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雪中悍刀行》:不是“武林”江湖,是“人”的江湖
原創(chuàng) 毒Sir Sir電影
播了三天催了三天……
Sir都懂。
國劇年末沖刺KPI的希望,都押他了唄——
雪中悍刀行

再多期待都不為過——
古裝巨作+王倦編劇+張若昀領(lǐng)銜主演,驗證成功的王牌組合;演員表星光熠熠,堪稱“過年”;原著系列均分8+的人氣網(wǎng)文;開播首日,收視呈“屠榜”之勢……

△ 圖片來源:貓眼專業(yè)版
重磅的味道,誰都能嗅到。
都看爽了?
未必。
爭議隨著熱度一同升溫,評價有些兩極:
愛的人說看得爽,尊重原著,演技精湛;不喜歡的人,嫌棄打戲慢,改編接受無能……
Sir能理解。
若以原著出發(fā),《雪中悍刀行》元素冗雜,背景龐大——把它當武俠,當玄幻,當喜劇,當爽文……嚴格來說都可以,觀眾看劇時“先入為主”并不意外。
客觀評論,難度不小。
但作為年末重磅,Sir更不希望市面上的評論都陷入極端。
前兩天,Sir在眾多書評中看到一句話,比較精準:
《雪中悍刀行》的江湖,不是“武林”的江湖,是“人”的江湖。
Sir試著以這個角度分析。
這次影視化當然無法將整部原著內(nèi)容囊括。
但就目前播出的10集——
它至少呈現(xiàn)了三重江湖。
01
情的江湖
先從爭議最大的動作戲說起。
Sir先厘清一個概念:《雪中悍刀行》準確分類,并非傳統(tǒng)武俠,而是“玄俠”或“玄幻”。
這意味著它的武打,與傳統(tǒng)武俠劇中的功能有區(qū)分。
Sir必須肯定一點:
導演宋曉飛作為《一代宗師》《殺生》的攝影師,對原著中并不算出挑的動作戲,加重了敘事功能。
目前三場重點動作戲,各有“分工”:
白衣女俠南宮仆射登場、青樓刺殺、劍九黃亮相。



它們分別承擔著整體定調(diào)、渲染氛圍,與鋪墊劇情(這個后面細說)的作用。
當然,論觀感也有高低。
比如爭議最大的第一場戲,許多人因為“慢”而勸退——看起來磨嘰。
Sir理解導演是有意為之。
在“傳統(tǒng)武俠”的范疇里,讓動作戲更飄一點,寫意一點……不需要看到那么多技術(shù)細節(jié)。
但這場戲的問題其實不是“慢”,而是重復(fù)。
即使古龍式的寫意,也并非代表慢鏡頭堆疊,而且場景如此單調(diào)。
當這樣的打戲在首集刻意呈現(xiàn),觀眾難免覺得不適。

第二場好些。
單一室內(nèi)場景里,加入不少環(huán)境描寫,以及道具穿插(屏風、白貓、酒杯)。
渲染出人物之間互相挑逗、猜忌的緊張感。

第三場是高光。
屋頂和高塔之間追逐,并利用地形與道具出招。
俯沖,從背后出腳——
看似很飄,實際對方已經(jīng)被擊退到平地,慣性退三步,嘴角出血。
鐵鏈,從空中回蕩——
看似很慢,實際整座涼亭都在震顫,連巨型鐘擺也抖三抖。


動作戲本身,在寫意風格里,同時呈現(xiàn)出“打擊感”和“空間感”。
更難得,這場戲還有隱藏線索。
一次事先張揚的“表演”。
表演者老黃(楊皓宇 飾)。
他是主角世子(張若昀 飾)的仆人,也是當今世上隱藏高手,外號“劍九黃”,這是他第一次在世子面前展示武功。
演給誰看?
首先,給對手看。
和他對打的是多年前“手下敗將”老魁,剛從湖底放出來,按理說,劍九黃不必在眾目睽睽下打得如此賣力。
那原因?
一來,凸顯對“老朋友”的尊重;二來,也是托付——他打得越賣力,越是向?qū)Ψ奖砻鳎菏雷訉ξ液苤匾執(zhí)嫖冶Wo他。
其次,給樓上的李義山看。
他是世子的師父,此次一戰(zhàn),表明決心:老黃將全力輔佐世子。

最后,也是表演給世子看。
動作戲之間穿插不少老黃與世子間的互動:一個打趣,一個震驚。

實則老黃在觀察:
只有世子對自己的實力足夠認可,世子才能放心讓老黃替他一戰(zhàn)。
一招一式,皆為主仆情深。
02
權(quán)的江湖
《雪中》是爽文基底。
爽,首先體現(xiàn)在各種“爽劇”標配:男帥女美,主角逆天,配角暗中輔佐,一路開掛過關(guān),各種反轉(zhuǎn)又意想不到。
正如劇中世子,徐鳳年。
外人眼里,他“天下第一紈绔”。
院里丫鬟二十多,還是花魁殺手、公主收集者……耍起性子來連親爹都不放眼里。

實際上呢?
他是不得不裝“紈绔”。
父親徐驍(胡軍 飾),麾下三十五萬北椋鐵騎,為離陽皇室滅過六國,有大一統(tǒng)之功。
北椋境內(nèi),民眾只尊北椋王,而不知離陽皇。
《史記》早有言:
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蓋天下者不賞。
倘若這北椋王嫡長子,有勇有謀,來個子承父業(yè),皇室能放心得下?

