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專訪民國漫畫家劉元之子劉小林:南京版“三毛流浪記”的故事

鄭薛飛騰
2016-12-05 16:48
來源:澎湃新聞
? 翻書黨 >
字號

一本日記,是一個時代的縮影。一幅漫畫,是物質匱乏年代里對現(xiàn)實最生動的寫照。

2016年10月,民國時期的《小克日記》漫畫集,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可以說是一次“再發(fā)現(xiàn)” 。作者劉元這一為民國時期報刊《南京晚報》長年供稿的作品,以漫畫日記的形式,每日通過報紙形象地記錄著當時的社會、時政及市民生活。作品從1936年起在《南京晚報》上登載,直至1949年南京解放晚報停刊,歷時13年。隨著作者與南京市民因抗日戰(zhàn)爭內遷、逃亡和戰(zhàn)后返都,反映了這一以當年首都南京為代表的歷史史實。作品常及時針對社會不良現(xiàn)象和普通市民關心的熱點話題,予以評論和辛辣的諷刺。例如,一篇在當年《南京晚報》與市民每天溝通的專欄“克先生的電話”中,主編克先生和一位市民的對話:市民問“克先生,我們這里的大街小巷,路燈不明、道路不平,官老爺為什么不管?”克先生回答“因為官老爺坐的汽車,從來不走大街小巷。”它反映出正直報人對社會本質的揭示與道義的擔當。 

《小克日記》畫了些什么?同樣是反應市民生活的系列漫畫,為何“三毛”能夠流傳至今,“小克”卻要“再發(fā)現(xiàn)”?作者劉元為創(chuàng)作這一系列作品又經(jīng)歷過怎樣的風險?11月19日,筆者受澎湃新聞(www.kxwhcb.com)之托在南京專訪了作者劉元之子劉小林,同他談談這本“平凡”畫作背后的不平凡故事。

澎湃新聞:您父親從什么時候開始給報紙畫插畫、漫畫?這套漫畫為什么叫《小克日記》?《小克日記》畫些什么?

劉小林:父親十幾歲的時候到上海美專學畫,學生時代就與同學組織“黑貓漫畫社”,針砭時弊。畢業(yè)后,回到南京任夫子廟小學美術老師,業(yè)余給報紙畫插圖。《小克日記》是他的代表作,當年南京人天天都可以看到,印象非常深。由于那時報紙上圖很少,連照片都少,老百姓又多文盲,而圖象化的《小克日記》,每天為他們解讀新聞和了解國事、民事,感到不可少。畫中的內容都是當時的民生和社會情況,比如說,對當年國民政府選舉,投票中的買賣、仗勢強制等黑幕,漫畫就及時予以揭露。還有,在民國正史中看不到的內容,如民政部曾經(jīng)發(fā)文,要尊重勞動者,車夫、農夫都不許叫“夫”了,這樣的新規(guī)定,其實只是表面文章,也被記錄下來,彌補了正史的闕如。

澎湃新聞:為什么叫《小克日記》呢?“克”有什么特別的含義?

劉小林:之所以叫小克,是因為1936年,他給《南京晚報》每天都出的《克先生外傳》專欄配圖,內容是以穿著馬褂,戴著瓜皮帽的專欄主編黃近青為原形的“克先生”,作為老南京人的典型形象,通過他反映當時南京人的日常生活和社會狀況。“克”在南京話里是“這個”的意思,“克先生”就是這個先生。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1937年11月,侵華日寇進逼南京,《南京晚報》遷往重慶,我父親也帶著一家人,隨著南京難民逃往內地。開始在桂林,再轉入貴州,在此途中,父親背著病重的母親,手牽時年尚不足5歲的我,步行至都勻的途中,母親去世于父親背上,只能以蘆席裹身,葬于荒野。逃達重慶后的次年,父親憤筆將逃亡途中親歷的葬妻等慘景,再現(xiàn)于所舉辦的畫展,轟動了山城。在此期間,他以《克先生入川記》,在重慶版的《南京晚報》刊載,每日畫些南京人入四川的生活,以及抗戰(zhàn)時內地的社會現(xiàn)實。1945年抗戰(zhàn)勝利,《南京晚報》遷回故地,仍向尚未回南京的劉元約稿,把南京發(fā)生的新聞情況告訴他,在重慶畫了寄回南京。1946年,我們闔家回南京,父親感到隨著時代改變,南京人的形象不應再穿馬褂、戴瓜皮帽,也得變,因此就以西裝革履的“克先生”新一代,“小克”和《小克日記》,繼續(xù)每日記述當年的南京平民生活,還以組畫“周末畫刊”報道和展現(xiàn)一周所發(fā)生新聞,反映當年以首都南京為代表的社會現(xiàn)實。此間,他還同時每日給《南京人報》,畫以著名報人張慧劍為原型的《五爺外傳》,記述公務員階層人的處境與生活。

《小克日記》

澎湃新聞:那他的工作量其實很大,算下來,從抗戰(zhàn)前到戰(zhàn)后,畫到什么時候呢?題材不會重樣嗎?

