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韓國史上的外戚專權︱康兆之變:兩個私生子引發的奪權政變
時局動蕩,王統無序
高麗王朝建立之初,在太祖王建的安排下王族內部近親婚盛行,由于王建的眾多妃子都有豪族的背景,他的那些王子和公主因此都有外家勢力的支持,而王子和公主之間又有婚姻,這使得他們背后的外家勢力關系非常復雜,為后來王位繼承平添了諸多不確定因素。
經歷了王規之亂后,定宗雖然如愿登上了王位,但政局并不穩定。定宗僅在位四年便驚懼成疾,預感自己時日不多,于是他把王位禪讓給自己的弟弟王昭即后來的光宗。不久后,定宗就駕鶴西去。
光宗登上王位后,高麗初期混亂的政局逐漸穩定下來。為了抑制地方豪族勢力,光宗即位后不久便實施奴婢按檢法,也就是對奴婢的身份進行甄別,恢復那些原本并不是奴婢只是因戰爭或高利貸而被迫成為奴婢者的良民身份,這一舉措極大削弱了地方豪族的勢力。不僅如此,光宗還根據中國后周人雙冀的建議實行科舉制,通過科舉選撥青年才俊,防止豪族子弟僅靠世襲占據官職。同時他還大量起用來自宋朝等外部的人才,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抑制地方豪族勢力的作用,王權得到進一步強化。然而在光宗去世后,逐漸趨穩的高麗政局重新動蕩起來。
在光宗之后,其子王伷繼承王位,是為景宗。景宗即位后盡管已經有了兩個妃子,但在外祖母太祖后妃神靜王太后的安排下娶了其叔叔王旭(后來被追尊為戴宗)的兩個女兒為第三妃和第四妃,即獻哀王后和獻貞王后。景宗的四個妃子中只有獻哀王后為其生了一個兒子,而且景宗去世時這個孩子只有一歲零兩個月,顯然無法繼承王位。于是在外戚黃州皇甫氏和貞州柳氏以及以慶州為中心的儒學勢力的支持下,獻哀王后和獻貞王后的哥哥王治繼承了王位,是為成宗。之所以得到外戚黃州皇甫氏和貞州柳氏勢力的支持,是因為王治的祖母神靜王太后為黃州皇甫氏,其母親宣義王后則是貞州柳氏。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成宗是以光宗女婿的身份繼承王位的。
景宗去世時,獻哀王后只有18歲,其妹獻貞王后16歲。在景宗去世、成宗繼承王位后,年紀輕輕就成了寡婦的獻哀王后和獻貞王后不得不離開王宮,到自己的私宅居住。然而在私宅居住期間二人雙雙出軌。

先是獻哀王后與曾做過僧侶的金致陽私通,高麗時期的文獻均稱金致陽為獻哀王后的外族,但兩人之間的這種“外族”關系到底是什么關系并沒有進一步的說明,韓國學者的研究中最普遍的解釋是金致陽是獻哀王后在黃州的親戚,那么也算是外戚。獻哀王后與金致陽私通的事情暴露后,成宗非常憤怒,將金致陽“杖配遠地”,不過對獻哀王后沒有任何懲戒,可能是因為他自己占據了本該屬于其子的王位。
此后不久,獻貞王后與自己的堂叔、太祖之子王郁私通事發。自己的妹妹與堂叔私通,又有不少朝臣見證,王室體面何在?成宗自然不能輕易放過。于是,王郁被流放邊地,獻貞王后則因難產離世。獻貞王后的私生子王詢被成宗帶入宮中,“擇姆以養其兒”。
疑案:是禪讓不成,還是逼宮篡位
隨著歲月的流逝,獻哀王后的兒子王訟逐漸長大,成宗便封其為開寧君,并令其協助自己處理政事,顯然成宗有意傳位給他。過了沒幾年,成宗將王位禪讓給開寧君王訟,是為穆宗。穆宗即位后,母以子貴,獻哀王后也以太后的身份遷回王宮,居住在千秋宮,故被稱為千秋太后。
穆宗即位時年已十八,但千秋太后卻堅持自己要攝政,并要求穆宗赦免金致陽,授予其官職。盡管穆宗不喜歡金致陽,但母命難違,于是金致陽被赦免,還被授予了“閤門通事舍人”的官職,從此 “飛黃騰達”。“不數年,貴寵無比, 驟遷至右仆射兼三司事”,一時權傾朝野。甚至可以說,當時的高麗王朝是由金致陽與獻哀王太后共掌朝政,千秋宮也成了政治中心。在獻哀王太后和金致陽的“共治”下,“百官與奪, 皆出其手, 親黨布列, 勢傾中外”。
數年之后,獻哀王太后為金致陽生下一兒子。因穆宗一直沒有子嗣,金致陽即與太后謀劃讓其子承繼王位。然而要實現這一目的還存在著一個重大障礙,那就是王詢——他可是太祖王建的親孫子。
王詢被帶入宮中后由乳母撫養。王詢長“至二歲,姆常誨之曰爺。一日成宗召見,姆抱以入,兒仰視成宗,呼云爺。就膝上捫衣襟,又再呼爺。成宗憐之,下淚曰:‘此兒深慕父也!’遂送泗水以歸郁”。于是,王詢便開始跟隨父親生活,12歲時穆宗封王詢為大良院君。封爵后三年,王郁死在流放之地,王詢便離開父親的流放之地返回首都開城。
獻哀王太后和金致陽謀劃讓其子承繼王位時也意識到了王詢的存在,于是攝政的獻哀王太后強迫他到崇教寺出家為僧,還多次派刺客到崇教寺欲置其于死地。后來,在穆宗和崇教寺眾僧的幫助下,王詢在三角山的神穴寺(現首爾恩平區津寬寺)繼續過著僧侶的生活,并得到了神穴寺住持津寬大師和一眾僧人的保護,他們稱王詢為“神穴小君”。潛居神穴寺期間,王詢也顯露出將來要問鼎大位的志向,這從其所作的二首詩中便可看出。在一首題溪水的詩中,他寫道:“一條流出白云峰,萬里蒼溟去路通。莫道潺湲巖下在,不多時日到龍宮?!绷硪皇自佇∩叩脑娭袆t寫道:“小小蛇兒繞藥欄,滿身紅錦自班斕。莫言長在花林下,一旦成龍也不難。”這自然令獻哀王太后更加不安,想方設法要加害于他?!耙蝗?,使內人遺以酒餠,皆和毒藥。內人到寺,求見小君,欲親勸食,寺有僧,輒匿小君于地穴中,紿之曰:‘小君出游山中, 安知去處耶?’及內人還,散之庭中,烏雀食而即斃。”在神穴寺僧眾的保護下,王詢又一次躲過了獻哀王太后和金致陽的謀害,同時這使二人的陰謀逐漸暴露。

