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裁員潮來臨、陷入增長焦慮,互聯網公司該何去何從?

作者:龔進輝
隨著互聯網人口紅利的消失,加上監管愈發嚴格,整個互聯網行業的日子都不好過,強如BAT都面臨廣告收入集體失速,愛奇藝、字節跳動則陷入裁員風波。在我看來,互聯網公司裁員只起到暫時縮減開支的作用,治標不治本,想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重點從人和業務著手。
先說人,相比裁員,組織調整更為重要,尤其是大廠,更應解決組織臃腫問題,盡可能釋放組織活力、激發團隊戰斗力。比如,上個月梁汝波正式執掌字節跳動,上任后的第一把火便燒向組織架構調整,上周阿里升級為“多元化治理”體系,都是為了提升管理能力和組織效能,確保人盡其才。
再說業務,我簡單說三點:一是應聚焦主營業務。乍看之下,互聯網公司要收縮戰線,砍掉一些長期虧損或增長不明顯的業務,但這樣未嘗不可,它們可以把有限的資源押寶在主營業務上,既能快速取得一定成效,也能減少不必要的開支。
換言之,當下多元化布局不是不可以,只是要比過去更為謹慎,得分清楚主次。只有先把主營業務發展好了,帶動公司業績上漲,才能嘗試布局或發力其他業務,這是穩扎穩打的生存之道,而不是盲目把戰線拉長,試圖多點開花,這無疑是冒險激進的策略,很容易嘗到苦果。
二是重視技術創新。經濟大環境不佳,倒逼互聯網公司以創新之道尋找新的增長引擎,發力技術勢在必行,已成為全行業共識。除了百度、京東之外,阿里、騰訊也開始重倉技術。比如,騰訊Q3研發支出137.30億元,同比增長38.6%,創單季度新高。
有人曾擔心,互聯網公司有朝一日會變成傳統企業。其實,這種擔心大可不必,但為互聯網公司敲響警鐘,確實到了需要改變發展模式的時候,擺脫過去依賴人口紅利的路徑,打造基于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向技術要紅利。
三是升級而非轉型。轉型代表企業放棄一條路走另一條路,我認為企業不要輕易轉型。原因很簡單,轉型意味著企業要放棄好不容易積累的資源和優勢,走上一條陌生且未知的道路,免不了又要經歷從0到1的艱難過程,這樣既不劃算也不明智,存在較大變數。
當然,這并不代表企業要一成不變。相比轉型,企業更應升級,擁抱新模式、新打法、新理念,適當作出改變,時刻保持與時俱進,做更好的自己。不過,話說回來,有時企業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要走上轉型之路。
最典型的例子當屬在線教育,今年7月,“雙減”政策的出臺,使一眾在線教育機構遭受重創,再把重心放在學科類教育上不太現實,只能向素質教育、成人職業教育等領域轉型。這只屬于特例,還是那句話,一般情況下,企業需要的是升級而非轉型,不得不轉型的時候,企業要慎之又慎、穩扎穩打。
事實上,無論是組織調整還是業務調整,都無法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企業要保持戰略定力和充足耐心,做時間的朋友,認準前進的方向不放松、不動搖,才能有效緩解增長焦慮,從而實現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