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馬特·達蒙:《長城》是一部很不錯的“爆米花電影”
之前參加了一個獨立動畫的藝術展。穿過諸多閃閃爍爍的視頻影像,展廳的一角陳放了一個大玻璃櫥,里面是一幅長到看不到邊緣的卷軸。該展品名為《鯨邦實習共和國》。卷軸里詳細畫著這個想象的 “共和國”中的動植物和錢幣、國徽等的樣子。
這是這次動畫展中唯一的“靜物”,但它是對“動畫”最富啟示性的闡釋。
浩如煙海的視頻浪潮中,每人各取一瓢飲,有的人享受消磨,有的人希望解惑,只是多年以后再想起某部電影,所有流質的動畫于我都變得靜止。想不起前后的情節,只記得一些“決定性瞬間”。
比如《了不起的蓋茨比》里,一水之隔的綠燈閃爍的畫面,是那個時代看似就在眼前、實則遙不可及的美國夢的隱喻。

提到馬特·達蒙,不太記得他在諜戰、太空大片中的樣子,但卻清楚地記得他在《心靈捕手》里的樣子。他毫不遲疑地寫著某些算式,眼里透著一股堅定和倔強。晦暗的童年,給了他堅硬的軀殼和對世界敵對的姿勢。

無他,這樣的經歷就應該淬煉出一個這樣的姿態。
12月7日,筆者第一次見到馬特·達蒙,他鬢角有白發,微胖,顯得有些沉默。
他沉默地低頭坐在屋子中間的椅子上,右手揉著左手無名指上的戒指。不回答問題時,他就那么低著頭,不說話。
然而,他的沉默和言語間的坦誠,依舊和年少時如出一轍。
“張藝謀是我最想合作的導演之一”

《長城》是馬特·達蒙第一次和張藝謀合作。
影片中,他飾演的威廉·加林是一位雇傭兵,很小的時候就被俘被迫參軍,誰付他錢,他就為誰賣命。種種機緣巧合之下,他和中國士兵站在了一起,共同對抗兇獸饕餮,保衛一方安定。

馬特·達蒙談道,最初關注張藝謀是25年前,當時張藝謀導演了《大紅燈籠高高掛》,這個極具東方意象和色彩的電影讓張藝謀在西方世界嶄露頭角。
“之后他又有很多電影在美國上映了,包括《英雄》《十面埋伏》等。我看過很多他的電影,也很仰慕他,一直以來都很希望能跟他合作。我有一張列表,上面列出了我最想合作的導演的名字,他是排在最前面的幾個導演之一。”馬特·達蒙回憶道。
《長城》中的“無影禁軍”,以五獸——熊、鶴、虎、鷹、鹿命名。 “你從這部電影的每一個鏡頭里都可以看到張藝謀的風格。他把守城的士兵分成了不同顏色的五隊,他很清楚每個顏色代表的是哪個軍隊,以及這個軍隊的具體任務。這部電影的視覺觀感相當宏大,僅僅看5分鐘你就能感覺到這是一部張藝謀風格的電影。”

除了一眾明星,《長城》還有一個主角——饕餮。
“我第一次見張藝謀的時候,他讓我看了一張很大的饕餮的圖片。我只知道圖片是怎樣的,但是演的時候并沒有一個大怪獸在那兒,就只有一個穿著綠衣服的人跑來跑去。所以我必須得裝得很害怕。”馬特·達蒙說。
他也談及喜歡張藝謀的一個原因是他善于操控宏大場面:“我喜歡用實際的鏡頭和場景。我合作的很多導演都希望盡可能用鏡頭來捕捉畫面,他們都不喜歡用計算機后期繪圖。張藝謀用很多實際的人來演,這使得電影看起來很宏大。因為你能看到五百個人統一地移動,簡直像北京奧運一樣,這特別有趣。”
其實反觀馬特·達蒙的星路,他演的很多電影都以場景宏大取勝。雖然他出名是靠著一部很文藝的、探索心理與精神性的《心靈捕手》,之后塑造得比較成功的、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有犯罪電影《天才雷普利》中的殺人犯。

