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國社科院|民企社會創新項目優勢明顯,但社會期待有待加強
12月17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發布了《尋找“座頭鯨”:中國企業社會創新旗艦項目評估報告(2021)》(下稱報告)。該報告通過對涵蓋13個行業、128家企業的264個項目的評估,評選出四個社會創新項目梯隊,報告指出:我國企業社會創新項目已產生龍頭,但尚有不少大型企業的社會創新理念落后,產生明顯分化。財務公開尚不透明是上榜項目的普遍薄弱環節。
“今天這個時代,對企業來說,如何花錢,某種程度上已經比如何賺錢更加重要”,中國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經濟與科技社會學研究主任呂鵬在發布會上稱,許多企業都意識到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性,但卻把“企業社會責任”簡單地做成了“慈善”和“公益”。企業社會責任應該走出過去的老方式,走向通過創新的手段解決社會問題、發揮社會影響力、實現社會價值的新階段。
《尋找“座頭鯨”》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呂鵬等學者組建的研究團隊編撰的系列報告,旨在對企業社會公益項目進行挖掘、分類、評估、排行、分享、宣傳,從而總結并倡導企業優秀社會創新經驗,提升企業社會影響力和社會價值,促進商業與社會的良性循環。
“‘座頭鯨’這一概念對應‘獨角獸’,形容社會價值評估中可以達到10億美元以上的企業。”呂鵬表示,座頭鯨是一種大型鯨類,數量極為稀少,并具有明顯的利他行為,十分貼合那些不僅自身具有龐大體量,還能夠通過社會創新方式反哺社會、解決社會問題的各類企業。這樣具有較高社會責任意識、較高社會價值的企業,也和座頭鯨一樣,需要得到各界的呵護、扶持和培育。
報告顯示,納入本次排行榜單的評選項目來自于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發布的“2020年中國企業500強”榜單中的前150名的企業。參與遴選的項目信息來自于2021年5至10月企業官方網站、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搜索引擎、微博博文、微信公眾號等公開渠道。經過針對各項指標信息的查找和確認,最終有涵蓋13個行業、128家企業的264個項目進入影響力指數排行,有22家企業無相關項目上榜。上榜企業涵蓋70家國有企業(含獨資或控股),58家民營企業。
報告從使命、執行、財務和傳播四個維度進行評分,按得分高低將這些企業分為創新先鋒、行業示范、平穩開拓與蓄勢待發四個梯隊。
報告認為,我國企業社會創新類型主要集中在鄉村振興、平臺公益、金融賦能領域。一些“座頭鯨”項目已經雛形初現,部分企業的品牌項目在充分利用自身優勢的基礎上,不斷嘗試企業社會價值的發掘和創新,走向通過創新的手段解決社會問題、發揮社會影響力、實現社會價值的新階段。
報告指出:這些社會創新“龍頭”項目將自身業務與履行社會責任相結合,推動“益商”與“善治”的融合,促成一種“生產型治理”的新格局,起到了強勢帶領的作用。這也提醒更多的企業轉變思維,從被動承擔責任變為主動價值創造,從社會捐贈走向社會創新。另外,多數上榜項目存在“偏科”現象,財務成為社會創新項目普遍落后的維度。雖然目前并未有相關的規定要求披露相關信息,但是良好的財務信息披露不僅可以幫助企業關注社會創新的效率和質量,更有利于提升資源的使用效率和項目的陽光執行。

數據來源:《尋找座頭鯨:中國企業社會創新旗艦項目評估報(2021)》
另外分企業類型看,報告顯示 “民營企業領跑社會創新項目榜單,互聯網企業社會創新項目優勢明顯。民營企業社會創新項目作為行業標桿,有一定的價值創新意識,但是項目的社會期待回應較差。另外,互聯網行業社會創新項目優勢明顯,但是項目的責任意識有待加強。
在2020報告的基礎上,2021報告還首次將國有企業社會創新項目和扶貧項目納入評估排行。報告認為,國有企業是社會創新的國家隊,但項目的連通性和影響力較差。國有企業在扶貧、環境保護、捐獻、鄉村振興領域占據優勢。但國企社會價值創新的整體水平與民營企業存在差距,項目多樣性、品牌化以及項目的影響力都存在較大提升空間。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