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湖北省博物館新館開館,六大展覽彰顯荊楚韻味
經多年籌備與建設,2021年12月20日,湖北省博物館新館舉行開館儀式,整個建筑俯瞰如鼎字展開,展陳文物從目前的約10000件,增加到25000件以上。據湖北省博物館館長方勤介紹,三期新館投入使用后,湖北省博物館總建筑面積超過11萬㎡,展覽面積約為3.6萬㎡,按照南館、北館以及東、西兩個獨立展館的格局進行總體布局。

湖北省博物館俯瞰
湖北省博新館俯瞰如鼎字展開,部分墻體為玻璃幕墻和夔龍紋浮雕造型,荊楚文化元素與現代科技感交融。新館集收藏保管、陳列展演、科學研究、技術保護、教育咨詢等功能于一體,兼具圖書資料、影視放映等功能。新館開放后,湖北省博物館總建筑面積將達到11萬平方米。據悉,三期新館投入使用后,大家熟悉的省博綜合館也不會“退休”,而是主要做湖北通史展,比如湖北古代文明、湖北近代風云等。
六大展覽彰顯荊楚韻味
湖北省博物館館藏文物豐富,現有藏品24萬余件(套),國家一級文物近千件(套),禁止出國(境)的“國寶”級文物9件,居全國博物館前列;尤以商周青銅器、楚秦漢器木器與簡牘、先秦及明代藩王墓出土的金玉器為特色。湖北省博物館緊扣館藏文物特色,按照“彰顯荊楚文化魅力、展示湖北文明發展歷程、突出館藏文物特點、體現最新學術研究成果”的展覽理念,建立了既體現自身優勢,又彰顯個性的陳列展覽體系。

三期新館“曾侯乙”編鐘展示現場
三期新館設置有“楚國八百年”“曾侯乙”“曾世家——考古揭秘的曾國”“越王勾踐劍特展”“梁莊王珍藏”“八音和鳴——音樂文物展”等6項常設專題陳列。
走進新館大廳,大廳右側較為醒目的是曾侯乙展廳。展廳內除了曾侯乙編鐘,還陳列了編鐘鐘梁、彩漆撞木、曾侯乙編磬等。據介紹,“曾侯乙”展覽是對原設在綜合館展覽的全新改陳。新展覽位于南主館一、二層,分為“敬天崇祖”“金聲玉振”“所尚若陳”“觀象授時”“車馬儀仗”與“永保用享”七個部分,多角度闡釋曾侯乙文物,體現古代禮樂文明,凸顯文物藝術特色。

曾侯乙編鐘 湖北省博物館藏
曾侯乙生活在公元前五世紀,是周代諸侯國曾國的國君。他的墓葬于1978年在湖北隨縣(今隨州城區)被發現,發掘出土了一萬五千余件工藝精湛、無與倫比的文物,呈現了高度發達的禮樂文明,體現了古人敬畏天地、神明和祖先的豐富精神世界,揭示了中國古代青銅鑄造、天文歷法、音樂藝術等方面的極高成就。
湖北省省博工作人員介紹,曾侯乙編鐘在新館的“住所”,面積大、科技含量更高、觀展環境好,堪稱“超級豪宅”。“曾侯乙編鐘在新館里的陳列,會著重強調空間感。編鐘是在墓葬的中室出土的,它使用的場合原本就是宗廟一類的大型場所,所以新館為曾侯乙編鐘提供的陳列空間非常大,空高兩層,從禮儀上來說屬于居中之位。”

三期新館展示現場
“曾世家——考古揭秘的曾國”展覽位于南主館二層,分為“始封江漢”“漢東大國”“佐佑楚王”與“華章重現”四個部分,通過考古成果,揭示曾國從在江漢地區獨領風騷到滋養楚國、最后融入楚文化的發展歷程。
“楚國八百年”展覽位于南主館三層,分為“開疆拓土”“禮俗百業”“驚采絕艷”與“上下求索”四個單元,吸收新的研究成果,打破以材質為主要門類的敘述脈絡,突出楚人“篳路藍縷”、“一鳴驚人”的精神內涵,從物質到精神、從文獻到文物,全面展示楚國的歷史和文化。展廳中一件具有雄奇荊楚特色的虎座鳥架鼓十分醒目。據介紹,它2002年出土于湖北棗陽九連墩楚墓2號墓,年代為戰國中晚期,通體髹黑漆,飾有紅、黃、銀白多色彩繪,穩重的虎座與飛揚的鳳架彰顯了楚文化的浪漫與神奇。從虎座到鳳架,從形制到彩繪,及其精美程度,都稱得上楚國髹漆藝術的代表作。

