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加勒比雄鷹逝去:拉美學者如何評價卡斯特羅
當地時間2016年11月25日,古巴革命領袖菲德爾·卡斯特羅逝世,一時間該消息占據了國內外眾多媒體的頭版頭條。不少專家和記者圍繞卡斯特羅的革命生平、常年與美國的對抗和美洲唯一一個社會主義政權的實踐歷史做了大量的解讀和報道?;蛟S,我們需要拉丁美洲內部的視角來看待作為一個英雄、革命者和民族主義者的卡斯特羅。
華東師范大學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特聘專家兼拉丁美洲研究中心副主任、巴西坎迪杜門德斯大學(Universidade Candido Mendes)教授Enrique Larreta正好適合來談談這個話題,澎湃新聞特約Enrique Larreta教授的課程助教對其進行采訪,采訪原為英文,根據英文錄音稿做了整理和翻譯。

澎湃新聞:首先我想了解一下您怎么看待剛剛去世的古巴革命領袖卡斯特羅?怎么評價他所領導的革命和社會主義實踐?
Enrique:卡斯特羅及其所領導的古巴民族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必須放在拉丁美洲這樣一個整體的視角里去看待。這首先是一場共和式的、民族主義性質的革命斗爭,也是自1910年墨西哥爆發的反對波菲里奧·迪亞士長期獨裁統治的共和革命的繼續。同樣重要的是,如何理解卡斯特羅所領導的古巴政權與盎格魯-薩克遜文化的北美,尤其是與美國的沖突與矛盾關系。1961年,卡斯特羅宣布在古巴實行社會主義革命,隨后美國與古巴斷交、對古巴進行長期的政治和經濟封鎖,是這一沖突最持久的體現。而古巴與美國的沖突又在蘇聯的參與和冷戰的背景下被復雜化了。蘇聯長期對古巴的政治、外交、軍事和經濟上的援助加深了古巴革命的社會主義和反美特性,但當蘇聯1991年解體之后,古巴革命也不可避免地陷入困境當中。
澎湃新聞:在您眼中,卡斯特羅的革命領導人形象與他在其他地區的形象有什么差別嗎?
Enrique:在拉美人民的直觀印象中,卡斯特羅的影響和魅力首先在于他是一個敢于對美國在美洲的霸權和統治地位說“不”的人。這一方面的影響既超越了冷戰時期的東西方兩大陣營之爭,也超越了當時在拉美各地盛行的各種激進的左右翼思潮的意識形態沖突。作為一個具有卡里斯瑪型特質的政治領袖,卡斯特羅的個人魅力及其所領導的古巴革命之民主和社會公正的一面在拉美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卡斯特羅推翻之前在古巴實行獨裁的巴蒂斯塔政權,推進古巴的民主化以及平等化的教育、醫療和社會福利制度,加強了他作為一個革命者和理想主義者的吸引力。即使這些改革后來都沒有得到成功實施,但作為一場失敗的實驗仍然吸引了眾多拉美的左派學者。
但是,蘇東劇變后人們知道了古巴長期以來在經濟上都是依附于蘇聯的巨額支助,它經濟和社會福利模式上的不可持續性開始凸顯于世。蘇聯解體之后,古巴強調中央控制企業生產等經濟活動各方面的社會模式走進了死胡同,卡斯特羅本人在幾年前接受一位美國記者訪談時承認了這一失敗,經濟和社會改革模式的失敗使得卡斯特羅在政治上逐漸失去了他曾經在拉美的影響力。2011年的古共“六大”雖然開啟了古巴經濟改革的端倪,但是卡斯特羅特別強調其區別于中國和越南的市場經濟模式,而且美國仍未解除經濟封鎖,都使得古巴的改革蒙上了陰影。

