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舊文重讀】中國科學報刊文:鄱陽湖不能倉促建水利樞紐

三峽大壩建成后,長江下游的鄱陽湖水位出現下降現象。2009年年初,江西省政府提出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構想,包括鄱陽湖水利樞紐工程。此后,當地政府一直為工程作各種準備。
(2014年)7月25日,發展改革委組織專家和相關部門論證鄱陽湖水利樞紐方案,相關結果可能在近期發布。這直接引發社會各界對于該水利樞紐的進一步質疑。世界自然基金會(WWF)隨后發出了反對該工程的公開倡議書。
以WWF官員為代表的專家認為, 鄱陽湖不應該再建水利樞紐,工程一旦建成,對當地生態將會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為此,他們“斗膽叫停”該水利樞紐。
多年未批的工程
鄱陽湖水利工程的修建,經歷了曲折的過程。
2009年年初,江西提出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的構想并申報國家戰略。同年12月12日,國務院批復該《規劃》,但是作為《規劃》中重要部分的翻陽湖水利樞紐工程被要求“單獨論證”。
此后,江西省專門設立鄱陽湖水利樞紐建設辦公室,主要負責工程的課題研究、方案規劃、資料采集等一系列工作。這引起WWF的長期追蹤關注。
鄱陽湖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作為長江中下游地區僅有的兩個通江大湖,它對長江中下游地區的防洪防汛以及生態環境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鳥類保護區,大量濕地候鳥種群皆匯于此;這里也是紅色名錄極危物種——長江江豚的重要棲息地。
WWF中國對外聯絡部高級官員徐超向《中國科學報》記者表示,鄱陽湖的生態狀況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一波三折,水位經歷了從早期的迅速下降到趨勢減慢再到近十年來的再次下降。早先的一些工程對鄱陽湖的生態系統已經造成威脅,而該項目的建設將給生態系統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壞。
難以預計的危害
在專家看來,鄱陽湖一旦興建水利樞紐,將在多方面帶來難以估量的損害。
目前,世界上僅存的4000只瀕危物種白鶴有98%在鄱陽湖過冬。來自國際鶴類基金會的蘇麗英向《中國科學報》記者指出,鄱陽湖水壩一旦建成,如此快速劇烈的生態環境改變將使鳥類無所適從。“鴻雁、白鶴、白鸛等瀕臨滅絕的鳥類,在大壩合龍之后,物種滅絕的可能性非常大,潛在威脅性已經達到90%?!?/p>
早在2007年,就有學者指出鄱陽湖已經成為長江江豚的最后避難所,而此次水利工程的修建,將使得長江江豚的洄游出現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而由此引發的湖水流速減慢、有機質富集,對江豚生存環境造成惡劣影響。
“長江江豚是肺呼吸的哺乳動物,從空氣中獲取氧。它的超聲波不能感知魚網等雜物,加之水利工程落成后冬季湖面水流緩慢更易結冰,這些都有可能造成江豚‘淹死’?!敝锌圃耗暇┑睾芯繂T姜加虎向《中國科學報》記者指出。
此外,鄱陽湖水利工程修筑時間長,湖區通航及漁業都會受到不同程度影響。中科院院士曹文宣就指出,冬天的鄱陽湖有可能就是一湖死水。
不能倉促上馬
在專家看來,水利樞紐的建設對長江中下游地區影響深遠。
姜加虎表示,水壩的建成將可能使洪澇災害增加并更難控制,且工程一旦運行,不僅將影響長江下游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供水安全,而且必然會延長鄱陽湖換水周期,降低其自凈能力,從而導致已處于中度富營養化的水質更趨惡化。“在此修建水利樞紐沒有任何好處,根本就是破壞。”
WWF相關人士呼吁,目前僅依據2003年至2009年的水文數據,還不能下定論認為鄱陽湖枯水期提前、枯水位降低已成為常態;且目前沒有數據表明鄱陽湖生態系統已出現不能挽救的退化等因素,樞紐工程對越冬候鳥、江豚和魚類的影響還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此外,鄱陽湖并未處于不得不用控水工程措施來解決問題的階段,不應該采取不可逆的工程手段對鄱陽湖生態系統施加影響。
WWF總部淡水項目主任李立峰則表示,目前社會各界對該工程的經濟與社會效益及環境影響爭議很大;且三峽工程和鄱陽湖上游的贛、撫、信、饒、修五河水庫大壩對鄱陽湖的累加影響尚未厘清;此外,解決湖區居民飲水等問題尚有其他替代辦法?!霸谡撟C不充分的情況下,不能倉促上馬該工程?!?/p>
(本文于2014年8月4日發表于《中國科學報》第4版,原題為《鄱陽湖不能倉促建水利樞紐》)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