年可能極為艱難,有讓你感到心情復雜比較特殊的一個經歷嗎?

陳芋汐:心情很復雜的話,就是當時全紅嬋第一次拿全國冠軍的時候。因為那會兒我狀態其實并不是特別好,一方面,感覺自己可能還不夠努力,動作做得不是特別好;另一方面,那一次我感覺仿佛看到了兩年前的自己,就像我2018年拿全國冠軍的那一次。

陳芋汐和隊友全紅嬋、施廷懋在室內訓練館合影。

澎湃新聞: 10m跳臺這個項目對女子運動員的身體條件要求是極為苛刻的, 2020年,你進入成長發育期,會在飲食、訓練上做出哪些調整?

陳芋汐:我不是特別長體重,長胖的一個類型。但是女孩子到了年齡,無論你吃不吃,身高、體重都會長。我比較喜歡吃甜食,就會少吃很多甜食,雖然控制體重不像別的女孩那么嚴,但是每天給自己定目標,有的時候一天上六七次秤都不奇怪。早上起來稱、吃完早飯稱,睡完午覺稱。自己控制體重,相比于別人去監督你,更有效益。因為你能明白你到底控制在多少體重,你吃多少東西,完成動作會比較輕松。對自己的自制力,也是比較好的鍛煉。

澎湃新聞:自律是成為頂尖運動員必備的一個品質,但是你可能在跳水隊也會觀察到很多運動員,天賦非常好,但是到了身體發育期,并不完全是通過自律可以控制,可能會成績下滑,甚至離開跳水事業。你會有這種擔心和恐懼嗎?

陳芋汐:我還好,因為我不是喝西北風都長胖的那種類型,但是我對身高是比較擔心的。首先,我的核心力量差也是導致我腰傷的一個原因。其次,一旦長高的話,我腰上面的負擔會更大,所以長個比長體重對我來說更可怕。長個就相當于直徑變長,杠桿變長就更難跳了,本來核心力量就很差,上下連接有點脫節。

而且你沒有辦法抑制長身高,但體重可以通過少吃多動控制。像大家都是希望自己長高點,瘦點,我就希望自己矮一點。

【五】

澎湃新聞:在跳水隊,平常休息時間是怎么度過的?

陳芋汐:訓練結束晚上的時間不會特別多,基本聽聽音樂就過去了。現在有的時候會練字,因為我的字不是很好看。周末跟幾個比較好的朋友聚在一起聊聊天,有時候打打游戲或者會跑到體育場拍拍照,之前在抖音發的我穿JK制服的照片就是幾個好朋友一起出去拍的。就和其他女孩子一樣,畢竟心里住了個小公主嘛。

澎湃新聞:有比較喜歡的書嗎?

陳芋汐:我比較喜歡東野圭吾的《解憂雜貨店》,我看了好多本他的書。我很喜歡看破案、懸疑的內容,看劇也看這個。

澎湃新聞:你在上海跳水隊試訓的時候,已經住校了,會在什么樣的情境下格外想念父母嗎?

陳芋汐:收了手機以后,我平時晚上和小伙伴們他們玩鬧,沒什么感覺。到了熄燈睡覺的時間,我們要交手機,只要安靜下來就開始東想西想,但住校三年下來也就習慣了。

澎湃新聞:在奧運會之前也收獲了很多的獎牌,里面有哪一塊對于你來說意義不同嗎?

陳芋汐:首先,無論是好的成績或者不好的成績,每一塊獎牌它都是有不同的意義。但是,奧運會之前特別重要的一塊獎牌是2021年1月,第二站武漢全國跳水冠軍賽暨東京奧運會、世界杯選拔賽,我得了冠軍。那個選拔賽是能不能參加奧運會女子單人十米跳臺比較重要的成績參照。

奧運會是一個運動員最高的追求,每一場比賽就是能讓自己更接近這個舞臺,可能才是心里最大的一個目標。那場比賽讓我離這次東京奧運會更近了一步。

澎湃新聞:在奧運會賽場上,和參加其他比賽相比,你當時的心理狀態有什么不一樣嗎?

