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雪中悍刀行》到底行不行?
今年的男頻S+大劇就那么幾部,但《雪中悍刀行》可謂壓軸之作。它是打造過爆款男頻大劇《慶余年》的編劇王倦與男主角張若昀的又一次合作,改編的也是男頻小說里的頂流作品。

《雪中悍刀行》角色海報
《雪中悍刀行》是烽火戲諸侯的代表作,2012年至2016年在縱橫中文網連載,全書共計450萬余字。在男頻網絡作家里,烽火戲諸侯的地位與貓膩、我吃西紅柿、唐家三少、天蠶土豆等相當;《雪中悍刀行》的江湖地位,也與《將夜》《慶余年》《贅婿》等相當,都是網文里有望經典化的作品。
作為一部東方玄幻小說,《雪中悍刀行》以玄幻外殼,完成一次武俠小說的復歸,成功塑造了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有義,同時又別開生面、悲壯慷慨的江湖。書中的江湖不是“武林”的江湖,是“人”的江湖。小說刻畫了生動的人物群像,他們的俠義不見得是體現在一些宏大的概念或訴求上,落腳點是“情”,對親人之情、愛人之情、朋友之情;江湖人士的“俠氣”更近乎情到深處的承諾與守候,雖九死其尤未悔。所以不同于一般男頻小說那種簡單粗暴的“爽感”,《雪中悍刀行》始終有一股文人意氣。

《雪中悍刀行》海報
只是,跟此前受到好評的《慶余年》不同,這一次《雪中悍刀行》改編招致了更大的爭議?!堆┲泻返缎小返降仔胁恍??
武戲:幾無寫實,寫意成“花架子”
《雪中悍刀行》播出后,武戲部分幾乎是一邊倒的差評。
對于一部有武俠魂的影視劇來說,武戲/打戲的分量與文戲的分量平起平坐。武戲具備審美的獨立性,本身能夠給觀眾帶來豐富的感官刺激;更進一步說,武戲也在“寫人”,一個很淺顯的例子是,《天龍八部》里蕭峰是降龍十八掌,而不是六脈神劍。有些觀眾會挽尊《雪中悍刀行》是玄幻啊什么的,可哪怕是玄幻,武戲的分量也是舉足輕重。
以最簡單的方式劃分,武戲有“寫實”和“寫意”兩種。寫實,更偏向于傳統的武藝展現,這也是為什么以前很多動作片就叫“功夫片”,其追求的是真打真摔、拳拳到肉,風格逼真、硬朗、扎實、充滿力量感。
寫意的武戲也由來已久。如果說,寫實體現了“人”性,那么寫意,體現的是“非人”性,或者說“神性”,因為寫意里的動作并非人力可以完成的,比如隱身遁地、凌波微步、飛檐走壁、騰云駕霧、劍光斗法、掌心發雷等,它需要大量借助威壓、特效等手段實現,審美效果自然也更為多元,更加強調飄逸、唯美、瀟灑……
在拍攝手法上,寫意的景別比寫實豐富——寫實主要是中全景、長鏡頭,以表現格斗的真實感;寫意在遠、全、中、近、特的使用上更為隨心所欲,其不以真實感為依歸,而是著力呈現神乎其神的動作奇觀。也由此,寫意武戲的斷點剪接(只呈現動作的發出、落點和結果)和升格攝影(即慢動作)用得很頻繁。
如今靠譜的武戲,主要是寫實與寫意的結合,既有清晰的一招一式,讓武戲有扎實感,也突破“人”的限制,充分解放觀眾的想象,讓武戲有飄逸感。
到了《雪中悍刀行》,很少寫實,打斗戲沒什么拳腳的接觸。比如一開篇南宮仆射(張天愛 飾)出場,輕功一掃,所有人就都倒下了;更離譜的是,夜里有人偷襲,南宮仆射飛過去,山坡的空鏡加上打斗的背景音,她又飛回來,打斗戲就結束了。導演的本意是要體現“留白”,只是留白不等于“空白”,否則還叫“武戲”嗎?

“嗖”一下人就都倒了,打都不用打
《雪中悍刀行》武戲凸顯的是寫意。但它對“寫意”的表達比較單一,幾乎都是慢動作+特寫,動作發出、動作著力點、動作結果的“三鏡頭”剪輯基本就是它復雜的動作設計了……雖然輔以悠揚的琵琶和緊張鼓點,頗有意境,但過于簡單的武戲實在撐不起來,寫意就淪為“花架子”。

慢得讓人心焦

莫名其妙的特寫
第6集劍九黃與楚狂奴的打斗,是另一場重頭的武戲,音效使用很出色,但無寫實動作,雙方靠吊威亞和擺動作的pose完成這場前后好幾分鐘的動作戲……感覺很“虛”。

動作戲依舊靠pose發力
武戲偶爾“還行”。比如第14集開篇李淳罡對陣伏將紅甲人,依然沒招式,但借助雨中水滴的不同速度感與多種效果,表現武戲的意境,就有點想象力。

這場雨中的動作戲還行
文戲:王倦的水平在線
《雪中悍刀行》的武戲“不太行”,不過它的文戲部分總體上是撐得起來的,王倦仍然是男頻IP改編的第一人選。
劇集的世界觀設定是,天下亂局,諸國紛爭。離陽朝破局而起,掃滅八國,成就一統之勢,其中有大半功勞在北椋鐵騎,其以無敵之勢平天下。這其中,北椋王徐驍(胡軍 飾)居功至偉。

