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全職家庭主婦的困境:孩子長大以后,還能不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當家庭主婦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呢?
無酬工作,全年無休24小時充當保姆、老師、保潔員、司機等多重角色,更讓人心痛的是,不少受過高等教育的現代婦女為了家庭放棄了自己的職業選擇,而當她們重新返回崗位時卻要面臨各種各樣的阻礙…
鈴木優美子曾做過七年的全職主婦在家照顧孩子。這在日本不是個例,很多天資聰穎、受過高等教育的女性走上了全職主婦的道路,她們原本可以推動日本當前的經濟從疫情中復蘇,然而日本僵化的招聘制度以及男性為主導的領導體系阻礙著女性從事高薪工作。

一些批評家警告稱,日本許多獲得大學學位的女性可能最終走上家庭主婦的道路。日本曾出臺政策:2020年之前將大幅增加女性領導崗位數量。但這一政策最后卻未能落實,截至去年年底,女性領導崗位的數量離預期目標相去甚遠。
日本政府重磅推出“女性經濟學”,立志創建“女性可以發光的日本社會”,結果卻未能如愿。不僅僅是因為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如今,日本議會中的男女比例是十比一,而女性擔任私營部門高級職務的比例不到15%——僅為2020年預期目標的一半。
01
一個“女性可以發光的日本社會”
如今已是前首相的安倍仍然聲稱這項政策是成功的:現在工作的婦女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但是這些受過高等教育的女性在做什么工作呢?
批評人士認為,政策的出臺并非是出于實現社會變革的目的(允許女性在工作中發光發熱),而更多是為了解決日本社會的用工需求。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日本的勞動年齡人口一直銳減。
幾十年來,大約60%的女性在第一個孩子出生后就放棄了帶薪工作。如果丈夫的收入足以養活整個家庭,那么妻子就應該全職照顧子女,這幾乎成了日本約定俗成的社會慣例。

但隨著女性經濟學政策的出臺以及家庭收入的減少,母親們已經開始重返工作崗位。
據政府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僅有42.1%的女性退出職場,15-64歲女性的勞動力市場參與率提高至70.9%,25-44歲勞動人口的上升至77.7%。
為了支持這一轉變,政府著力解決日本兒童“入托難”的問題。此外政府還規定大公司至少有一名女性高管。但既沒有相應的物質激勵,也沒有懲罰舉措。
因此,許多婦女要么繼續當全職主婦,要么只能從事一些兼職工作。世界經濟論壇稱,日本女性的平均收入比男性低40%以上。

02
重返工作崗位
超過一半的日本女性擁有大學學位,這一比例與男性幾乎相同。但是一旦女性從一份全職工作中離職,在一段時間的休假后還想回到原來的崗位簡直是難上加難。
“如果你想重新工作,你只能在超市找份工作——經常有學生在那里兼職,”在Warc代理公司擔任職業顧問的鈴木優美子說。

15年前,鈴木女士也選擇放棄了帶薪工作,成為了一名家庭主婦—她下了很大決心才作出這個決定。
她的經歷極具代表性。大學畢業后,她和她的男同事一樣努力工作——經常加班,經常錯過最后一班回家的電車,只是為了證明自己。
后來她遇到了在同一家公司工作的丈夫,他們意識到,要想組建一個家庭,其中一人必須放棄自己的事業。
如今,更多的全職母親可以選擇從事一些工作時間更短、更靈活的工作,這在她2006年離崗時是無法實現的。
她補充道:“我們兩人都在夜以繼日地工作。我們知道那樣是無法組建家庭的。”。
但在做了七年的全職母親,養育了兩個孩子后,鈴木努力重返職場。
當她意識到自己在家的時間在簡歷上只能歸為“空白”時,她感到震驚。她甚至連面試機會都沒有得到。
最后,她努力考取了三個專業證書,最終在一家初創企業獲得了一份全職工作。她現在幫助其他女性重新開始職業生涯。
03
僵化的用人制度和終身職位制度
問題的關鍵在于日本僵化的用人制度和1945年后為重建經濟而建立的終身職位制度。嚴格來說,二戰后為重建經濟,日本建立了終身職位制度,但這并不應該成為常態機制,如今大公司每年春天仍會繼續雇用新畢業生,為他們提供終身工作。
如果你錯過了這個機會,那么第二年要想申請另一份工作可能會非常困難。大公司也不贊成簡歷上出現任何空缺,因為他們仍然使用基于資歷的評估體系:年齡越大,無論能力如何,你的職業發展就越快。

凱西·松井在投資銀行高盛集團工作期間創立了“女性經濟學”一詞,她說:“這個國家人才資源十分匱乏,我們正在調整基于資歷的評估體系。”。
她希望企業的招聘方式能夠發生較大改變。她說,大批優秀的年輕員工選擇離職,他們不再選擇在知名公司工作,因為在這些公司,你得“熬上30年才成為經理”。
凱西表示,日本企業面臨勞動力短缺問題,因此必須擴大對人才的發掘。
她在離開高盛集團后,加入了初創企業,創立了名為MPower Partners fund的風險投資基金,其運作方式截然不同。
“這些新公司正努力壯大人才隊伍,不僅增加女性員工數量,還包括一些年長的員工。面臨用工荒問題,如果企業拒絕改變,那么就將在這場人才爭奪戰中失敗。
LOF酒店區域經理辛西婭·烏蘇伊對此表示贊同。她的公司與眾不同,積極招聘曾經是家庭主婦、單身母親的女性,以及其他在傳統公司難以找到工作的人。

“我認為企業別無選擇。你必須擁有一支與我們一樣多元化的團隊才能成功。”
17年來,烏蘇伊女士一直是一位全職媽媽。她47歲時重新開始工作,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她女兒的學校食堂。
她補充道,“政府所謂的銀發人力資源中心,斥巨資重新聘用那些50多歲和60多歲的日本男性”。
“我想對政府說:對于那些做過家庭主婦并試圖重返工作崗位的婦女也應該一視同仁,投入等額的資金。”
對松井女士來說,令人沮喪的是,許多人不明白女性經濟學能夠振興日本工業,帶動經濟增長。
她補充道:“人們仍然把這個話題放在人權或男女平等領域,這當然無可厚非,但它并不能引起人們的關注。”。
到目前為止,日本公司一直不愿公開承諾增加其勞動力中的女性人數。最終催生變革的將是以高盛集團為代表的一些活躍的跨國公司。它在招聘畢業生時強調了性別平等的目標,努力尋找合格的女性候選人擔任入門級工程職位,并舉辦編碼講習班。

原標題:《全職家庭主婦的困境:孩子長大以后,還能不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