劉小林:你會覺得他不容易,怎么能在教師本職工作以外,長年每日要給報社提供一篇甚至數(shù)篇畫稿。這一是因為他作為一個教師,當時工資低微,迫于生存壓力,需要稿費才能維持家人,包括寄住在我們家親戚人口的生活。二是他祖輩生活南京城南,朝夕與平民相處,非常親近老百姓生活,有著無盡的創(chuàng)作源泉,甚至還有人給他寫信,提供材料,成為他們的代言,不缺題材。如南京過去有火爐之稱,夏天很熱,夜里家中無法入睡,人們都睡在馬路旁邊地上,他會畫;南京春秋氣溫天氣變化大,一天如四季使人難以適從,有人穿皮襖,有的人穿的單衣,這“二八月亂穿衣”的南京俗語,他也畫。還有,到了春天動物發(fā)情人談戀愛……這些接地氣的題材他都會畫。更主要的是,他對家鄉(xiāng)和父老鄉(xiāng)親的情感抒發(fā),以及與著名報人“三張”——張恨水、張慧劍和張友鸞,通過報紙媒體對時弊的揭露、真理的共同追求與對社會的責任。《小克日記》畫至南京解放之后的幾天,直到《南京晚報》停刊。最后一期是1949年4月28日,畫中的小克看到窗外太陽出來了,屋里的電燈也亮了,手舞足蹈地歡呼“光明了!”圓滿地結束了多年來的心酸日記。父親本職是教師,白天要上班、上課,每天給報紙發(fā)表的畫稿,都是晚上在家里的辦公桌上畫,有時一次預先畫好幾張,等報社來拿,我那時候還小,會在旁邊看。

《小克日記》描述的一起交通事故。“全是他走路不當心,我開車已有四年經(jīng)驗。”“他的錯,我走路已有五十年經(jīng)驗了!”

澎湃新聞:這些漫畫作品大都是在諷刺社會現(xiàn)狀,是否招來過什么麻煩?

劉小林:民國從袁世凱時期開始就一直在控制報刊,到了國民黨蔣介石時期,他畫了很多直接諷刺和揭露當年國民政府統(tǒng)治下,社會黑暗民不聊生的作品,必然引起當局的注意。有一次政府當局要來抓他,那是1949年1月,正值解放大軍即將渡江之時,他畫了小克與人下棋,對方車馬炮已過河了,而自己就剩一個老將,還死不認輸。這樣明顯的寓意,當然引起了面臨潰敗當局的恐懼和惱怒,國民黨警備司令部隨即要來抓他,經(jīng)報社里竭力說情,最后給他以嚴重警告。

《小克日記》反映的物價飛漲。

澎湃新聞:您為什么會突然想起整理父親的這些漫畫?在這過程中有什么困難嗎?

劉小林:在紀念南京解放55周年和60周年之際,許多老南京人回憶過去時,就不由想起,那曾經(jīng)每日陪伴著自己度過黑暗時日的小克和在南京家喻戶曉的劉元。2004年3月,《金陵晚報》的“老南京”專欄,開始以“老漫畫”為題,刊出了一位收藏家所收藏的《小克日記》,使老南京人又看到了久違的小克,不僅引起老人們的深情回憶,也讓新南京人感到興趣。報社在至年底的專欄刊載期間,收到了許多讀者熱情的來信和來稿。

“小克”雖是父親當年虛構的人物,所賦予的角色還隨著表現(xiàn)的主題而變,但代表的都是平民中的真人,“日記”也來源于生活,甚至是讀者提供的身邊實事。這些真人實事,經(jīng)畫家以幽默夸張的藝術手法復現(xiàn)于報紙,自然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每當夜幕,街頭巷尾響起各種報紙叫賣聲音時,有的竟是“賣小克晚報啦!”不識字的老奶奶,每天還會不忘問一句:“小克今天怎么了?”真正把他當作自家人一樣關心。我家附近認識的人,還深情地把我們稱為“小克家的人”。

