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周文化講座︱從《百年張家》看紳商的世界意識

北京∣魔鏡或碎窗——肯·洛奇與《我是布萊克》
時間:11月25日(周五)19:00-21:00
地點:海淀區頤和園路5號北京大學圖書館北配殿
主講人:戴錦華(北京大學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
英國導演肯·洛奇,憑借《我是布萊克》二捧戛納電影節金棕櫚大獎。近11年里,法國媒體對11部金棕櫚獎評分中,《我是布萊克》位居中游。媒體評價方面,包括《電視全覽》、《費加羅報》、《正片》在內的八家媒體給出了滿分。本周五,我們有幸邀請到戴錦華老師為大家講解歐盟電影展熱議獲獎影片《我是布萊克》。
北京∣古琴藝術概說
時間:11月25日(周五)19:00-21:00
地點:海淀區新街口外大街19號北京師范大學敬文講堂
主講人:李祥霆(古琴演奏家、中央音樂學院教授)
古琴是中國古代地位最崇高的樂器,位列“琴棋書畫”之首,歷來被看做是文人雅士、達官貴人修身養性之物,所以有部分專家認為其生存條件、環境都已經不存在了,對古琴的保護是很緊迫的。李祥霆先生認為古琴自身具有很強的生命力,不需要擔心未來的生存問題,而且目前不需要像其他樂器一樣進行現代化的改造。古琴一直在發展,然而古琴畢竟不是流行音樂,將古琴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為了更主動地傳承、發展古琴藝術。古琴就像唐詩,又深又老,不是一般人簡單就能接受。而在現代與傳統的較量中,喜歡古代的永遠是少數。琵琶等都與現代因素結合起來,琵琶古曲聽的人也不多,聽的多是現代歌曲———而人們聽古琴恰恰聽的是古曲。古琴衰弱了嗎?古琴沒有危機,古琴也不會滅絕,現在人們生活條件好了,更需要古琴的發展。要說瀕危那是因為彈得比較糟糕。現在是過渡時期,什么水平都有,什么水平都可以站出來說自己演繹的是古琴藝術。但在將來,人們會選出什么才是真正的古琴藝術。古琴納入各種現代音樂元素,也是可以的,人們也終將因自己的喜歡為這種藝術發展形態選票。如果沒人喜歡,自然就沒人聽了,所以不用擔心古琴與現代音樂元素的結合。

北京∣在貝加爾湖畔探索孤獨——《在西伯利亞森林中》作者西爾萬·泰松分享沙龍
時間:11月26日(周六)10:00-11:30
地點:海淀區海淀圖書城西大街35號3幢一層言幾又·今日閱讀
嘉賓:西爾萬·泰松(作家、記者)、潘麗萍(圖書編輯)
西爾萬·泰松(1972- ),法國作家、記者、旅行家,歐洲探險行會會長。2010年,他在貝加爾湖畔居住了六個月,其間所寫的日記結集成《在西伯利亞森林中》。本次活動,他將與該書中文版編輯潘麗萍進行對談,并就電影《在西伯利亞森林中》談談電影改編和書的不同。
北京∣讀《國史大綱》之大明帝國
時間:11月26日(周六)13:30-17:30
地點:朝陽區朝陽門外大街26號MEN大廈C2 0712室
公元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剪除張士誠、方國珍之后在應天府稱帝,建國大明,建元洪武,隨后進行北伐和西征。同年,以“驅除胡虜,恢復中華”為口號遣徐達、常遇春率師北伐,攻占大都,結束了蒙元在中原的統治。明初經歷了洪武之治、永樂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中期經土木之變由盛轉衰,后經弘治中興、嘉靖中興、萬歷中興國勢復振,晚明因東林黨爭及天災外患導致四海嘯聚而衰亡。明代是繼漢唐之后長治久安的大一統王朝。明代無漢之外戚、唐之藩鎮、宋之歲幣,天子守國門,君主死社稷。清朝官方評價明朝為“治隆唐宋”,“遠邁漢唐”。11月26日,相約新民歷史沙龍,一同品讀《國史大綱》,一起聊聊大明王朝的歷史。

