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對話深創投倪澤望:新信息技術投資機會在數字新基建與數智化應用
“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的投資機會,我們認為主要在于以下兩個方向:一是數字新基建,二是數智化應用,”在12月2日首屆BEYOND國際科技創新博覽會開幕式后接受包括澎湃新聞在內的媒體采訪時,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倪澤望開門見山回應道。
深創投成立于1999年,是國內最早成立的風險投資機構之一,在硬科技領域投資成果豐碩。截至目前,深創投累計投資項目1350個(含不同輪次),累計投資資金755億元人民幣,管理基金規模4000多億元人民幣,所投資企業累計上市201家,其中有26家在科創板上市,約占整個科創板上市公司總數的7%;62家在創業板上市,約占創業板上市公司總數的6%。

倪澤望在開幕式主題演講中介紹到,新一代信息技術行業科創板累計上市公司125家,其中半導體企業30家,核心電子元器件及設備企業29家、新興軟件企業29家、下一代通信設備企業13家、其它24家,總市值超2.5萬億元。新一代信息技術行業在科創板平均市值約204億元,平均市盈率122倍。
他認為,包括5G、大數據中心等數字基礎設施的建設將促進新興基礎軟硬件的快速發展,同時,這些數字新基建的支撐又將加速生產、生活的數字化和智能化。
“生活中,比如說5G、VR/AR等技術能深度改變人們的購物、社交、娛樂等方式,有望形成新的商業業態;利用數字化手段實現的政務數據治理,將進一步便利居民服務,提升民生服務和社會治理水平。生產方面,像工業互聯網、SAAS軟件等大幅提高了生產效率,工業數智化可以說國內還處于起步階段,未來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倪澤望對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表示。
除了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倪澤望還詳細介紹了智能制造、醫療健康、新能源/新材料領域深創投的投資思路。
智能制造:關注轉型升級和國內國外雙循環背景下的投資機會
智能制造也是深創投的重倉板塊。科創板累計智能制造上市公司64家,平均市盈率是59.7倍,“比信息技術要低一些,但較其他行業板塊還是要高。總體來看,傳統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培育了一批具有‘高附加值’的科創企業,使得行業在資本市場的認可度得到了顯著提升,”倪澤望談道。
在倪澤望看來,智能制造領域有兩條值得關注的投資主線:一是制造業轉型升級,二是國內國外雙循環下的國產化。“轉型升級方面,是從以前解決‘有沒有’的問題,過渡到現在解決‘好不好’的問題。我們認為能夠幫助企業實現設備智能化、產線柔性化、運營數字化等轉型的企業能夠獲得很大發展空間。”
在國內國外雙循環下的國產化方面,他認為過往中國制造依靠更快的響應,更優的服務、更低的價格占領了國際市場,而最新的趨勢是企業利用雙循環歷史性的導入和迭代機會,依托龐大內需,以新技術、新工藝來提升生產智能化水平,塑造品牌壁壘,持續夯實中國制造的品牌競爭優勢,打造走向世界的新名片。
醫療健康:關乎民生福祉的長青板塊
醫療健康關乎民生福祉,因此倪澤望將其定義為抗周期的長青板塊。他介紹到目前科創板醫療健康行業累計上市公司79家,其中醫療企業32家,體外診斷企業17家,醫療器械企業10家,醫用耗材企業13家,生物技術企業7家,總市值約1.2萬億元,平均市值約154億元。在科創板上市“標準五”的支持下,有10家未盈利醫療健康企業上市,均為創新藥企業,是科創板按該標準上市最多的行業。科創板醫療健康行業平均市盈率為82倍。“可以說科創板給那些致力于打造國際領先創新藥的企業非常大的支持發展空間。隨著行業從‘跟隨仿制’到‘自主創新’,再加上科創板政策的支持,醫療健康行業進入發展快車道。”