這類藝術性電影印證了馬特·達蒙在演技上的精準拿捏。不過,馬特·達蒙主要還是在宏大命題、商業電影上開疆拓土,例如《拯救大兵瑞恩》系列、《星際穿越》、《火星救援》等。
“我們到底要花多少錢來救你這一個人?”
《拯救大兵瑞恩》中,美國陸軍參謀長特令前線組織——一支八名精兵組成的小隊,冒著槍林彈雨去救“馬特呆萌·瑞恩”。
《星際穿越》中,“馬特呆萌·曼恩”謊稱自己所在的星球宜居,忽悠男女主角穿越幾萬光年去救他,還想開著人家的飛船回地球見家人。
《火星救援》中,“馬特呆萌·沃特尼”在一場沙塵暴之后與團隊失聯,他愣是靠著寫日記、種土豆、發射求救信號支撐著過了549天,然后國家搭空間站,派飛船、探測器等設法營救他。
美國人民算了一賬:為了救“呆萌”,美國已經花了兩千億!這個結論也被整合成郵件,發給了馬特·達蒙本人,郵件的標題是:《我們到底要花多少錢來救你這一個人?》
其實不光救“呆萌”要花很多錢,設法殺他也消耗了美國不少人力物力財力。比如已經拍到第五部的《諜影重重》。“馬特呆萌·伯恩”作為男主角,患有極端記憶喪失癥,片中,他主要負責逃避美國中央情報局的追殺并順便搞清楚自己是誰、為什么被追殺。

在《長城》中,“呆萌”與佩德羅·帕斯卡飾演的佩羅·托瓦爾為盜取火藥來到中國,機緣巧合下進入了神秘的長城無名關。然后吃著火鍋、開著車的“呆萌”,突然就被怪獸給劫了。原本貪圖錢財的“呆萌”痛定思痛,決定和我國邊防戰士一起打怪。

采訪中,馬特·達蒙開心地表示終于有一次沒拖后腿了:“之前聽大家說,為了救這個家伙我們到底還要花多少錢!這次我能去救別人,我感覺挺好的。”
“這是一部很不錯的‘Pop corn movie’”
“如果我和你談論戰爭,你會向我大拋莎士比亞,朗誦‘共赴戰場,親愛的朋友’。但你從未親臨戰陣,未試過把摯友的頭擁入懷里,看著他吸著最后一口氣,凝望著你,垂死向你求助。
如果我問你何為愛情,你可能只會吟風弄月,但你未試過全情投入、真心傾倒,四目交投時彼此了解對方的心,好比上帝安排天使下凡只獻給你,把你從地獄深淵中拯救出來。
……
你并沒有體會過‘失去’的真正意義……因為只有在你愛某人甚于自身時才會領悟。我懷疑你從未付出過這樣的愛。
現在我看著你,眼前所見并非一位聰敏、自信的男人,而是一個無恥狂妄、內心恐懼的孩子。”
這是《心靈捕手》中,肖恩和威爾(馬特·達蒙 飾)在公園中促膝長談的對話。

《心靈捕手》的劇本,正是當時剛出道的馬特·達蒙和本·阿弗萊克合作編寫的,這個劇本的雛形是馬特·達蒙大學時未完成的獨幕劇作業。劇本后來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讓他們名聲大噪。
馬特·達蒙不止在一個場合談到過本·阿弗萊克,達蒙在十歲時就和八歲的本·阿弗萊克相識。
采訪中,他談道:“本·阿弗萊克曾經跟我說‘你得看到我提的那些好建議有多好,而不是僅僅關注我的壞建議有多差勁’,我覺得這甚至已經成了我們的工作哲學了。你應該盡量多提建議,這并不妨礙導演作為最后的決策者,最終決定采用何種建議。所有我合作過的導演都希望得到盡可能多的建議。如果我提出了10條建議,但是導演只采用了其中1條,那也是很好的。我們也不會糾結于他還有9條沒有采用。”
除了大段大段對人生的探求和揭示,達蒙對所飾演角色的拿捏也非常精準。印象深刻的是肖恩和威爾說了十遍“It’s not your fault”。威爾從第一次時的隨口答應,到之后的聳肩、撇嘴,再到欠身站立、正視、暴怒、動手,及至最后的痛苦、擁抱,在一次次提問的指引下, 漸漸敢于直面童年經歷和自己的人生了。
達蒙有足夠的天賦塑造好一個角色,但他并沒有止步于文藝電影,他之后的演藝經歷,大家看到更多的是他在巨制大片、商業電影上的野心。

包括這次的《長城》。
他很清楚中國群眾的重要性:“中國的觀影群體很龐大,而且還在增長。在2-5年內,這個群體的數量甚至可能超過美國的觀影群體。這就是為什么很多好萊塢電影開始想方設法吸引更多的中國觀眾,因為他們不能忽略這樣一個巨大的市場。我覺得《長城》里的元素會吸引很多中國的觀眾,當然也會有很多美國觀眾喜歡。”

最后,奉上“呆萌”的寄語:“我很喜歡這部電影,這是一部很不錯的‘Pop corn movie’(爆米花電影),它的場景很弘大。我也希望它會被美國觀眾所喜愛。我覺得這個故事很有趣,如果我是小孩的話,肯定會喜歡這部電影的。”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