北京∣一束向死而生的光——趙麗宏詩集《疼痛》新書發布會
時間:11月26日(周六)14:00-15:30
地點:朝陽區朝陽北路101號朝陽大悅城5F-42單向空間
嘉賓:趙麗宏(散文家、詩人)、西川(詩人、作家、翻譯家)、唐曉渡(詩歌評論家)
《疼痛》收入趙麗宏近年最新創作的五十余首新詩,是一本觸及人性底部的詩集,是作家、詩人趙麗宏的變法之作。詩人以獨特的方式,凝聚“疼痛”的能量,蒼涼質樸的文字中奇妙地透出童詩般的明麗。他把語言變成音樂和箭簇,以身體感受現在,以靈魂感受過去,以思緒觸摸未來。11月26日下午,詩人、散文和隨筆作家西川,詩歌評論家唐曉渡,小說家、詩人、評論家邱華棟將和作者趙麗宏雅聚單向空間,與讀者一起談談詩歌,談談《疼痛》這個人類最古老又積淀最深的詩題,談談生命中那束更為有力的向死而生的光。

北京∣晚清民國黑科技X歷史科幻新腦洞
時間:11月26日(周六)14:00-16:00
地點:朝陽區朝陽門內大街91-1閱讀基地·雨楓書館
嘉賓:梁清散(科幻小說作者)、凌晨(科普與科幻小說作家)
機巧靈動的科幻構想,亦莊亦諧的敘事手法,2016年雨果獎得主郝景芳、世界華人科幻協會會長吳巖聯袂推薦,科幻怪力作家梁清散帶來超時空機械大戰與各種晚清黑科技——“會寫稿的人偶”、“貓力自行車”、“豪華水龍車”、“戰斗的飛霆甲”……11月26日周末愉快的下午,本期雨楓科幻角沙龍邀請到長發萌叔梁清散、實力科幻女將凌晨光臨書館,一起來品味梁老師的新作、晚清科幻《新新日報館:機械崛起》。