倪澤望也具體談到了醫療健康領域的投資機會——“技術創新引領+患者群體增加+醫療消費升級”。倪澤望認為,中國的醫療健康產業正經歷從仿制改進、跟隨創新到首創的階段,進入以技術創新為核心競爭力的時代,“在全面集采背景下,醫療健康企業必須直面創新升級的挑戰。在國際化視野下具有差異化產品的創新藥公司才具有長期投資價值”。
在醫療器械領域,他認為國產醫療器械中低端的相對多一些,已經全面完成了國產替代。怎么樣慢慢地去提高高端醫療器械的國產化率,還有很多產業發展的機會和投資的機會,
新能源/新材料:大勢所趨、增速可期
談到新能源/新材料板塊,他表示“在雙碳的背景下,從全球利益共同體角度、人與環境長期可持續和諧發展角度,新能源/新材料板塊的發展是大勢所趨,且增速可期。新能源/新材料項目在科創板的表現也非常好,平均市盈率達到70倍。深創投在這一行業的布局也非常多。”
新能源及新材料板塊近期熱度極高,是每個投融資峰會必討論的熱門投資領域。但熱度增加同時也帶來了行業整體估值偏高、較難找到合適標的項目的問題。對此倪澤望表示,“在產業鏈上的薄弱環節以及可能實現技術突破的領域,仍潛藏早期投資機會。”
他介紹目前深創投在此行業領域重點關注雙碳背景下的能源結構升級,包括新能源汽車領域、儲能行業領域、氫能領域等。“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領域,我們主要關注后補貼時代,市場和技術驅動帶來的投資機會,包括新型電池材料技術、電池回收、車與電網的能源互聯等,”倪澤望表示。
在儲能行業,隨著光伏、風電等可再生能源并網的比例逐年增加,儲能需求將迎來爆發式增長。倪澤望認為,新型儲能近年來產業化落地加速,未來將在電力市場中發揮重要作用。
在氫能方面,當下的發展則集中在完善整個產業鏈,包括氫能的制取、儲運、加注和燃料電池應用等等,“方方面面需要作為一個整體來進行優化完善,從而降低成本,在更大范圍內推廣使用。”
尋找優質投資標的方法論:優秀的團隊總能帶來驚喜
投資領域有一句廣為流傳的話叫做“風口上,豬也能飛起來”,這表達了投資人對于賽道的關注。但在被記者問及挑選投資項目的標準時,倪澤望卻更多展示出了對創業者團隊的關注。他說優秀的創業者千人千面,各有各的特色,但有些共性特點,比如勤奮、學習能力強、韌勁足,能夠隨著環境的變化不斷學習、調整,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這背后是對當下不斷變動、充滿不確定性環境的思考,其中的邏輯是“市場變化急劇,好的項目很難是永恒的,但好的團隊隨著經驗的積累能力會越來越強”,倪澤望闡述道。
此外,他介紹了深創投的“打法”。 “我們會對每個產業繪制非常詳細的樹狀圖譜,每個樹枝上有很多枝葉。所以采哪片葉子,怎么樣去找,實際上就要去研究,找每一個細分行業的潛在龍頭企業,我們不會選擇把一個熱門賽道的前五名都投的方式。”他表示深創投更注重梳理產業鏈條中的薄弱環節以及尋找技術突破的一些方向。
據介紹,深創投目前投資的近1200家企業本身會互相形成供應鏈的耦合關系,這也是其投資生態圖譜的構建。
提到目前過熱、估值過高的賽道時,倪澤望認為這實際上不利于行業的技術進步和場景落地,“比如元宇宙是未來的一種發展方向,但它真正形成價值還需要時間。如果把泡沫吹得特別大,投資人資金進入后尋求回報時,企業就會承擔巨大的壓力,因為它是需要循序漸進、長期培養的。當估值過高時,新一輪融資就會很難,而降估值更會面對來自上一輪投資者的壓力。反而估值便宜一些,等出現進步了逐步提高估值,按這樣循序漸進的方式更有利于企業的良性發展,”倪澤望闡釋道。
對于當下充滿不確定性的外部環境,倪澤望有比較樂觀的看法,他認為雖然有很多困境,但這同時驅動了中國的一些核心技術行業發展,比如當下中國的半導體行業。
對于這個領域的投資,倪澤望對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表示, “相對成熟的、最好的標的,肯定是已經流片有大廠訂單的,這時候就要考慮另外一個問題,即怎樣營造好的生態,幫這些企業去賦能、去拉訂單。還沒有流片的,就存在很大風險,那么只能判斷這個創始團隊如何、對他們的未來進行預期和判斷。更細節的,也要考慮有沒有侵犯別人的知識產權。這個產業本身就對投資人的專業性有極高的要求。”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