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原料上漲推動11月工業企業利潤增長,專家:需警惕通脹風險
國家統計局12月27日發布了11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數據。數據顯示,11月份國內工業企業利潤進一步增加,同比增長14.5%,增速比10月份快4.7個百分點,創出年內第二高增速。專家與機構認為,今年以來的工業利潤改善,主要與價格回升相關。價格上漲的負面因素也需要關注。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產業經濟學副教授劉明宇告訴澎湃新聞(www.kxwhcb.com),目前工業出現回暖,主要是價格因素導致。今年國際市場上原材料、能源價格的上漲,國內減少過剩產能和環保要求趨于嚴格,都推動了工業品價格上漲,成為工業企業整體上利潤改善的主因。
統計局數據顯示,1-11月份,在主要行業利潤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6倍,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增長2.2倍,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2.7倍,是同比增長最快的三個行業。
劉明宇認為,另一方面,企業盈利穩定增長的基礎尚不牢固,并且需要警惕成本推動的通脹風險。適當的價格上漲有助于改善工業企業財務狀況,避免通縮風險。但是普遍和持續的價格上漲,會形成成本推動的通脹預期,不僅不利于淘汰落后產能,還會使價格信號紊亂,企業無法進行有效率的投資和生產,使得增長不可持續。所以仍需通過供給側改革降低企業成本,提高效率來控制風險。
中信建投宏觀債券組表示,短期內工業企業利潤仍有望保持改善狀態。今年以來工業企業利潤的改善主要跟價格回升有關。一方面,剔除價格因素的工業增加值增速一直較為平穩;另一方面,利潤改善較明顯的是上游行業,而這些行業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主要指示工業品價格)漲幅較大。考慮2015年11、12月份PPI定基指數一直走低直至2016年初,而預計2017年PPI前高后低,短期內仍有望保持同比回升狀態,對工業企業利潤構成支撐。
統計局何平博士解讀稱,除了價格上漲因素外,工業生產、銷售增長均有所加快,電子、專用設備和石油加工等行業拉動明顯,這兩個因素也共同推動11月份利潤增速加快。
劉明宇認為,長期來看,工業企業利潤的可持續增長,必須依靠提高生產率和創新等競爭力要素。目前,中國企業在這方面的改善還比較有限。從統計數據上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緩慢,同比增長4.4%,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5.85%,處于較低的水平。
劉明宇同時觀察到,企業投資增長緩慢、庫存和應收賬款水平較高,這都表明,企業在產品結構、技術水平等方面尚需要進一步的改善。雖然一些新興產業發展勢頭不錯,但是“小馬拉大車”,新興產業的體量較小,其增長不足以抵消傳統產業的衰退。
劉明宇認為,促進工業企業進一步增長,還是創造一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提高要素資源配置的效率,讓效率高的企業能夠掌握更多的資源。否則,一旦形成依靠政府政策獲利的預期,企業就沒有動力真正去做提高效率的“苦差事”。
劉明宇指出,目前兩種類型的市場扭曲還比較突出:一是舊的產業鏈壟斷格局沒有打破。以電力市場為例,配售電側改革雖然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歷史上以電網為核心形成的縱向一體化壟斷格局,使得后進者面臨極高的門檻。二是吃政策飯,引發短期行為。例如,前期因為政策補貼而火爆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很多企業隨著政策補助逐漸削減面臨無市場的窘境。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