陳芋汐:我記得可清楚了,我在奧運會的第一跳雙人的201屈體,我看著別人比賽沒有什么難度,好像很簡單,自己站上去就不是那么回事兒了。我站上去緊張得手都麻了,走個路都要做模仿。

因為我們跳動作是要做模仿,站在地上模擬在空中的動作。雙人比賽在裁判員吹哨以后,我要發口號“走轉一二”,在底下我連這個都得念兩遍,我怕我上去叫錯。但我的搭檔張家齊是老手了,所以我無論怎么喊,她都能跳得挺好。

澎湃新聞:你和張家齊是從什么時候開始訓練雙人十米跳臺的,這個過程是怎么磨合的?

陳芋汐:2019年8月中旬開始練的,差不多兩年多的時間。最開始我倆配的時候,都有點誰都不服誰的那種感覺,我有我的節奏,她有她的節奏,大家都不想改變。后來一起訓練,慢慢地磨合,兩年的時間也不算短。我們喊口號還比較容易一點,如果不喊的話,那就太難了,純靠心靈感應了。

澎湃新聞:在磨合的過程中有遇到一些困難,大家配不上某一個動作的時候嗎?

陳芋汐:有,我倆經常出現分歧,意見分歧,動作分歧,各方面都會有。因為我倆習慣不同,她比較慢一點,我比較快一點,就要考慮我們倆怎么達成同步。因為人肯定都有點自私,都希望對方能夠多改一點,但事實上是很多時候搭檔如果改不過來,你必須要做更多的犧牲。所以意見不統一的時候,我也會聽取她的意見。因為她是姐姐,她的很多意見對我挺有用,也挺有效的。

澎湃新聞:我記得吳敏霞和郭晶晶也是雙人組合,吳敏霞負責喊口號,相當于隊友需要跟著喊口令的人的節奏走。那你們倆當時是怎么定的誰負責喊口號?

陳芋汐:教練定的,因為我動作比較快,希望我能把她帶起來一點,她比較粘一點。

澎湃新聞:第一次參加奧運會,就獲得了女子單人十米跳臺項目的一枚寶貴的銀牌,這個獎牌對于你來說的意義是什么?

陳芋汐:是給我一種肯定。我賽前的訓練就是這個水平,我能把訓練水平跳出來,甚至還比訓練要好一點的水平跳出來我就很滿意了。也是給我一個前進的方向與動力,下次肯定是要朝著冠軍的方向努力。

澎湃新聞:奧運會女子單人十米跳臺項目,你在預賽當中是第一名,半決賽第二名,決賽也是亞軍,這三場比賽你個人的心態是不是也發生了一些變化?

陳芋汐:當時半決賽第二的時候,我沒有太多的想法。因為我們每一場比賽,都不計算前面(預賽、半決賽)的分數,每一次的比賽就是一個動作,一個動作的去跳,所以想法就是跳好每一跳,那個時候想“我要拿冠軍“,說句實話,你就想多了。

澎湃新聞:奧運結束之后,生活發生了變化嗎?

陳芋汐:奧運結束之后,關注我的人多了,粉絲多了,其他的沒有太多變化。

澎湃新聞:你對自己提出了哪些新的期待和要求嗎?

陳芋汐:首先不能翹尾巴,運動員都是走下領獎臺的那一刻,一切都是從零開始了,榮譽都被拋在身后。每天訓練還是得好好練,你只有真正練好了,把技術練到位了,你才有資格去參加更多的比賽,拿到更多的獎。

澎湃新聞:再次投入訓練當中,覺得自己有了哪些新的成長?

陳芋汐:不像是以前更多的是教練叫你練什么就練什么,那是一種被動性的訓練。現在的話,更偏向于自己要主動性的去訓練。主動訓練和被動訓練的效果會有挺大差別的。心態沒有太多變化,因為你在國家隊訓練的時候,可以說是在場的所有人都是奧運冠軍,還是腳踏實地的去練好每一個動作。

    責任編輯:黃芳
    圖片編輯:施佳慧
    校對:張艷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蒗| 大方县| 吴川市| 田东县| 三明市| 江川县| 尚义县| 临清市| 河南省| 四会市| 双牌县| 泸定县| 大荔县| 武邑县| 襄垣县| 晋中市| 土默特左旗| 聂荣县| 扎鲁特旗| 来安县| 抚州市| 长葛市| 闽清县| 乌审旗| 分宜县| 青州市| 隆尧县| 紫云| 龙州县| 舞阳县| 中阳县| 南充市| 鹤山市| 奎屯市| 惠水县| 宁阳县| 和硕县| 从化市| 新建县| 疏附县| 阳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