澎湃新聞:卡斯特羅和切·格瓦拉曾經大力支持過南美地區的游擊戰,這會如何影響他在拉美地區的形象?此外,古巴的社會主義政權特性有沒有困擾到它與拉美其他國家的交往?
Enrique:影響拉美人理解和評價卡斯特羅成就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拉丁美洲的“民主化”進程和卡斯特羅、格瓦拉曾經推動的游擊戰爭??ㄋ固亓_,尤其是格瓦拉曾經致力于在拉美其他國家復制古巴革命的暴力模式和游擊戰爭理論,通過建立小規模軍事據點、宣傳而逐漸吸引群眾支持,到最后建立政權。這套模式隨著美國的干預、格瓦拉的去世和卡斯特羅的民族主義傾向而走向了失敗。
但是,更重要的是拉美自身政治現實的變化。美國學者亨廷頓曾經把發端于1974年的葡萄牙康乃馨革命和席卷了亞洲和拉美的反獨裁、推進政治參與的變革過程稱為“第三波”民主化。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拉丁美洲六個軍人執政的國家——秘魯、玻利維亞、阿根廷、巴西、烏拉圭和智利——都發生了把政權交還給選舉產生的文官政府的“民主化”過程。這一過程之后,卡斯特羅作為反獨裁的民主斗士的形象大幅衰退,他只能更多地作為一個反美國霸權的民族主義者形象存留于拉美人心中。
另外,1962年以后,古巴就被拒絕參與美洲國家組織的政治經濟活動,因此,除了在革命和社會改革的理想層面上對拉美的影響以外,它完全缺失了與拉美其他地方進行交往的機會??ㄋ固亓_對委內瑞拉前總統查韋斯的大力支持(卡斯特羅曾經說查韋斯是他革命事業的繼承者),隨著查韋斯的去世和委內瑞拉經濟在國際油價波動下的崩潰,更加走下了神壇。

澎湃新聞:此外,卡斯特羅的天主教背景和他與歷任教皇的復雜關系您能否談一下?
Enrique:這個問題很有意思,也很復雜,我只能簡單地說??ㄋ固亓_本人接受了大量的天主教教育,他畢業的哈瓦那大學前身就是一所完全意義上的教會學校。除此之外,卡斯特羅最初領導的古巴革命也得到了天主教會的支持,他本人在革命前被巴蒂斯塔獨裁政權關押在監獄時就是教會出面營救的。但是當卡斯特羅后來宣稱要在古巴建設社會主義國家、他自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者之后,時任教皇的約翰二十三世把他驅逐出了教會。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起,卡斯特羅開始了一系列與教皇和解的措施。1991年10月卡斯特羅在古共四大上修改了黨章,允許教徒加入共產黨,同時他開始把古巴定義為一個“世俗”的國家。1996年,卡斯特羅應邀訪問梵蒂岡并與教皇約翰·保羅二世會晤;1998年,教皇約翰·保羅二世第一次訪問古巴。目前的羅馬教皇在推進古巴的經濟改革、放松經濟管制,并推進古巴與其他國家關系,尤其是與美國的和解起了重要作用。比如,教皇的訪問促進了一些拉美國家與古巴的建交,如危地馬拉;同時教皇還催促勞爾·卡斯特羅加快古巴的經濟改革,施壓美國政府盡快解除對古巴的經濟封鎖。
澎湃新聞:最后一個問題,您怎么看待卡斯特羅的去世對接下來古巴政權或者拉美地區局勢的影響?
Enrique:在拉美,尤其是大學里,眾多學者、專家都在討論的可能是“中國模式”,但卻不會說“古巴模式”??ㄋ固亓_的去世很有可能會給古巴政治-經濟發展和拉美的地區政治走向帶來新的危險或機遇??ㄋ固亓_作為一個具有高度政治才華、領袖魅力和民族主義獨立象征的拉美革命領導人,他的位置和影響在古巴很難找到替代者,雖然卡斯特羅早已在2006年就安排了其弟弟勞爾·卡斯特羅接班。
除了卡斯特羅留下的權力和政治文化真空外,另外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就是在佛羅里達的古巴群體。當在佛羅里達的古巴人得知卡斯特羅去世后,他們選擇了用香檳和盛宴來狂歡和慶祝,而恰恰是這批人有足夠的政治和經濟資源去影響古巴未來可能的改革,去影響美國的古巴政策。以我的個人經驗來看,在古巴,具有技術或知識文化資本的精英往往無法找到適合他們的工作,這批人中的很多人都不得不通過親戚等各種渠道移民國外尋找更好的工作機會,比如瑞典等歐洲國家。我在瑞典的不少古巴朋友都是因此出國謀生的。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