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半月談: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霸州豈能如此“霸道”
河北霸州市,被中國政府網曝光了。

這份由國辦督查室發出的通報,措辭異常嚴厲。先看看通報給霸州政府行為的定性:
嚴重違反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政策要求;
違規出臺非稅收入考核辦法;
向下轄鄉鎮(街道、開發區)下達非稅收入任務;
組織開展運動式執法;
出現大面積大規模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問題。
特別是最后一句:大面積大規模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這“兩大三亂”足見霸州所犯問題的嚴重性、性質的惡劣性。
霸州市政府的所作所為,確實令人驚詫。作為一個縣級市的霸州, “兩大三亂”,緣何而起,如何發動,產生哪些惡果。我們逐一來分析。
“兩大三亂”緣何而起?
通報里一句話說得很清楚:為彌補財力緊張及不合理支出等產生的缺口。
簡單來說,就是地方財政緊張,缺錢。于是,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就成為解決地方財政緊張問題的最好選擇。
“兩大三亂”如何發動?
霸州市委市政府可謂是用心良苦,打出了一套“組合拳”。
第一拳:印發文件,制定獎懲。2021年9月份,霸州市政府辦公室印發《霸州市非稅收入征管工作考核獎懲辦法》,違規提出將非稅收入與征收單位支出掛鉤,并將非稅收入完成情況納入鄉科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績效考核。
第二拳:分解任務,下達指標。10月份,霸州市在6月份已經完成非稅收入預算7億元的情況下,向下轄15個鄉鎮(街道、開發區)分解下達了3.04億元的非稅收入任務。
第三拳:加大考核,提高權重。11月份,為進一步促進鄉鎮(街道、開發區)加大非稅收入征收力度,霸州市委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印發《全市經濟運行工作考核細則》,違規設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情況考核,明確稅收收入得分權重為20%,非稅收入得分權重為80%。
霸州市委、市政府這“三拳”打下來,立竿見影,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之風,在全市呼呼地刮了起來。
于是乎,各鄉鎮(街道、開發區)、村街以安全生產執法檢查等多種名義,對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進行集中罰款、攤派、收費。
來看看這些數據。
據不完全統計,10月1日—12月6日,霸州市15個鄉鎮(街道、開發區)入庫和未入庫罰沒收入6718.37萬元,是1—9月罰沒收入(596.59萬元)的11倍,涉及企業和個體工商戶2547家,平均每家罰款、收費2.64萬元。
11月份,13個鄉鎮(街道、開發區)出現明顯的運動式執法,當月入庫罰沒收入4729.57萬元,是1—9月月均罰沒收入的80倍。
80倍??!
那么,這80倍的罰沒收入,是怎么實現的?來看看霸州市的罰沒手法:
一是向企業收費,不講理由,沒有手續。
手一伸,拿錢來!通報稱,霸州經濟開發區辛章辦公區發通知,要求村街書記(主任)組織轄區內所有工業企業按照企業占地面積,以1萬元/畝的標準,向霸州市財政局非稅收入專戶賬號轉款。隨后,各街村書記(主任)采取現場告知、電話通知或由房東轉告等方式,以上面有要求等說法,直接讓企業轉賬交錢,并將企業轉賬記錄等報送辛章辦公區登記開票。

人在屋檐下,哪敢不低頭。企業乖乖交錢。
20多天內,辛章辦公區共有309家企業向霸州市財政局非稅收入專戶轉款688.14萬元,繳費金額4000元—50萬元不等。
二是對企業集中開展逐利式亂檢查亂罰款。
根據霸州市的部署和要求,東段鄉在1—9月非稅收入41.5萬元的情況下,重新核定提出了10—12月非稅收入2166.5萬元的目標任務,派出所有包村干部、執法人員、村干部等對全鄉企業開展地毯式檢查并罰款。
10月30日—12月8日,該鄉以“未對安全設備進行經常性維護、保養和定期檢測”“未組織制定并實施本單位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計劃”等為由,對638家企業進行了處罰,合計罰款金額達1424.5萬元,平均每天處罰16家企業,平均每個企業罰款2.23萬元。638個處罰案例均缺少必要的法律文書。
11月1日—12月6日,岔河集鄉重點選擇轄區內規模較大、效益較好的38家企業,以安全生產執法檢查名義集中實施高額處罰,罰款金額合計386萬元,其中罰款10萬—24萬元的企業4家,罰款25萬—60萬元的企業5家,相關處罰手續均不完整。7家接受高額處罰的企業因不愿留下行政處罰記錄,該鄉綜合執法隊違規將其處罰事項和處罰金額拆分到未實施執法檢查的其他企業。
三是盲目提出超高任務向村街企業亂攤派。
根據霸州市的部署和要求,東楊莊鄉在1—9月罰沒收入4.09萬元的情況下,重新核定提出了10—12月收繳1395.91萬元的目標任務,并將其攤派到全鄉20個村街,由村街干部向轄內企業直接收取費用,并通過鄉財政所交至霸州市財政局非稅收入專戶。
為加快攤派收費進度,東楊莊鄉對村街任務完成情況每日進行統計排名。
10月1日—12月6日,東楊莊鄉攤派收費合計455.6萬元,其中11月份攤派收費429.3萬元,是1—9月月均罰沒收入(0.45萬元)的945倍。督查組實地暗訪的苑口村被攤派收費任務45萬元。

霸州市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的手法可謂是五花八門,讓人眼花繚亂,也讓人看得心驚肉跳,必然引起企業和群眾強烈不滿。
我們知道,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減輕企業負擔工作,明令禁止向企業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中央多次明確提出,各級政府都要節用為民、堅持過緊日子,有序合理壓減非稅收入,堅決防止各種名目亂收費增加企業負擔。
霸州的做法可謂是無視中央三令五申,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我行我素,頂風違規。
這種行為,嚴重侵害了廣大中小微企業的切身利益,嚴重破壞了當地營商環境,直接抵消了助企紓困、減稅降費政策紅利,嚴重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公信力,嚴重影響了黨和政府的形象。
正如國辦督查室通報指出的那樣:這些問題的發生,暴露出有些地方對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認識不到位、態度不堅決,沒有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政績觀出現嚴重偏差,面對新的經濟下行壓力、財政處于緊平衡狀態的情況,沒有真正樹立過緊日子的理念,依靠非稅收入特別是罰沒收入來彌補財政缺口的沖動仍然強烈。
當前,全國各地正在積極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千方百計保減稅降費政策落地、?;久裆突鶎舆\轉,幫助市場主體減負紓困、恢復發展。
國辦督查室對霸州發生的問題點名通報,無疑是對那些在落實中變形走樣、與民爭利、擾民漁利的任性執法、逐利執法行為的當頭棒喝,當面警醒。
政府過緊日子,老百姓過好日子。希望更多地方從霸州身上汲取教訓,引以為戒、舉一反三。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