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9歲的她花50萬買精生子,無偶式養娃是自私還是灑脫?
原創 心悅茶水間 滌心谷

目前,我國單身成年人已超過2億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愿意走進婚姻,或許因為各種壓力,或者說遇不到讓自己心動的人。
29歲的時候,你結婚了嗎?
對于大多數家庭而言,生兒育女至少是“兩個人的事”,甚至需要老一輩“全家總動員”。
可對于29歲的葉海洋而言,不必如此麻煩,即將三十而立的她,不想被婚姻束縛,只想有個娃,于是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遠赴美國買精生娃。
小時候葉海洋家里并不富裕,父母經常為此爭吵。從小學會獨立的她發現了化妝品行業的商機,從基層員工做起,一步步走上人生巔峰,直到擁有了自己的品牌和工廠。
作為一名新時代女性,葉海洋對婚姻的觀念和很多人不同,經歷過幾次戀愛后,她發現都不是自己的理想型。有人為謀利益,帶著目的接近她,更讓她不能忍受的是“婚姻在當今社會是一件高風險低回報的事情”
在她看來,自己現在經濟獨立,養得起孩子,上戶口又不用結婚證,于是決定"買精生女"。
促排、排卵、移植、胚胎、產檢,整個過程下來,花了將近50萬人民幣。最后優中選優,生下了一個5國混血的女兒。
孩子有著白人的膚色、黃色的頭發、棕色的眼睛,外向的性格,而這一切,都是葉海洋精心挑選精子后,為孩子做出的選擇。

這樣打破傳統的行為,自然會引來很多爭議甚至指責,有人因此抨擊葉海洋,認為這樣對孩子不負責,孩子一出生就沒有父親,太自私了。也有人說,她就是錢太多,沒地方花了。
但葉海洋根本不予理會,安心過上了另類“既當爹又當媽”的生活,經常在網上經常曬自己和女兒的暖心日常。這樣的生活雖然不輕松,但是葉海洋樂在其中。
為了回答孩子“我從哪里來”這樣的問題,葉海洋專門為孩子拍攝坐在西瓜里的照片,好像孩子就是從西瓜里蹦出來一樣。

轉眼間,女兒已經三歲了,為了給女兒找個伴,葉海洋萌生了要二胎的想法,和上次一樣,葉海洋這次前往俄羅斯尋找一份優秀的基因,準備生下第二個孩子。
1
另類單身母親,對孩子付出更多
身為一名新時代媽媽,葉海洋對待婚姻、生育的觀念無疑是超前的,自然受到不少非議。至于“缺少父愛”是否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影響,現在還難以下結論。或許只有孩子長大了,才能有答案。
但葉海洋作為“單身母親”,對孩子無疑要付出更多的心力,孩子父愛的缺失,孩子獲得的關愛天生就少了一半,要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勢必要給予更多的關注。
從葉海洋分享的很多日常生活瞬間來看,女兒的成長狀態是非常樂觀的,并沒有像某些孩子缺失父愛后,性格自卑內向,不愿意與人交流等表現,而這一切與葉海洋的付出是分不開的。

2
“無偶式育兒”值得被尊重,但不建議模仿
葉海洋這樣的生活,網上支持的聲音也不在少數,畢竟這種既沒有婚姻矛盾,也沒有復雜婆媳關系的生活確實看起來自由幸福,令無“喪偶的”媽媽羨慕。
她們按照正常模式經歷了戀愛、結婚、生子的婚姻。
雖然孩子父母雙全,可是父母實際給予孩子的愛和安全感又有多少呢?
尤其是一些婚姻家庭中的爸爸們,占用著“爸爸”的名號,卻很少履行一位爸爸應盡的義務。
下班到家直接“累倒”在沙發,只顧自己玩手機,有時還“選擇性失聰”
哪怕閑來無事也不愿主動陪孩子玩,輔導功課,好像帶娃都是母親的事情。
網上把這種模式稱為“喪偶式育兒”,諷刺了父親在家庭關系中的缺失和不作為。

相比“喪偶式育兒”,這種“無偶式育兒”雖然令人羨慕,但不是一個“大眾模板”,不具備普適性。畢竟大多數人不具備葉海洋那樣的經濟實力,能承擔“買精求子”的巨額開銷,后續給孩子的各項花費更是未知數。
成為一名另類的“單親媽媽”,或許值得被我們每一個人所尊重,但是不值得模仿。
寫在最后
葉海洋用自己的故事,引導我們重新審視了新時代媽媽對“育兒”、“婚姻”、“愛情”的看法。
對于買精生子這件事,正如她所說的一樣:
我自己生一個孩子,我沒有叨擾到社會上其他人,關上門來過我們自己的日子。
所以,那些對她嘲諷謾罵的人,不妨多留一點時間思考自己的生活:
結婚是為了什么?
生孩子又是為了什么?
作為一個父母,為孩子做了些什么?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