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稅收負擔與廣義政府收入:不能只討論成本而不看收益
最近關于中國稅負問題引起了社會的極大關注。這是社會進步的表現。更多的人對稅負問題關注,將有助于中國稅制改革的進行,促進適應中國需要的現代稅收制度的早日建立。厘清幾個相關指標,可以更全面地理解現實,從而找到現代稅收制度改革的起點。
一、狹義稅負與廣義稅負
我們經常用相對數來衡量稅負。根據2015年全國財政決算,當年全國稅收收入124922.2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為18.46%。這樣的稅負水平顯然不能算高。但是,國際橫向比較需要的數據必須具有可比性。財政部公布的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政府財政統計手冊》編制的“廣義政府運行”表顯示,中國廣義政府收入2013年、2014年和2015年分別為169952億元、18521.1億元和198480億元。相應地,這三年的廣義政府收入占GDP之比分比為28.55%、28.76%和29.33%。根據IMF手冊調整的廣義稅負水平大幅度提高。
從“稅收收入”到“廣義政府收入”的變化,可以更全面地看到政府從經濟中獲得的資源。中國加入IMF數據公布特殊標準(SDDS)之后,數據發布“全面入世”,按照IMF《政府財政統計手冊》的口徑,政府財政收入包括稅收、社會保障繳款、贈與和其他收入(其他收入主要指財產收入、出售商品和服務收入、罰金罰款和罰沒收入以及其他雜項收入)。兩個稅負水平的差異,表現在社會保障繳費、贈與和其他收入上。根據財政部的說明,“廣義政府運行”表合并了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不含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國有資本經營收入、社會保險基金收入的數據,并剔除了重復計算部分。
二、社會保障繳款
社會保障繳款在有的國家是以稅收的形式征收的,有的國家以收費的方式進行。二者實際上沒有太大差別。對于中國來說,社會保險資金以收費的方式籌集,不在稅收征管法的約束范圍之內。一般認為,收費的彈性大于稅收。因此,在同樣的收費標準下,繳費者的最終實際負擔可能有很大差異。當下對于中國社保繳費標準在全世界上處于較高水平的說法,更多的是依據收費的名義標準。實際繳費與此有一定差距。為了保證社保繳費的公平,社會上一直有一種聲音要求社?!百M改稅”。不管社保是否“費改稅”,中國的社保繳費適用稅收征管法是大勢所趨。稅務部門負責社保繳費或社保稅的征管,可以充分利用稅務部門征稅中所獲得的各種信息,節約政府部門的運作成本??紤]到名義收費與實際繳費負擔之間的差異,社保“費改稅”或社保繳費適用稅收征管法之后,收費(征稅)標準應該相應下調。人口老齡化問題來勢洶洶。降低社保繳費標準,其他條件不變,肯定會降低社保收入,會擴大社保收支缺口。但是,降低標準勢在必行。原因有三:一是社保繳費加強征管之后,企業的實際負擔可能大幅度上升。二是在當前企業經營困難的大環境中,降低繳費標準與積極財政政策的減稅減費減基金的要求是相吻合的,有助于緩解企業經營中的困難。三是社保收支缺口在很大程度上和社保制度有關。
養老金個人賬戶制度建立之前,中國實行現收現付制,歷史欠賬導致“做實個人賬戶”目標一直不能實現。有意義的做大做實個人賬戶目標未能實現。做小做實意義不大,且在實施中同樣遇到問題。“名義賬戶制”給了中國社保制度完善的機會,所有個人的養老金賬戶本意都是為了退休之后能夠領到足以保障退休生活的養老金。由此,“名義賬戶制”確實沒有太大問題。但是,人口老齡化決定了這樣的負擔也不會太小。擴大社保覆蓋面雖然在短期內可以增加社保收入,但與此同時,養老金支出也會大幅度上升。也就是說,擴面無助于問題的解決,擴面是社會公平的要求,是社會發展的需要,必須做到。
延長退休年齡肯定會成為解決問題的選擇項。至于社會可以接受的退休年齡是多少,應更多地通過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法治化的程序來加以解決。有人擔心延長退休年齡會影響就業,這種擔心有一定道理,但是現實中,年富力強的退休者(滿足若干年工齡就可以退休,女性職工退休年齡較低,正常退休者也有不少工作能力幾乎都不下降)同樣會在社會上找到另外的就業機會。這樣,他們在領取退休金的同時還會得到工資收入,同樣占據著就業機會。另外,中國的勞動力人口會逐步下降,讓更多人參與勞動力市場,是有利無弊的選擇。
社保畢竟是個公共問題,一般公共預算調入資金,國有資產變現收入調入,國有資本經營收入更多用于社保,都是理所應當的,都是彌補社保繳費標準下降后缺口的可選擇項。
三、其他收入
根據財政部的說明,“其他收入主要指財產收入、出售商品和服務收入、罰金罰款和罰沒收入以及其他雜項收入”。
廣義政府收入應該包括土地收入