家鄉(xiāng)父老對父親漫畫的熱愛和漫畫對真實歷史形象的再現(xiàn),使我逐漸認識到它特有的藝術和史料價值,從而產(chǎn)生收集整理以重獻給家鄉(xiāng)父老,以及有助于老一輩和新一代南京人溫故知新、珍惜今日的愿望。然而,父親的那些漫畫都是刊登于當年的報紙,雖然《南京晚報》社也曾分別于民國三十六和三十八年,將晚報中的部分漫畫日記,集結印行成《小克日記》畫集三冊,但是由于歷史的原因,當時除了“文革”后南京秦淮文化館一位老先生贈送給父親的一冊畫集外,其余作品已蕩然無存,收集整理工作極為困難,幾乎從零開始。幸虧在許多朋友甚至不認識同志的熱情幫助和支持下,得以從南京圖書館、老南京人提供的收藏,以及網(wǎng)絡中的查找等渠道,收集到畫作七百數(shù)十幅,盡管仍缺失很多,但已基本能系統(tǒng)地看出整體情況。接下來的工作,是對翻拍條件很差、原件陳舊,甚至還有缺損的畫面,逐一通過電腦予以整理,使其黑白分明、線條清晰,一幅畫花上幾小時是常事。為此,我?guī)缀趺咳找熳陔娔X屏幕前,對變了形的畫面和其中的一筆一畫進行處理,總數(shù)近千。從2004年開始,用了十年多時間。

在此期間,江蘇和南京的省市報刊《金陵晚報》、《揚子晚報》,省、市政協(xié)和地方志,以及總統(tǒng)府《展覽研究》等,先后以“發(fā)現(xiàn)南京‘張樂平’”、“畫‘小克日記’內幕”、“畫寫國事 筆訴民聲”、“劉元的畫筆生涯”、“南京畫家劉元與‘新聞界三張’”等為題,對劉元與他的漫畫作了介紹和報道。尤其是近幾年來,《楊子晚報》“老漫畫”專欄,連續(xù)每周刊載的劉元漫畫作品,重新得到南京讀者的廣泛喜愛。

《小克日記》

澎湃新聞:《小克日記》似乎和《三毛流浪記》特別相似,您覺得為什么三毛被很好地保存到今天,我們很多人都知道,您父親的這些作品卻不為人知呢?

劉小林:因為"三毛"講述的是一個孤兒心酸遭遇,而"小克"是民國時期社會的紀實,涉及到方方面面復雜的政治問題。由于歷史的原因,尤其是經(jīng)過"文革",即使曾經(jīng)尚存為數(shù)很少的資料也難留,所以在人們的記憶中逐漸淡去,身影消失,更不為后人所知。直至十多年前,在紀念南京解放55周年和60周年之際,老南京人回憶過去時才被想起。

前幾年我初步完成《小克日記》的結集,自印贈送親友,很受歡迎。

2014年初,我終于等到了江蘇人民出版社的消息,他們看到劉元漫畫的史料價值,決定以“民國紀實漫畫”出版系列畫集三冊,并表示即使不賺錢也出版。經(jīng)過江蘇人民出版社兩年多的精心籌劃,在今年辛亥革命105周年之際面市。《揚子晚報》為此曾以“劉元漫畫再現(xiàn)民國老南京生活”為題,在專欄中作了報道,并介紹了近年來在漫畫作品專欄中深受讀者的歡迎。

《劉元民國時期紀實漫畫》系列畫集——《京都記事》《小克日記》《三百六十行》三冊的出版,實現(xiàn)了我多年的愿望。之所以能夠堅持完成這個巨大的工程,是因為認識到,作為當年國民政府首都,一座南京城,半部民國史。再現(xiàn)這些能夠展現(xiàn)當年史實的漫畫,不只是為傳承父親留下的文化遺產(chǎn),更重要的是,通過這些形象畫面記錄那個特定歷史時期的社會現(xiàn)實,讓人們了解真實的民國。目前,我又陸續(xù)發(fā)現(xiàn)和收集到一些過去未見的資料和作品,還會繼續(xù)努力,期望能夠進一步完善再版。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wǎng)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山特区| 报价| 蒙山县| 谢通门县| 吴堡县| 班玛县| 青河县| 阿图什市| 石门县| 华亭县| 临汾市| 弋阳县| 高州市| 武安市| 广饶县| 儋州市| 田东县| 东安县| 仁化县| 信阳市| 上林县| 龙门县| 伊川县| 恩施市| 泸溪县| 繁昌县| 巴林右旗| 双城市| 榆社县| 都兰县| 南岸区| 浮梁县| 杭锦后旗| 隆尧县| 桑日县| 巴中市| 连城县| 都安| 上思县| 朝阳县| 普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