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諾貝爾獎獲得者山中伸彌教授辭職記
原創 當番小編 亞通社速報
2012年,諾貝爾醫學獎授予了日本京都大學教授山中伸彌,當晚接到獲獎通知電話時,山中教授正在家里修洗衣機。
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給出的授獎理由,是因為山中伸彌教授發現了iPS細胞。
iPS細胞又被稱為“萬能細胞”,它最大的優勢,是能夠再生人體器官。簡單地說,1個人腎臟壞了需要換腎,不再需要等待別人的捐贈,只要取幾個自己的細胞去進行iPS細胞的培殖,就能再造一個自己的腎換上去,保證以后身體器官“壞什么,補什么”,讓身體機能永葆青春。
當然,這只是iPS細胞的理論原理。
山中伸彌教授出生于1962年,獲得諾貝爾醫學獎時,還只有50歲。畢業于神戶大學醫學部,在大阪市立大學獲得醫學博士學位。后留學美國加州大學,開始從事iPS細胞的研究。

山中教授還是一位馬拉松長跑愛好者
回國后,誰都不把他的iPS細胞研究當回事,世界醫學界也沒有重視這一新細胞的研究,在四處碰壁的情況下,山中先生患了抑郁癥。
2003年,他遇到了日本國立科學技術振興機構理事長沖村憲樹先生,在沖村理事長的理解與支持下,世界著名的免疫學專家、大阪大學第14代總長岸本忠三教授專門對山中先生進行了面試,結果,山中先生的專業研究精神與初步成果感動了岸本教授,岸本教授說:“雖然覺得這一研究不可能順利,但還是很佩服他的魄力。”
于是,山中先生獲得了科學技術振興機構長達5年、總額為3億日元(約1680萬元人民幣)研究經費的支持。
2006年8月,已經成為京都大學再生醫學科學研究所教授的山中先生和他的助手們在美國學術雜志CELL(《細胞》)上發表了一篇論文,宣布通過在老鼠的胚性纖維芽細胞中導入4個因子,制作出了人工多能性干細胞(iPS細胞)。這一篇論文,轟動了世界醫學界。
此后,山中教授利用iPS細胞先后再生出人體皮膚、眼膜等。
因為iPS細胞的最先發現與深入研究,山中教授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他也成為世界iPS細胞的研究權威。

山中教授獲得諾貝爾醫學獎時情景
如今,日本的iPS細胞已經進入了臨床治療的實驗階段,利用iPS細胞制作的眼膜,已經令失明者獲得了光明(日本理化學研究所主導)。利用iPS細胞培殖出的神經細胞,已經令癱瘓者站了起來。千葉大學、早稻田大學、慶應大學、大阪大學等,利用iPS細胞治療帕金森病、治療癌癥、治療心臟病等,均取得了很好的臨床實驗成果。
但是,作為世界iPS細胞研究的領軍人物,山中教授對于iPS細胞的研究成果,不僅感到不滿意,而且充滿了危機感,他感到,iPS細胞研究遇到了許多的瓶頸,不僅僅是研究經費不足的問題。
從2010年開始,山中教授擔任了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所長,一當就是12年。
今年已經59歲的山中教授,覺得自己的責任,不是當所長,而且應該在iPS細胞的基礎研究上,盡快尋求新的突破。
日本優衣庫公司創始人柳井正先生一下子資助了他100億日元(約5.6億元人民幣),希望他研究出能夠造福人類的新成果。
為此,山中教授近日向京都大學遞交了一份辭職報告,決定辭去所長的職務,作為一名研究員,集中精力從事iPS細胞的深入研究。

京都大學已經成為世界iPS細胞研究的最高地
山中教授已經推薦了高橋淳教授接替他的所長職務。山中教授在教授會上說,高橋教授使用iPS細胞進行帕金森病的治療,已經取得了關鍵性成果,并進入了臨床試驗,他是最適合擔任所長的人。

將在明年3月正式就任新所長的高橋教授
山中教授是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的一面旗幟,雖然教授會上,教授們對于山中教授的辭職表示了極大的遺憾,但是,也表示理解他專心于學術研究的意愿,為此贊同高橋教授擔任新的iPS細胞研究所所長。
山中教授的辭職,或將給iPS細胞研究帶來新的驚喜!
原標題:《諾貝爾獎獲得者山中伸彌教授辭職記》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