三期新館展示現場
“越王勾踐劍特展”位于南主館二層,分為“越國春秋”“驚世發現”與“劍中王者”三個單元,以越國歷史作為切入點,介紹文物背后的歷史故事與科技成就。1965年冬,越王勾踐劍出土于湖北江陵望山1號墓,其墓主為戰國中期的楚國貴族悼固,而劍身的八字銘文顯示它的主人是越王勾踐。越王勾踐劍是國寶級文物,不僅集中體現了春秋戰國時期發達的科技與藝術水平,也是當時楚越關系的見證。
湖北省省博工作人員介紹,越王勾踐劍在出土時插在漆木劍鞘里,出鞘時仍然寒光閃閃,耀人眼目,其劍刃薄而鋒利,經測試它能夠一次輕松地劃開20張白紙。雖然這把青銅劍深埋地下2500余年,但紋飾依舊清晰,毫無銹蝕,被譽為“天下第一劍”。在展覽現場,劍首處放有一面鏡子,以便讓參觀者更清晰看到劍首處十一道同心圓。
“梁莊王珍藏——鄭和時代的瑰寶”展覽是對原設在綜合館展覽的全新改陳。梁莊王朱瞻垍是明仁宗朱高熾第九子,封地位于今湖北鐘祥,生活的時代正值明朝對外開拓之際,鄭和船隊多次遠航西洋。新展覽位于南主館三層,分“天潢貴胄”“珠圍翠繞”與“絲路擷珍”三個部分,通過展出梁莊王墓出土的珍貴文物,再現梁莊王及王妃的貴族生活,也展示海上絲綢之路帶來的中西文化交流。
據湖北省博物館常務副館長萬全文介紹,三期新館投入使用后,大家熟悉的省博綜合館也不會“退休”,而是主要做湖北通史展,比如湖北古代文明、湖北近代風云等。
當楚文化遇上高科技
在恒溫恒濕等高科技手段保護的“新家”里,鎮館之寶“曾侯乙編鐘”有了新的“出場方式”——星空頂。

三期新館展示現場
星空下的編鐘,將歷史的厚重與文化的浪漫巧妙地融合;精美絕倫、璀璨奪目的梁莊王珍藏,訴說著明初國強民富的故事;虎坐鳥架鼓,郭店楚簡《老子》乙,戰國干煸魚……這些承載著荊楚文化的寶貴珍品,每一件的背后,都有一個個“回家”的故事。

三期新館展示現場
據了解,此次湖北省博物館新館展廳全部使用了Growing20品牌玻名堂的低反射玻璃,是目前國內單體應用抗彎低反玻璃最多的博物館,其中鎮館之寶曾侯乙編鐘的新家全部采用了這種最新的展柜玻璃,不僅不反光看的更清晰,而且因為其獨特的抗彎曲特性,讓整個柜體更平整,更密封。

三期新館展示現場
雖然隔著玻璃,卻仿佛依舊可以觸摸到那個歷經千年風雨后的時代。而為了讓這些文化離觀眾更近一點,新的展館里,運用了大量的高科技手段。

三期新館展示現場
為了避免走馬觀花的尷尬,湖北省博物館還為觀眾準備了智能語音導覽,只要掃描二維碼,就可以擁有一個掌上導游。

三期新館展示現場

三期新館展示現場
最佳觀展路線:曾侯乙—越王勾踐劍—曾世家—楚國八百年—梁莊王珍藏廳。按照這個路線,從湖北省博物館三期南門開始,一樓進門向右轉走進曾侯乙展廳,一路“轉圈圈”爬到三樓,走完這條官方推介的“黃金路線”大約需要2個小時,優點是不重復、耗時短、精華多。
(本文綜合自湖北省博物館相關資料。)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