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016全國外國哲學“兩會”珠海召開,研討政治哲學與現實


中國現代外國哲學學會理事長江怡在致辭中指出,今年年會以“政治哲學:理論與歷史”為主題,既充分體現了學科特色,從哲學史維度去考察西方政治哲學的發展及現狀;也體現了時代特色,政治哲學以及與政治相關的現實問題,越來越成為當下的重要議題,我們生活中面臨的許多困難和問題,或多或少、或近或遠都與政治哲學有著密切關系。因此,對政治哲學的討論,也會在很大意義上推動我們對現實政治問題的考量。



在接下來的大會主旨報告環節,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研究員、中華全國外國哲學史學會名譽理事長王樹人,以“門外‘政’談——學術隨筆”為題作大會發言。他指出,古有亞里士多德“人天生是政治的動物”之定義,今人也能切身感受到時時生活在政治的包圍中,即使不專事學術研究,每個正常生活條件下的人或多或少會對政治有所思考。
王樹人表示,來到中山大學自然會想起陳寅恪,陳先生提出的獨立人格與自由思想,和1949年以來中國知識分子的命運密切相關:要堅持獨立人格、自由思想,就要經歷種種苦難甚至犧牲。而王樹人強調,獨立人格與自由思想,事實上并不只是對知識分子的要求,而應該推及全民,也就是啟蒙。他還向大家推薦了兩位他最欣賞的學者,一位是周有光,一位是資中筠,建議大家閱讀他們的作品。
發言中,王樹人提到了近年國內學術研究的熱點之一:阿倫特的極權主義研究。整個二十世紀人類最大的災難,公認是由德國法西斯和日本法西斯造成的。而事實上,形形色色的極權主義造成的苦難不止前兩者。對權力實現了最極端的掌控,就是極權主義。極權思想在中國近現代很普遍,是最值得中國學者研究的主題之一。
王樹人總結指出:歸根結底,制度革新才是真正的改革。只有制度改變了,才會有新的文化、文明、藝術乃至思想、觀念、人格。



第二位進行大會主旨報告的,是吉林大學哲學系教授姚大志,他長期研究政治哲學和正義理論,發言主題是“制度正義的理念”。姚大志注意到,尤其2000年以來,中國社會無論是民間還是學界,特別是最近幾年的政府文件中也出現了“公平”、“正義”這樣的詞匯,作為執政想要實現的目標之一。
他認為,“正義”一詞本質上是個程序性的觀念,缺乏內容,不同時代可以賦予其不同內容。由什么來決定“正義”的實質性內容呢?由每個時代認為最重要的政治價值決定。而現代社會,最重要的政治價值是自由和平等。前現代的社會制度都是等級制的,除了少數享有特權的貴族之外,大多數人既沒有自由,也沒有平等。
姚大志分析,社會正義的實質是自由和平等的制度化。換言之,只有變成可以操作的法律、政策、規章,自由和平等的價值才可能實現。具體來說,自由的制度化體現為權利,平等的制度化體現為民主。而為了保障權利和民主,為了保持一種程序正義,還需要一個前提,即法治。
姚大志理解的制度正義,包括三個層面:第一個層面,也是最重要的,是實質正義,由自由和平等這兩大價值構成;第二個層面是程序正義,是通過民主的過程來保證的;第三個層面是形式正義,意味著對規則的遵守,即法治。他認為在中國的政治制度建設中,法治是第一位的,保護個人權利處于第二位,最后是各級政府的民主。

北京大學靳希平在作大會主旨報告“Heidegger's Conception of Being-with (Mitsein) and his Simple Designation of Social and Political Reality in the Black Notebooks”。
隨后,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靳希平作了英文報告“Heidegger's Conception of Being-with (Mitsein) and his Simple Designation of Social and Political Reality in the Black Notebooks”,中山大學珠海校區哲學系教授郭峻赫(Jun-Hyeok KWAK)的主旨發言主題為“Reconsidering Classical Republicanism: Reciprocal Nondomination as a Regulative Principle”。
在提問環節,清華大學哲學系教授黃裕生向王樹人提問:“您剛才提到制度改革之后才有新思想、新文化,但進行政治改革恰恰需要新思想和新文化。當前全國各地都有轟轟烈烈的‘國學熱’,您作為對中國傳統文化也有深度了解的學者,是否認為國學中有促進變革發生的思想?”
王樹人回答指出,中國的“傳統文化熱”已經很多年了,現在一浪比一浪高的樣子,但“實際上這是虛熱,發燒的熱,不是正常的熱。不排除其中也有真正的學者想從中國傳統文化中闡發新的內容,但很多人是隨風向轉舵,所謂“與時俱進”,至于具體“進”到哪里,很值得懷疑。要想從中國傳統文化中開出新的、推動制度改革的因素,是很難的。臺灣的新儒家像牟宗三他們也曾努力嘗試,最后還是要借鑒它山之石,就是西方的制度文化。”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