北京∣香港的也斯·也斯的香港
時間:11月26日(周六)14:00-16:00
地點:朝陽區望京中環南路1號社科院研究生院D座單向空間
嘉賓:陳冠中(作家)、蕭欣浩(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講師)
老舍的北京、王安憶的上海、郁達夫的杭州、魯迅的紹興、也斯的香港……也斯,一位將自己的生命托付于香港這座城的文人,香港永遠是他系之念之的地方,他就是這座城的印記。也斯作為香港本土文學的親歷者和打撈者,讓香港文學以獨特的姿態呈現于世,并同香港文學一起成長。他用細致深沉的筆觸書寫著這座城的人與事,字里行間中流露著他對香港的熱愛與眷戀。香港的故事、香港的風情、香港的飲食、香港的文化……一座城池,一個人。讓我們同也斯的多年老友陳冠中、愛徒蕭欣浩兩位嘉賓一起聊聊香港的也斯,聊聊也斯的香港。
北京∣歷史與想象:從范蠡、西施到胡雪巖
時間:11月26日(周六)14:00-16:00
地點:東城區朝內大街166號人民文學出版社后樓三層會議室
主講人:李強(上海商學院教授)
兩千五百年前“吳越爭霸”的刀光劍影早已暗淡,一段感天動地的愛情故事,卻成了我們心中永恒的風景。拋下世俗的功名利祿,與心愛的人兒泛舟五湖,這大概是最浪漫的“詩與遠方”。這種也許出于想象的唯美“歷史”,何妨慰藉我們此刻寂寞的心靈?一百多年前“胡氏商業帝國”的喧囂也早已沉寂,胡雪巖的發家史就是一部晚清商業文化墮落史,他必定在特權橫行、政治腐敗的環境下才能大行其道。漠視歷史真相,任何對“紅頂商人”之“成功”的言說和想象,都會喪失歷史書寫者應有的理性與良知。
北京∣紳商的世界意識與中國的現代轉型
時間:11月26日(周六)15:00-17:30
地點:海淀區王莊路1號清華同方大廈D座1層三聯韜奮24小時書店
嘉賓:張冠生(教授)、馬勇(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吳思(作家)、張光武(張謇侄孫、張詧嫡孫)
所謂的紳商,即“士”與“商”的結合。在晚清,傳統的商人隨著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而發生轉變,不僅從傳統中國“四民社會”(士農工商)中最后一個階級,一躍而成為最高、最先進的階級,而且與士開始融合,形成了一個新的社會階層——紳商。紳商的出現與商人在近代或轉化為買辦,或與外國商業資本有生意往來,或是受外國商人影響有很大關系。這樣的紳商,不僅與國際商業資本接軌,而且還保持著士人的家國情懷,他們已經具有了很不一般的國際視野和世界意識。而張謇、張詧兄弟就是晚清紳商中的杰出代表。以張謇、張詧為代表的紳商,自洋務運動起,不僅順應形勢,發展經濟,更在政治上強聲呼吁,頑強地表達自己的立場,積極勸說統治者要看到西方富強之本并不是單純的科學技術,而是有一套完整的體制、文化作為依托。在近代紳商的呼吁與行動中,一場場政治、社會的變法運動徐徐展開,推動著中國近代社會各方面向現代的轉型,這是近代紳商最值得夸耀的東西,也是最值得今天的我們重新認識的東西。本周六下午,《百年張家——張謇、張詧及后人鱗爪》一書作者、張謇侄孫、張詧嫡孫張光武將和幾位嘉賓一起,給我講述百年張家與紳商的歷史。

北京∣關于劇場藝術的一萬種可能——《后戲劇劇場》讀者見面會
時間:11月26日(周六)17:00-19:00
地點:朝陽區酒仙橋路2號798藝術區創意廣場北京歌德學院
嘉賓:漢斯·蒂斯·雷曼(劇場理論家)、李亦男(中央戲劇學院教授)
1999年,德國當代最為著名的劇場學家之一漢斯·蒂斯·雷曼出版了《后戲劇劇場》這一劃時代力作。在這部著作中,他對20世紀60年代以來國際戲劇領域的發展趨勢和潮流風格進行了系統論述,并通過具體案例分析,提出新型劇場如何區別于傳統的、以文本為核心的劇場,運用創新手段實現新型的劇場藝術。值2016年11月北京大學出版社再版此書之際,漢斯·蒂斯·雷曼先生受邀再次來到北京,他將與譯者李亦男教授共同回答讀者提問。王翀、孫曉星和李凝等中國年輕的戲劇人還將分享他們對于“后戲劇劇場”理論的理解及其對于自身創作產生的影響。此外,中央戲劇學院學生還將為觀眾奉上一部受到《后戲劇劇場》一書啟發而創作的短劇《影|光》。
北京∣第八屆傅雷獎入圍譯者、出版人簽售見面活動
時間:11月27日(周日)10:30-12:30
地點:西城區德勝門外大街129號孔子學院總部1層字里行間書店
嘉賓:李佳穎(譯者)、黃艷紅(譯者)等
2016年傅雷翻譯出版獎的最終得主——文學類、社科類、新人獎共三名獲獎者——將在11月26日的頒獎典禮上揭曉。今年正值傅雷先生逝世50周年,100多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受邀者將齊聚北京,參與此次盛會并向其致敬。字里行間榮幸地承接了2016年傅雷獎的入圍譯者、出版人簽售見面活動,本周日上午,12本入圍作品的譯者及出版人將齊聚字里行間德勝門店,與您交流中法文化及翻譯的話題。

