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很可惜,《蝸牛》沒有打我的臉,《秦明》也差了那么一口氣
《如果蝸牛有愛情》(以下簡稱《蝸牛》)和《法醫秦明》(以下簡稱《秦明》)這兩部刑偵劇最近都完結了,之前我給自己挖了坑,說對于這兩部劇的評價,還要看后續的展開,現在可以好好聊一聊了。
關于《蝸牛》,我之前說過它最大的問題就是“虛”,乍看之下精細的服飾道具、拍攝編排、邏輯細節,圍繞的卻是一個不足夠優秀的故事內核。當時的我希望這劇到后期能打我的臉,現在看來并沒有。
隨著“葉梓夕案”的偵破,《蝸牛》的暗線終于浮出了水面,也牽出了最終boss“黃金蟒”。之前幾個案件的線索終于開始交織,拼成了最終案件的蛛絲馬跡。這個結構確實不錯,但可惜的是,填充在里面的內容卻撐不起這個框架。
首先,《蝸牛》案件偵破主要靠“兩大件”,女主的猜想和萬能的男主。女主拼命用她的“專業知識”進行著漏洞滿滿的“側寫”。




混亂的女主邏輯和不愛發言的男主,一起引導了每一次的案件偵破,作為觀眾的我都很難產生一條清晰的邏輯線,線索和邏輯十分細碎,需要用力的進行梳理才能勉強理順。
主演們還經常會表演“茅塞頓開”式表情,讓我去猜她到底茅塞頓開了什么,可是我,可能智商有限,經常猜不到。比如,第九集女二號突然從床上驚起,想起了一些線索……


朋友對這個劇的評價是“半死不活”,雖然言重一些,倒也抓到了要害,王子文的表演就差不多是這樣,她極力想跳出“曲筱綃”,卻完全被束縛住了手腳。

除了以上軟件問題,《蝸牛》的硬件確實值得夸獎,可以說一切都很完美,對于刑警生活的還原也得到了許多業內人士的肯定。只是在攝影和剪輯上,導演對于航拍和長鏡頭的熱愛,有時候好像有點過了……

再說到《法醫秦明》,我倒是覺得漸入佳境。劇集開頭的幾集,所有人都端著,特別是主角秦明。劇組強行給男主加持的“我不合群·奇葩怪人·專業天才”人設,一點都不討喜。
到了電視劇的中段,張若昀似乎摸到了一些感覺,對于男主角有了一些自己的詮釋,加上人物背景的補充,人物算是勉強立起來了。

在情節上,相比《蝸牛》,《秦明》的破案過程證據充足,線索鏈清晰,邏輯上也更為通順,沒有跟觀眾打什么“啞謎”,這自然要歸功于原作者的專業背景。
但問題還是存在的,男主光環是沒那么夸張了,結果卻是女主角的光環,有點猛烈。她不但法醫痕檢專業知識過硬,鼻子靈敏到有了“人形警犬”這個外號,出現場幾乎次次都能一擊即中嫌疑人。

比《蝸牛》稍晚,《秦明》的劇情在第15集正式進入了最終的主線劇情,秦明的身世揭曉,他開始追查自己父親的案子。接下來的幾集質量不錯,秦明對知情者的排查,對案情細節的把握,很好地營造了層層深入,抽絲剝繭的感覺,直至秦明被陷害,劇情進入高潮。而另一邊,同伴們好不容易找到的證據卻又再次指向秦明,這又進一步帶動觀眾情緒,推動劇情。
可惜啊可惜,臨門一腳,最后的兩集實在沒有辦法讓人滿意。女主無意間發現的一種可能,迅速確定了嫌疑人,洗脫了秦明的嫌疑。接下來又上演了“女主被綁、男主救人”的老掉牙套路。

在推理排查這些軟件上,《秦明》是優于《蝸牛》的,畢竟原作擺在那。在硬件上,《秦明》的細節確實拼不過正午這個處女座團隊,但是在對案發現場和法醫解剖日常的還原上,我也確實感受到了團隊的誠意(雖然后期看的都是馬賽克……我就不上圖了)。
其實,在蕓蕓國產劇中,這兩部確實算近期還不錯的電視劇,算是達到了基本線。在立意上,《蝸牛》著重表現了刑警的生活,后期表現的是比較宏達的家國感。《秦明》則還原了法醫的生活,擅長于從日常的案件中表達對人性和命運的思考,也算各有所長,大家可以各取所需。
最后,關于《蝸牛》第九集女二號發現的線索,我想了好多可能,但都沒法確認……如果知道答案的請告訴我,在線等,挺急的……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