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如何堵住口岸城市新冠疫情防控漏洞?衛健委強調了這幾點
從內蒙古滿洲里到云南隴川,12月以來,我國新一輪疫情新增本土確診病例主要集中在口岸城市及臨近地區。12月11日下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米鋒在發布會上強調,疫情防控,關鍵抓“防”,重點是守住國門、外防輸入,重中之重是口岸。如何守好國門,發布會強調了這幾點。
為何口岸城市多次“破防”?
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
這個問題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
首先,要判定我們國家現在的本土應該是安全的,去年4月份以來四十幾起疫情,幾乎都是和國外的病例輸入相關聯的,所以境外輸入防控是我們的重點,這一點可能需要明確。
第二,我們國家的口岸、邊境從數量上是眾多的,點多、線長、面廣,尤其是一些陸路口岸,往往缺乏一些天然屏障,給疫情防控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第三,新冠病毒既可以通過人來進行傳播,也可以通過物進行傳播,這種人、物都可以傳播,對防控增加了難度。再者,這種病毒疾病譜真正有顯性臨床癥狀的占比和無癥狀占比的比例,和一般呼吸道傳染病是有區別的,也就是無癥狀感染者占有相當的比例。即使在有癥狀當中,他不會像SARS、鼠疫等疾病,有比較特征性的、明確的癥狀和體征,還有相當一部分是非典型性癥狀,就是輕癥病人。醫務工作者,包括老百姓,也難以識別和發現。同時,這種疾病的傳播途徑是容易實現的,既有呼吸道的傳播,也有接觸傳播,當然也不排除其他的傳播途徑,尤其是可以通過物品和冷鏈進行傳播。針對這種情況,從科學上來說,人類對這種疾病、對這種病毒的了解和認識仍然缺乏,有知識空白點。
綜合以上因素,你就會發現,外防輸入有相當難度,但是外防輸入必須成為我們國家防控的重中之重。
口岸防控還有哪些漏洞?
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長吳良有:
近期我國發生的本土聚集性疫情,都是境外疫情經口岸城市輸入,暴露出一些地方疫情監測預警不及時、高風險崗位人員閉環管理不落實、定期核酸檢測流于形式、交通運輸工具和相關物品消殺不到位、集中隔離場所管理不規范、疫情應急處置不夠科學精準等問題。關于加強口岸城市疫情防控,前幾場的發布會我們已經從完善機制、健全監測預警、嚴格人員管理和加強冷鏈各環節防控等方面進行了介紹。在這里,我再強調一下幾個重點環節:
一是壓實四方責任,明確防控要求。近期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印發了《關于加強口岸城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口岸城市要建立口岸防控專班,落實各項防控措施的職責分工和責任人,做到常態化防控措施全流程、全鏈條落實到位和全面覆蓋,有條件的口岸城市可研究設置疫情緩沖區。
二是嚴格落實高風險崗位從業人員管理。相關人員要嚴格落實“底數清晰、人員固定、規范防護、全程閉環、高頻核酸”的防控要求。
三是嚴格口岸城市人員流動管控。《通知》要求,從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確定口岸城市范圍并公布之日起至2022年3月15日,離開陸地邊境口岸城市人員需要持有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前往陸地邊境口岸城市的人員抵達后至少要進行1次核酸檢測。陸地邊境口岸城市要做好旅游限流、風險提示等工作。
四是提升疫情防控和處置能力。支持防控任務重的口岸城市加強疾控機構、定點醫院、發熱門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集中隔離點等建設,提高流調溯源、基因測序、核酸檢測、集中隔離、醫療救治等能力,確保落實“應檢盡檢、應隔盡隔、應治盡治”的要求。
五是做好民生保障工作。一方面,口岸城市要加強宣傳引導,爭取廣大群眾對防疫措施的理解和支持,動員群眾積極參與并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另一方面,要把民生工作與疫情防控工作同步研究,定期排查生活物資供應的苗頭隱患,及時解決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保障群眾的基本生活,讓我們的疫情防控措施變得更有溫度。
下一步,國家衛生健康委將繼續會同相關部門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加快補齊口岸城市防控短板弱項,毫不放松、科學精準做好“外防輸入”防控工作。
面對奧密克戎變異株,“外防輸入”有何安排?
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長吳良有:
近期奧密克戎變異株的出現,引發全球關注,國家衛生健康委高度重視奧密克戎變異株在傳播力、致病性方面的變化,組織有關單位密切跟蹤奧密克戎變異株突變、傳染性、致病性以及對疫苗免疫效果影響等最新研究,進行分析研判。目前來看,奧密克戎變異株是否比德爾塔變異株具備更強的傳播力和免疫逃逸風險,還需要進一步觀察。奧密克戎變異株不影響我國現有核酸檢測試劑的敏感性和特異性。而且我國監測體系具備及時發現奧密克戎變異株輸入病例的能力。
下一步,國家衛生健康委將嚴密跟蹤奧密克戎變異株在全球的流行趨勢,繼續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總體策略,嚴格落實入境人員和貨物管理,嚴防奧密克戎變異株的輸入和傳播,加大對奧密克戎變異株的研究,為我國精準化防控和疫苗研發等工作提供科技支撐。
關于對奧密克戎變異株的科學認知、流行風險,也會及時向社會公布。廣大群眾應該繼續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堅持科學佩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等有效的防控措施,共同抵御新冠病毒變異株帶來的風險。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