這是徐鳳年身上目前的兩大看點:
不會武功,卻要繼承家業(yè),執(zhí)掌北椋;
雖然扮豬,但只是虎崽,離猛虎還太遠。
都知道他終究會成功。
所以他的成長之路只是第一層“爽點”。
《雪中》真正與傳統(tǒng)武俠的區(qū)別——
如果說傳統(tǒng)武俠的幕布,是那個浪蕩不羈情義交織的“江湖”。
那么,這里的幕布,則是一盤機關(guān)算盡,密不透風的棋局。
置于其中。
猶如走進層層嵌套的密室。

最近的“局”,就在身邊——
父子之間。
世子回家一路上遇到三次刺殺,深入調(diào)查后他才發(fā)現(xiàn)……
父親不僅全知道,還暗中相助。

為什么幫?為誰而幫?
世子看不透,但徐驍還不是最厲害的棋手。
師父李義山。
他更牛,足不出戶便猜出徐驍是怎么幫的,還順便指點徐鳳年。

要說,世子天資聰穎,論“心機”他一點不差。
為何卻總算慢一步?
“段位”差異,不在心機——
在于對“權(quán)力”的理解。
劇中有一幕意味深長。
世子及冠之禮(古代成年禮),按照禮制,世子需按順序戴上三頂帽冠。
分別代表三種權(quán):
第一頂冠,代表兵權(quán),他需執(zhí)掌三十五萬北椋鐵騎;
第二頂冠,代表仕途,他需在眾臣與皇室之間周旋;
第三頂冠,本代表宗室祭祀之權(quán),父親卻把它換了,改成亡母生前為世子親自縫制的帽冠。
這個動作,便體現(xiàn)出父子對權(quán)力理解的深淺。

世子眼里,權(quán)力是保護身邊人的工具,所以他肯為了親人,為了丫鬟爭權(quán);
而父親眼里,權(quán)力不是工具,是命運。
帽冠亦是警言:
一旦置身其中,便永遠不可能解脫。
王者與炮灰。
不過權(quán)力斗爭中永恒的一體兩面。
03
小人物的江湖
最后,一個不能不提的人物。
編劇王倦。
代表作遠的有《舞樂傳奇》《木府風云》,近的有《慶余年》《大宋少年志》,圈內(nèi)盛名,幾乎沒有“失手”。
《雪中》是一部宏大的小說,全文400多萬字。
怎么刪,怎么改?
在Sir看,劇情體現(xiàn)王倦一貫風格:
“小人物”當成“大主角”。
劇集開播后一個掛在熱搜上的情節(jié):
一個僅出現(xiàn)6集的配角,為何讓觀眾集體破防?
看似閑筆,其實全都是伏筆。
外游歷三年,他妥妥“豬隊友”。
偷雞他先啃,摸紅薯他先吃,被農(nóng)夫追他先跑……

后來才知道——
他早已為世子暗中擺平了不少爭端。
平時為人,老酒鬼一個,喝醉了愛唱歌,唱的就拿幾句,還跑調(diào)……
后來才知道——
酒與歌。
是他埋藏心里幾十年的恐懼與不忿。
老狗老狗,天下沒有
土里埋骨,甜里尋苦

這些看過劇的觀眾想必都印象深刻。
Sir說一個容易忽略的細節(jié)。
互贈葫蘆。
這是他與世子的默契,兩人游歷路上,靠著鹽巴,把多少“簡單的食材”吃出世間美味。
所以分離之時,兩人都為對方準備了一瓶鹽。
但。
一個小,一個大。

一切盡在不言中:
徐鳳年想的是,你吃一段時間,打完趕緊回來。
老黃想的卻是,以后我不在了,少爺你多保重。
再細看。
這瞬間徐鳳年動作、神情。
或多或少,他猜到了老黃的用意,但并未道破。
這是他真正成長的瞬間。

“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p>
這是曾經(jīng)的江湖,讓我們迷戀的悠長與宏大。
《雪中悍刀行》是否做到,目前見仁見智。
但至少在國劇范疇——
這個人們前赴后繼“飄”在空中的江湖。
它以“人”的血肉替代“人設(shè)”的取巧;以細膩的刻畫取代堆疊沖突的情緒投喂。
難道不是一次扎實的嘗試?
本文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編輯助理:李尋歡不作樂
還不過癮?試試它們
原標題:《3天4億,國劇壓軸王炸》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gòu)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gòu)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wù)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