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三次遇險的白尾海雕再被尋回:疑中毒,跟蹤器被破壞背部有傷
“海雕8號”是一只在2013年底被救助后放飛的白尾海雕,系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幾年來,海雕8號在野外三次遇險,都被及時發現。2016年12月8日,海雕8號第四次遇險,這次它的跟蹤器被棄置在曠野之中。
志愿者在現場發現了被強行拆下的跟蹤器、散落羽毛,還有血跡。大家選擇了報警。
最終在12月13日,海雕8號在吉林省長嶺縣龍鳳湖濕地自然保護區救助站被尋回。一位村民9日中午向該救助站移交了這只受傷的白尾海雕。
然而,“海雕8號”背上的傷口卻沒有合理的解釋,這只猛禽經歷了什么?仍是謎團。

幼年被救助后又三次遇險
猛禽白尾海雕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三年前,一只剛出生的白尾海雕在遷飛過程中,2013年12月在沈陽市于洪區撞上高壓電線被電擊,落到了一個工廠院內。工人用繩子拴住它的一只腳,“囚禁”了起來。由于救助非專業,不到兩個月,這只的白尾海雕腳爪幾乎2/3長度被水泥地面磨損消失,全身還有多處碰傷。
2014年1月,周海翔獲悉了這一情況,他是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科學考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人與生物圈國家委員會委員、沈陽理工大學生態環境研究室主任。
這只白尾海雕被他帶回沈陽猛禽救助中心。周海翔在這里實施了全國首例猛禽接爪手術。治療結束后,周海翔給它戴上了當時最先進的HQBP-3527型衛星跟蹤器,編號為“海雕8號”(又名“巍鵬8號”),并野外放飛。
這是它第一次被人類救助。此后,它每年都在中國和北極間往返遷飛。
周海翔告訴澎湃新聞(www.kxwhcb.com),海雕8號此后多次遇險。

2014年冬季,志愿者們在吉林長春市郊觀測海雕8號時,在其周圍清除了一張巨大的捕鷹網;2015年初,海雕8號又在吉林長春輕度中毒,兩天未移動;2015年12月,盜獵者用豬肉誘捕海雕8號等猛禽,被志愿者及時發現并制止。
今年12月8日晚再次失蹤,尋回后發現背部有傷
2016年12月9日,周海翔發現,8日21時許,海雕8號的跟蹤器的溫度突然下降到-14℃,并且信號一直停留在曠野中。
周海翔說,這很反常。因為跟蹤器緊挨著海雕的身體,溫度應該是在海雕的體溫與外溫之間,一般會在10°-20°左右左右。現在溫度這么低,一定是出事了。
海雕一般待在樹林里,棲息在樹上。但8日夜、9日的跟蹤信號都長時間停在冰冷的曠野里。周海翔有一種不祥的預感,他開始尋找當地的志愿者,并動身前往跟蹤信號最終出現的位置:吉林省松原市長嶺縣西北部。
通榆縣志愿者在現場按照精確定位信息只發現了三處破損的跟蹤器、散落羽毛,還有血跡。大家懷疑這是一起盜獵事件,選擇了報警。
沈陽犬業協會提供了一條具有追蹤經驗的馬犬,參與了搜救行動。
12月13日,就在沈陽志愿者及長嶺縣林業公安再次前往事發地的同時,吉林省長嶺縣龍鳳湖濕地自然保護區救助站報告稱,有村民9日中午向他們移交了一只受傷的白尾海雕。

周海翔向澎湃新聞轉述最初發現這一白尾海雕的村民常亮的說法:8日21點左右,常亮開車經過一條小路時發現了這只大鳥,一動不動。“腳踢一下,鳥才跑一步。”跟蹤器的繩子是常亮和朋友扯斷的。發現地點就是跟蹤信號停留的位置。
“這只海雕都非常警覺,一般離人150米左右就飛走了。能離那么近,踢踢它它才走,說明它的健康狀況肯定出了問題。”周海翔說。那么這只白尾海雕背上傷是怎么來的,是槍傷嗎?
周海翔告訴澎湃新聞,海雕8號背部經清理后的傷口是一個圓形的洞,約一元硬幣大小,一共縫合了四針。
吉林省長嶺縣一家寵物醫院的醫生給海雕8號進行了背部縫合手術,帶著疑問,醫生仔細清理了傷口,并未發現子彈等異物,也沒有發現穿透傷。
據周海翔分析:它可能是先輕度中毒,在這種情況下人才得以靠近,在捕捉過程中跟蹤器綁帶并沒有斷,而是用力過猛,將跟蹤器外觀損壞的同時,跟蹤器將它的背部刺破。
周海翔建議,公眾在發現受傷的野生動物時,一定不要帶走、持有,一定要第一時間報警,向有關部門報告,哪怕是向自己的單位報告,證明非自己盜獵所致。

“海雕8號是幸運的,它受到很多人的關注,每一次都得以死里逃生,但其他的猛禽呢?”周海翔說。
周海翔告訴澎湃新聞,海雕8號目前已被運送到沈陽猛禽救助中心進行治療,它前期有中毒癥狀,疑似進食了有毒的小鳥或鼠類。“每年我們救助上百只猛禽,其中近四分之一系中毒所致。”
“下一次呢,它會遇到什么樣的危險?”他不敢想。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