北京∣葉錦添:給年輕人的一堂美學藝術課
時間:11月27日(周日)14:00-16:00
地點:朝陽區七圣中街12號愛琴海購物中心3層單向空間
嘉賓:葉錦添(藝術家)、陳冠中(作家)
葉錦添作為國際著名視覺美學大師,是當之無愧的跨界之王,在影視造型、攝影、舞美、服裝、雕塑等各種藝術實踐上,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11月27日下午,他攜新書《葉錦添的創意美學:流形》做客單向空間,向年輕人分享自己三十余年的美學實踐和美學思考,同時也解答年輕人心中的好奇和熱望:電影中的美術指導究竟是什么樣的工作?年輕人想從事服裝造型、舞美等工作需要做哪些準備?作為一個熱愛藝術的年輕人,如何提高自己的美學素養?與此同時,著名作家、文化學者陳冠中也將親臨現場,與葉錦添展開深度對話,向讀者解密他所理解的葉錦添及葉錦添美學。
北京∣“作為未來的古典”讀書沙龍:彼得-安德雷·阿爾特的《惡的美學歷程》
時間:11月27日(周日)17:00-19:30
地點:朝陽區酒仙橋路2號798藝術區創意廣場北京歌德學院
嘉賓:克勞斯·菲威格(哲學家)、陳寧(美學家)
自浪漫派以來,“惡”就是一個吸引人滿懷興致地進行藝術渲染,并得到無數人同情的客體。在浪漫派作品中充斥著魔鬼和吸血鬼、幽靈和復生者、兇手和瘋子、玩世不恭者和撒旦式人物、著魔的人和蠱惑者。犯罪、暴力和瀆神,打破禁忌者、狂人和黑彌撒也是浪漫派時常采用的主題。彼得-安德雷·阿爾特以令人吃驚的篇幅追溯了惡這一觀念的起源和發展,揭示了一種非道德文學的秘密,在這一秘密中,惡的美學在其價值的彼岸浮現。通過這種方式,美的另一種歷史從歐洲現代派的陰暗面被講述出來。在本次讀書活動中,德國哲學家克勞斯·菲威格和美學家陳寧將與主持人王歌共同探討這本著作。

北京∣旅行×讀書,及其所創造的
時間:11月30日(周三)19:00-21:00
地點:海淀區頤和園路5號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1號樓(老樓)3層898創新空間
嘉賓:詹宏志(網路家庭集團與城邦出版集團創辦人)、梁文道(文化評論家)
西方有句名諺,“世界是一本書,那些不旅行的人,只讀過其中一頁。”但是,若不是讀書,我們哪里來出走的勇氣和探索外界的沖動呢?讀書的目的不是為了書,而是對于一個更大世界的向往。我們讀著讀著,找到了探尋未知旅途的方法,拾得了克服孤獨和恐懼的勇氣,能夠從容應對不斷轉變的人生角色。詹宏志與梁文道,他們既是我們熟知的百科全書式的閱讀家,又是不斷挑戰未知領域的探索者。我們邀請他們同臺,面向年輕人,聊聊“旅行與讀書”的話題。分享他們在書上,在路上,勇敢前行的人生。

時間:11月30日(周三)19:00-21:00
地點:朝陽區七圣中街12號愛琴海購物中心3層單向空間
主講人:陳丹燕(作家)
女作家陳丹燕的新書《捕夢之鄉》、《馳想日》連臺分享會,她將與北京讀者聊塞爾維亞、聊旅行、聊寫作。

時間:12月1日(周四)19:00-21:00
地點:西城區德勝門外大街129號孔子學院總部1層字里行間書店
主講人:陳丹燕(作家)
陳丹燕的新書《捕夢之鄉》、《馳想日》連臺分享會第二場,她將與北京讀者聊塞爾維亞、聊旅行、聊寫作。