徐驍(胡軍 飾)
功高震主者必然為皇帝所忌憚,皇帝先是想把公主許配給徐驍長子徐鳳年(張若昀 飾),以此鉗制北椋。為躲避皇室賜婚,年近弱冠之年的徐鳳年在父親安排下在江湖游歷三年。

徐鳳年(張若昀 飾)第一次江湖游歷,蓬頭垢面
徐鳳年也始終以紈绔子弟的面目示人,這自然是他扮豬吃老虎,實際上徐鳳年聰明得很。

回北椋后的徐鳳年
各方勢力沒有放棄把北椋搞垮。所以劇集一上來,游歷歸來的徐鳳年就遭遇了三場暗殺:前有楚國殘兵,截路圍殺;后有魚幼薇,舞劍藏殺;再有林探花,湖心刺殺……劇集也由此展開了第一條主線,即權謀線,把各方勢力給鋪展開來,弈局漸明。
權謀線,最怕的是太簡單、沒邏輯、主角光環重,但《雪中悍刀行》至少規避了這些窠臼。比如徐鳳年的“苦肉計”,一下子就被陳芝豹(高偉光 飾)識破了;徐鳳年抽絲剝繭,好不容易查出幕后黑手,可實際上他爹早就掌控了一切,對手在下棋,他爹則是直接把對手當棋子……就連徐鳳年游歷三年有驚無險,也是因為他爹在徐鳳年身旁安排了甲乙丙丁四個死士——都是頂級高手,并且已經死了兩個,徐鳳年渾然不覺……
總有人在碾壓徐鳳年,這極大平抑了那種“無腦”的爽感,多重的反轉也讓權謀線波瀾起伏。
《雪中悍刀行》權謀戲的主要缺點是,為了營造喜劇效果,廢話有點太多了,經常是殺不殺都得來個《奇葩說》式的廢話辯論,搞得像情景喜劇。廢話少一些,節奏快一點,權謀戲會更精彩。
劇集的另一條主線,是男主角徐鳳年的成長線。
徐鳳年一開始無心權術的,他也不想繼承他爹的宏圖偉業,就想當個閑云野鶴,所以直到弱冠之年,他還不會功夫。他成長的第一道坎,就是他主動習武,這也意味著他認識到他身為世子的責任和身不由己——他不想承擔,但他的身份、地位,他所愛的人的抉擇和犧牲,讓徐鳳年不得不卷入朝堂與江湖的紛爭,把責任扛起來。
而劇中對徐鳳年轉變的契機的呈現,是有說服力的。至少有兩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徐鳳年與弟弟徐龍象(榮梓杉 飾),被北椋軍方的兩股勢力分別支持,哪怕兄弟倆感情很深、壓根沒有參與權力爭奪的想法,但就是有心人要離間他們兄弟倆,畢竟北椋王只能有一個,要么是徐鳳年被殺,徐龍象被操控;要么是他爹給出的方案,把徐龍象的天生神力給廢了,讓徐龍象當個平凡人,軍方勢力就不會打徐龍象的心思。徐鳳年想要保護弟弟,就必須有能力撼動那群野心家,必須避免他爹把他的兩個姐姐和弟弟當“棋子”。

為了徐鳳年和北椋,徐驍是可以“犧牲”徐龍象(黃蠻兒)的
第二個層面是老黃(楊皓宇 飾)之死。老黃隱藏自己一流劍士的身份,一直保護著徐鳳年,主仆二人共同游歷三年,亦師亦友,插科打諢,情誼非常厚重。老黃為了給徐鳳年“鋪路”,與天下武功第一的王仙芝對決,最后面朝北椋,力竭而死。徐鳳年得知后,悲痛不已。

老黃戰死
終于徐鳳年下定決心要習武,他不再希望日后遇到這樣的局面,別人要替他犧牲,而他卻什么都做不了。
之后,徐鳳年答應接掌北椋,與其說是為了天下大義,不如說他只是想保護他想保護的人,他是有情有義之人。是他沒有大局觀嗎?也不是。在徐驍帶他參拜北椋六百英魂的牌位時,徐驍告訴他實現大義必有犧牲,但徐鳳年表示要找出第三條路。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有情有義,才有天下。他的繼承和變革由此真正拉開了帷幕。

徐鳳年要走出一條不同于徐驍的路
至此,徐鳳年總算完成了第一階段的蛻變和成長。他的成長脈絡非常清晰,鋪陳也很合理,可看性并不差。張若昀的演繹是過關的。張若昀形象清朗俊逸,少年感有,可以搞笑也可以有心機,與徐鳳年匹配度高。
男頻劇寫女性角色總是顯得單一。姜泥(李庚希 飾)是挺可愛,但有些單薄,有時顯得很幼稚(比如幼稚的刺殺),動不動又說出她與徐鳳年注定生死相隔之類深沉的話,顯得這個人有些“分裂”。但總的來說,劇中刻畫的群像普遍還是有記憶點的,尤其是胡軍飾演的徐驍非常精彩,限于篇幅就不一一解說了。

姜泥爭議性比較大
《雪中悍刀行》播出后,武戲(或稱打戲、動作戲)幾乎是一邊倒的差評,再加上有些松弛的節奏,勸退了非常多的觀眾。這是令人遺憾的事,因為王倦的能力是在線的,只是后面的文戲怎么補救,棄劇的觀眾可能也不回來了。這是給長視頻又一次非常慘痛的教訓:前三集一定得撐住,節奏一定不要拖。但愿后續口碑會有更大的起色,能夠拉回一部分流失的觀眾。
【上海文藝評論專項基金特約刊登】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