“廣義政府收入不包括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是因為根據IMF《政府財政統計手冊》的定義,政府收入是指增加政府權益或凈值的交易,國有土地出讓行為是一種非生產性資產的交易,結果只是政府土地資產的減少和貨幣資金的增加,并不帶來政府凈資產的變化,不增加政府的權益,因而不計作政府收入。”國有土地收入是資產變現的行為,但是,這種變現很特殊。不少土地本來沒有作為資產計價,轉讓土地使用權取得的收入是實實在在的收入??鄢鞯刭M用的理由也不見得合理,按此,稅收收入也應該扣除各種各樣的征管成本之后再計算。這種做法和“坐收坐支”并沒有什么差別。如果再考慮到來自土地的收入規模龐大,那么這種口徑選擇上的偏差就不能不加以重視。其他國家土地制度和中國不同,來自土地的收入規模可能較小,對政府收入計算上的影響較小,土地收入忽略不計問題不大。2015年中國來自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收入為30783.8億元,來自國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為1024.97億元。3萬多億元的收入規模不能忽視。如果加上土地收入,那么2015年新的廣義政府收入占GDP之比為34.03%。
非稅收入
2015年,全國非稅收入(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包括稅收收入和非稅收入。注意:非稅收入不是政府來自稅收收入之外的其他全部收入)為27347.03億元。其中:專項收入為6985.08億元; 行政事業性收費收入為4873.02億元; 罰沒收入為1876.86億元;國有資本經營收入(部分金融機構和中央企業上繳利潤)為5389.45?億元(比預算的2485億元高出一倍多!波動很大?。?國有資本經營收入690.76億元(幾乎只是預算的1300?億元的一半!同樣波動很大?。?;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為5463.89億元;其他收入2067.97億元(這是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的“其他收入”,與IMF的不同)。行政事業性收費從總體上占政府收入之比較低,但也應該逐個打開,確定是否應該延續。
這個中國特色的“非稅收入”應該盡快退出歷史舞臺,很容易造成不必要的誤會。
政府性基金收入
2015年,全國政府性基金收入為42338.14億元,扣除土地收入后大約有1萬億元。這些基金除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收入和國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之外,主要有34種,即農網還貸資金收入、鐵路建設基金收入、民航發展基金收入、海南省高等級公路車輛通行附加費收入、港口建設費收入、散裝水泥專項資金收入、新型墻體材料專項基金收入、旅游發展基金收入、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收入、新菜地開發建設基金收入、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收入、南水北調工程基金收入、政府住房基金收入、城市公用事業附加收入、農業土地開發資金收入、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基金收入、大中型水庫庫區基金收入、三峽水庫庫區基金收入、中央特別國債經營基金財務收入、彩票公益金收入、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收入、小型水庫移民扶助基金收入、國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基金收入、車輛通行費收入、核電站乏燃料處理處置基金收入、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收入、船舶油污損害賠償基金收入、電力改革預留資產變現收入、無線電頻率占用費收入、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收入、煙草企業上繳專項收入、水土保持補償費收入、彩票發行和銷售機構業務費收入、污水處理費收入。
這些基金收入來自于各個領域,都有專門的用途,未來去向也不盡相同。有的需要通過費改稅的方式處理,例如,污水處理費就要作為環境保護稅的一部分繼續存在。有的可能長期存在,但運作方式可能會發生很大改變,如煙草企業上繳專項收入等。有的可能會隨著基金的歷史使命的完成而最終退出,如農網還貸資金收入等。從大趨勢來看,政府性基金收入最后會融入一般公共預算,作為非稅收入的一部分,但從數據上看,這只是技術上的處理;從預算管理上看,政府性基金預算的審批 將更加嚴格。
政府性基金收入有不少已經長期存在。長期存在不見得就是不合理的,但有的基金換了名稱存在,有的基金多次延續,決策程序應該更加公開透明。還有,一方面繳納沒有專門用途的用于公共服務的稅收,另一方面還要就特定公共服務繳納基金收入,這種現象是不合理的。一些基金的用途雖然合理,但稅收收入也可以投入這些用途,如何平衡其中的關系,未來還需要更多的智慧。
稅負輕重問題的討論,必須和公共服務結合起來才有意義。稅負體現的是公共服務的成本。不看收益,只討論成本,得出偏頗的結論也是不可避免的。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