在此情形之下,穆宗不得不為社稷的存續考慮,太祖打下的王氏江山怎能落到他姓之手?!
一日,王宮內的大府油庫失火,火勢蔓延至千秋宮,“王見殿宇府庫煨燼,悲嘆成疾”。于是,穆宗召來大臣蔡忠順表示“朕疾漸危篤,朝夕入地,太祖之孫,唯大良院君在。卿與崔沆,素懷忠義,宜盡心匡扶,使社稷不屬異姓”。穆宗一邊令武將皇甫俞義帶人迎大良院君王詢入宮,一邊令駐扎西京的西北面都巡檢使康兆帶兵護衛王宮,以防獻哀王太后和金致陽一黨先行作亂。穆宗本來的意思是先把大良院君王詢接至王宮,立為王位后繼者,然后就像當年成宗禪位給自己一樣把王位禪讓給他。然而接到護駕之命的康兆在行軍途中卻聽到另一傳聞——穆宗“疾篤,命在頃刻”,王宮已被獻哀太后和金致陽掌控,召其入京乃是假傳王命,事實上是要對其不利。康兆信以為真,于是率兵返回本營。
康兆身在京城的父親聽說這一消息,就讓家奴裝扮成妙香山的僧侶,將書信藏于竹杖之中躲過太后一黨的盤查前往西京報信,稱“王已賓天,奸兇用事”,要兒子舉兵前來,以靖國難??嫡椎玫较⒅罅⒓窗l兵,同時命人前往神穴寺奉迎王詢入宮。發兵后,康兆才知道原來穆宗尚在世,于是處死了金致陽及其子、剪除了太后黨羽,又強逼穆宗讓位王詢。穆宗被逼無奈只好讓位。然而,就在穆宗與母親獻哀王太后離開京城的路上,他們還是被康兆一派所殺。于是,大良院君王詢成功登上王位,是為顯宗。
顯宗即位之后,康兆因擁立有功,被授予中臺使,不久又加授吏部尚書參知政事。事情到這里并沒有結束。當時遼國是高麗的宗主國,遼圣宗以康兆弒君為名欲對其討伐,親率40萬大軍攻入高麗,顯宗以康兆為行營都統使率兵迎戰,結果康兆兵敗被殺。

根據《高麗史》、《高麗史節要》等文獻,康兆之變是因獻哀王太后與金致陽等陰謀篡奪王位而導致康兆舉兵的一場政變。然而在韓國學界也有人認為,策劃這場政變的是大良院君王詢及其支持勢力,因為獻哀太后和金致陽等雖然密謀以其子承繼王位,卻并沒有策劃用兵的跡象,而且他們也不掌握兵馬大權。由此看來,確實存在大良院君王詢及其支持勢力為了防止王位落入他姓之手而策劃政變的可能。但是無論何種看法,是外戚弄權甚至陰謀篡奪王位導致了這場政變確是史家公認的。從深層次來看,太祖王建廣與豪族聯姻以及高麗朝王族內大行其道的族內婚,使得王族與豪族結成復雜的利益共同體,這才是導致高麗王朝在王位繼承問題上動蕩不已的根本原因。另外,對于康兆之變的重要角色獻哀王太后,歷史上的史家多稱其為“淫婦”、“蕩女”,評價極其負面。不過當代的一些韓國史者認為獻哀王太后是高麗王朝最著名的女性政治家,在整頓制度、發展經濟、堅持中立外交和強化國防方面都作出了突出的貢獻。然而這些研究和分析忽略了一個基本事實,即獻哀王太后的攝政是與金致陽“共治”的,無視金致陽在其中起到的作用顯然令這一說法的說服力大打折扣。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