上海∣《好看的電影與不好看的電影》編劇講座
時間:11月26日(周六)13:30-15:00
地點:虹口區曲陽路574號曲陽圖書館三樓放映廳
主講人:陳鯪(導演、編劇、教師、制片人)
編劇是文字工作者,他們用文字為未來影片設定主題思想、人物塑造、故事情節、劇作結構和電影的表現形式等,為影片拍攝提供基礎。區別于小說或戲劇的寫作,電影編劇首先應考慮到劇本的文字形象可以轉為銀幕形象,惟有如此,才能充分運用和調動起電影劇作自身的藝術特點和表現手段。雖然好劇本不一定能轉換成好電影,但是一部好電影一定基于一本好劇本。編劇需要有哪些能力才能完成一個好劇本?劇本的質量對于電影的影響程度有多大?在觀看電影時如何關注編劇?本次講座陳鯪老師將為您分析四部影片:《瘋狂動物城》、《獵神:冬日之戰》、《失孤》、《親愛的》,分別從劇本好壞的角度分析影片的好壞,總結編劇的劇本套路,發現編劇的小心思,讓你進一步看懂電影。

上海∣莎劇翻譯與當代舞臺
時間:11月26日(周六)14:00
地點:黃浦區復興中路505號思南文學之家
嘉賓:格里高利·道蘭(皇家莎士比亞劇團藝術總監)、麥克·道博森(英國莎士比亞研究學院院長)、蘇國云(譯者)
如何讓莎士比亞400年前的語言在當代舞臺煥發活力?皇家莎士比亞劇團在2015年啟動莎劇舞臺本重譯計劃,以八年為期,旨在從適合戲劇化呈現、便于演員演繹、普及觀眾欣賞的角度,探索莎士比亞戲劇翻譯新方向。正在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熱演的《亨利五世》為該計劃的首部作品。11月26日下午兩點,第153期思南讀書會邀請了皇家莎士比亞劇團藝術總監格里高利·道蘭、英國莎士比亞研究學院院長麥克·道博森、《亨利五世》中文舞臺新譯本翻譯蘇國云和譯本修訂喻榮軍,共同探討莎劇翻譯與當代舞臺。

