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兩位千萬大獎得主都長黑痣?海南體彩辟謠不妨多給點證據
文 | 杜虎
媒體12月13日報道網友發現的一件蹊蹺事,海南體彩11月30日、今年2月1日領獎現場,領獎人脖子左側都有一顆黑痣,被網友調侃為“痣同道合”。海南體彩13日發布聲明,否認兩位領獎人是同一人,“據我中心查證,兩次中獎者不是同一人。望媒體和公眾勿以訛傳訛。對于惡意制造或傳播虛假信息的個人或組織,我中心將保留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在體彩中心發布這個公告之前,回應公眾質疑時透露過一點信息,比如兩位領獎人都是“王先生”,同為“80后”。而這兩次體彩開獎,年初那個獎金是2500萬元,現在這個高達4834萬元,如此巨額的獎金引起公眾關注,并對領獎人如此巧合的信息提出質疑,實在是正常不過的事情。

公眾對海南體彩中獎人的“懷疑”有一個過程,先是發現領獎人穿了一件體彩的T恤,對此,體彩中心否認是內部人員,解釋說之所以穿了體彩的衣服,是為了保護個人隱私。被體彩中心否認后,網民繼續從歷史視頻中查找“疑點”,通過對比,這才發現兩次中獎人的脖子那都有黑痣,輿論再次聚焦。
研讀海南體彩中心的通告,一個直觀的感受是:它只是給出一個否定的結論,大概率無法說服那些疑慮重重的網民。因為缺乏必要的證實過程,所以不僅不能取信于人,反而加重公眾的疑心。
海南體彩中心拒絕公布中獎者更多的個人信息,看似有據可循,“根據《彩票管理條例》相關規定,因職務或者業務便利知悉彩票中獎者個人信息的人員,應當對彩票中獎者個人信息予以保密。只有在有關部門依照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調查取證時,我中心才能提供必要的中獎人相關信息。”
這也意味著,只要沒有外部的調查需要,體彩中心沒有披露信息的義務。如此一來,很容易形成一個密閉的信息循環,體彩中心掌握中獎人的情況,但它沒有動力、沒有責任去公開,一個知情的黑洞就形成了。說是為了保護中獎人也好,或遵照規定執行也好,體彩中心的公信力就成了難以自證的事。

而無論體彩還是福彩,近年來彩票業都面臨一定的公信力危機。之前有媒體報道過這個遠離監督的部門,借助相關規定,編織了有利于貪污腐敗的小環境。而社會上對中獎人的身份,有更離奇的猜想。但無論怎樣,因為體彩的公信力存疑,中獎者、尤其那些帶著面具領獎的人,都被公眾看成是遮掩某種陽謀的工具人。
海南體彩中心也不是沒有辦法證偽網友的猜測,比如提供更多的、無法定位到個人的信息。甚至于,可以啟動公證程序,來用公證的法定權威駁斥網友的猜疑。像現在這樣僅僅給出一個否定答案,不給出更多的旁證和佐證,說服力聊勝于無。而體彩中心對媒體和公眾的警告,更激起反感。
換句話說,無論是在證據上,還是在程序上,海南體彩中心都可以主動作為,多做一點,更進一步,來面對公眾鋪天蓋地的質疑。按理來說,這也不是什么難事,如果披露更多中獎人信息有泄露個人隱私的危險(前提是中獎人的意愿),那就讓公證機關來為體彩中心背書,總有辦法能化解疑慮。

現在的情形是,看不到中獎人的意愿是什么,是愿意公開身份辟謠,還是愿意保守身份隱私;同樣看不到公證機關的行動,體彩中心似乎對自證清白沒什么興趣,所以只能用警告公眾的方式來自保。在這樣的形勢下,外界繼續以陰謀論來揣測體彩中獎,就是體彩中心求仁得仁的結果了。
其實可以推斷的是,體彩中心“追究法律責任”的警告也只是說說而已。假如真要走到那一步,體彩中心要以傳播虛假信息來追究媒體和公眾的責任,也要事先拿出證據,來證偽媒體和公眾的質疑。這樣,體彩中心同樣要拿出確鑿證據,而這又回到了老問題上,體彩中心應該不會如此“自找麻煩”。
針對海南體彩的這些具體的質疑,加上體彩中心虛張聲勢的警告,即使公眾拿它沒辦法,對體彩疑慮也會加重,這必定會影響公眾對彩票業的信心,更多人用腳投票,拒買彩票恐怕就是理所應當的反應。而這,是體彩中心愿意看到的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