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尖子生的實習offer:醫學院博士后“翻車”,那些最后勝出的孩子,靠的究竟是什么?
原創 敏儀媽媽 父母堂
撰文:敏儀媽媽
知乎上有個熱帖:當孩子問,聰明和努力哪個更重要,你會如何回答?

當我看到這個帖子的時候,我想起了我女兒之前發生的一件事。
之前有一天,女兒一進門就哭著問我“媽媽,老師說我不夠聰明,我是不是真的特別笨啊?”
我當時就咯噔了一下,心里在想,這是發生啥事了?
原來是,老師在提問之后隨后說了句:“儀寶(我女兒)回答的非常正確,大家看到了嗎?努力就會有結果,儀寶雖然不是最聰明的,但卻是最努力的一個”。
就是這一句話,讓女兒感到了委屈,她覺得努力是笨小孩才做的事情。
仔細想想,也難怪她會有這樣的想法,“努力”這個詞聽起來就不夠光鮮亮麗,而“聰明”則意味著智商高、有天賦,做任何事不用費力就能成功。
但真的是這樣嗎?
1
聰明VS努力
前一段時間,《心動的offer 3》開播啦。
網友們都說,熟悉的感覺又回來了:我在人間湊數的這些年。

這次面向的是醫生這個職業,和前面2期的金融、律師職業不同,這次錄制的幾位醫學生的學歷,幾乎都是老牌的醫學院碩士和博士,甚至博士后,妥妥的學霸!

但是正式實習之后,這些學霸們的表現卻或多或少有些翻車。

其中2人,尤其引起了大家的關注和討論,就是心內科的劉暢和高尚。
劉暢,是一位科研型學霸,本博浙大、目前在浙大學科博士后流動站,從筆試到面試,綜合成績都是第一。
但也由于她臨床經驗為0,到真正實踐時,主治醫師問的問題完全回答不上。

和病人交流時,內心緊張膽怯,第一步就做錯了,沒有核對患者的姓名信息。
隨后邏輯混亂,面對病人給的大量病史信息記不住,也被病人的回答思路帶跑偏。
最后草草收尾。
在科研領域碩果累累,可是實踐中,也會讓她措手不及。
“病人不會按書上說的生病。”

緊接著,第一次考核成績比同組的高尚低12分,她忍不住崩潰大哭,覺得“老師,我不聰明”“我欠的太多了,太難補了”“我就不適合當醫生”......

而同組的高尚呢,比起劉暢來說僅僅是沈陽醫學院畢業,但是在回答主治醫師的提問時,卻能做到對答如流。
在與患者溝通時,基本能做到信息獲取全面,給到檢查分析和意見,整體狀態也比較放松。
第一次考核,比同組學霸美女高了12分。這樣的成績,取決于高尚的不斷努力。
而劉暢接下來的表現,也讓人眼前一亮。
她雖然崩潰大哭,產生了極大的焦慮,但“不服輸”的她用努力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
工作上遇到疑問,積極請教;
同伴結束工作下班了,她還在病房跟患者溝通,試著更全面地掌握病患信息;
深夜的辦公室里,只剩她一人在背記難記的醫學專有名詞。

第二次考核,她就拿下了90分的高分。

這也不禁讓人想到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決定一個人是否能夠成功的,到底是智商?還是努力?
我們也時常會聽到一些父母說:
“我家孩子很聰明,但就是不努力”
“憑我家孩子的智商,但凡努力一點,都會比現在成績好”......
但劉暢和高尚的表現,卻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即使智商再高,不努力,也可能會被超越,但如果你足夠努力,差距就會縮小甚至不存在。
2
天才的誕生
只是因為聰明嗎?
也在前幾天,復旦大學圖書館的一張名單在網絡瘋傳,網友看了,紛紛大呼扎心!
學校對這一年來學生到圖書館醫科館打卡的情況做了統計:
孔同學,一年打卡1424次,平均每天打卡四次。
潘同學一年在館天數301天,除去寒暑假,基本每天都在圖書館泡著;
陳同學,在館總時長2325.5小時,等于每天都在圖書館里待6個多小時;
.......

這張統計數據曝光后,人們紛紛感慨:
“怪不得能上復旦!”
能上復旦,不僅僅是因為他們智商較高,而是因為他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努力。
還有今年因為實在太學霸,而保送清華大學的賴啟平。

他本科就讀于西安交通大學電氣學院,在校期間,大學四年:
23門課程滿績,43門課程90分以上,學業和綜合成績位列年級前1.5%;
獲學校年度優秀本科生標兵;
大一大二連續兩年榮獲國家獎學金;
曾獲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嵌入式系統邀請賽全國一等獎;
在Robocup世界杯中國賽和智能機器人大賽中取得國家二等獎;
作為第一作者,在《科學技術創新》雜志發表論文;
同團隊一起在數學建模競賽中完成7篇論文的寫作,斬獲美賽F獎、國賽二等獎。
如此優異的成績背后,都是他的努力換來的,不然如何能在高智商人扎堆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沒有輕而易舉的成功,正所謂:
“比你聰明,比你優秀的人還比你努力。”

3
能讓人閃閃發光的
除了智商和天賦
努力也可以!
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曙光曾說:
只要努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花期,遲早都會開出屬于自己的鮮艷。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心理學副教授安吉拉·達克沃斯也認為:天賦不是命運,努力產生回報。
在一次TED演講中,她說:
“我觀察過西點軍校那些表現突出的學員,觀察過在全國拼寫比賽中勝出的選手,觀察過大公司里業績最好的銷售冠軍,也觀察過學校里最能勝任工作的新老師。
出人意料的是,那些從競爭中脫穎而出的人,不是靠漂亮的外表、強健的體魄,也不是靠我們認為的智商和情商,而是靠堅毅。”
她還將獲得成就總結成了兩個公式:天賦×努力=技能,技能×努力=成就。
“天賦稟異”的人無疑是幸運的,但普通人只要擁有頑強的毅力,付出源源不斷的努力也可以獲得屬于自己的成功。
在電視劇《百歲之好一言為定》里,女主夏林希雖然每次考試都是第一,是別人眼中學霸的存在,但她并不是“天賦型”“智商型”的選手,她的所有成績都是靠拼命努力得來的。
她在高中的時候,就做完了市面上所有能找到的參考書,因此才能是市里的高考第一。
她說,天賦能讓人閃閃發光,努力也能!

寫在最后:
曾在知乎看到有人問:努力是一種天賦嗎?
有人回答:小時候總覺得“努力”是沒有“天賦”的人做的事情,長大才明白,原來“努力”才是最珍貴的“天賦”。
而且,努力這種“天賦”并不是與生俱來不可改變的,而是父母用心培養的結果。
希望每位孩子都能擁有這種珍貴的“天賦”,朝著自己的目標前行。
- The End -
原標題:《尖子生的實習offer:醫學院博士后“翻車”,那些最后勝出的孩子,靠的究竟是天賦or努力?》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