上海∣花果飄零 遺世珍藏——黃永松談康乾盛世“蘇州版”
時間:11月26日(周六)14:00-16:00
地點:黃浦區南京西路231號人民公園7號門上海當代藝術館
主講人:黃永松(編輯)
桃花塢蘇州年畫世界聞名,但一般所能見到的大多刊印在太平天國兵燹之后。那么桃花塢年畫的前身究竟是何面目?又有多少存世?這是一個謎。康乾盛世“蘇州版”指的就是桃花塢年畫的前身——清前期至太平天國戰爭前的蘇州木版年畫作品。“蘇州版”年畫實物在國內少有面世,絕大部分存于海外,散布諸如日本海杜美術館、大英博物館,西人視若拱璧,大多深鎖庫房,好比“美人深藏侯門”,中國人難得一見。“蘇州版”年畫是我們祖先精美文化的結晶,卻隨著清朝國運下沉,而花果飄零。MoCA與漢聲邀你來聽黃永松老師談康乾盛世“蘇州版”,將為大家展示多幅蘇州版年畫,跨康、雍、乾、嘉四朝,系統介紹清代前中期蘇州版畫的四種類型,尤其著重關注儒家文明與西方傳教士文化相遇、對話,再現蘇州版誕生的歷史場景。康熙大帝與路易十四惺惺相惜,開放的康熙朝氣象與學習能力促成了蘇州版的出現。從大歷史大文化著眼,最后與蘇州歷史文化融合,架起了傳統與現代橋梁。
上海∣漫談現代藝術大師的那些事兒
時間:11月26日(周六)14:30-16:30
地點:靜安區延安中路1000號上海展覽中心西二館三樓
主講人:李磊(上海中華藝術宮副館長)
20世紀的巴黎,是一個讓人魂牽夢繞的地方。那個年代,藝術不再是為上層社會服務的工具,而是渴望尋找自己的表達。畢加索、趙無極等現代藝術家為什么能從他們所處的那個年代脫穎而出呢?那就讓李磊教授為大家揭曉謎底吧!
上海∣意念力的選擇
時間:11月26日(周六)14:30-17:00
地點:徐匯區漕溪北路331號新華中心18樓華空間
主講人:唐思群(培訓專家)
本次讀書會,我們將一同思考:《意念力》作者大衛·霍金斯的研究方法是什么?如何解析意念地圖的客觀存在性?怎樣建造高能量品質的意念力?正能量與負壓力各會帶來什么?
上海∣消逝的景象——老上海自然博物館的最后瞬間
時間:11月26日(周六)15:00-17:00
地點:虹口區花園路128號運動LOFT五街區A座102室
主講人:陸潔(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攝影系副教授)
老上海自然博物館(成立于1956年,原址位于延安東路260號,其部分館藏可追溯至1874年創建的亞洲文會和建于1931年的震旦博物院)于2014年5月正式關閉,同年6月至2015年10月,藝術家陸潔和上海視覺藝術學院的師生們全程記錄下了博物館這場漫長的終結過程。這些照片和視頻所記錄的不僅是整個老館的空間和陳設,還有的是他們被創造時期的語境,存在在圖片和視頻中的是當時的文化,政治乃至宣傳意義……在此次講座中,藝術家將對老館項目的背景、來源、介入角度、項目過程和展覽等等做整體闡述,同時將帶來兩本限量版攝影書籍,希望為老館留下紀念的朋友也可以來閱讀和選購他們。
上海∣生命裂痕的模樣——《女子監獄》主題讀書會
時間:11月27日(周日)13:30-15:30
地點:黃浦區陜西南路235號明復圖書館會心樓文學沙龍
主講人:張秋(影評人)
人們總是對未知的領域懷有好奇之心,但不是任何領域都愿意去涉及,比如監獄。我們一次次在文學影視作品中窺視監獄這個特殊的世界,從《基督山伯爵》到《肖恩克的救贖》,從《越獄》到《女子監獄》,冷酷、黑暗的監獄生活直現人性深處。在《女子監獄》一書中,作者將自己進入監獄服刑15個月的親身經歷記錄下來,讓讀者能夠看到女子監獄高墻內的生活狀況。如果你看過翻拍的同名美劇《女子監獄》,你就會明白其實高墻內也是一派“正常”的生活景象。作者帕波·克爾曼深刻地體會到一面高墻分割了“公民”與“犯人”,這令她關注起刑事司法系統和體制。本次活動我們邀請的張秋老師是閱片無數的影評人,也曾經是一名獄警,有一線的經歷也有更深層次的思考。如果你是美劇《女子監獄》的忠實粉絲,亦或是對女子監獄持有自己的觀點與看法,歡迎來現場與嘉賓和觀眾分享交流。

上海∣漂泊與抵達:經濟學家赫希曼的思想之旅
時間:11月27日(周日)14:00-16:00
地點:長寧區天山路356號長寧區圖書館八樓
嘉賓:韋森(經濟學家)、徐瑾(經濟學者)、梁捷(經濟學者、專欄作家)
阿爾伯特·赫希曼是20世紀最具原創性和最受爭議的思想家,諾貝爾獎得主阿瑪蒂亞·森稱他為“當代最偉大的知識分子”,弗朗西斯·福山、巴西前總統卡多佐深受他的影響。赫希曼本人的經歷也堪稱傳奇,他曾輾轉意、法、西、美四國參與反法西斯抗爭,在戰時營救阿倫特等歐洲一流學者。從魏瑪共和國的衰亡到柏林墻的倒塌,從西班牙內戰到法國的淪陷,赫希曼親身見證了20世紀激蕩人心的政治變遷;從美聯儲到南美各國政府和世界銀行,赫希曼為經濟發展和改革事業傾注半生。赫希曼的個人經歷如何塑造了他獨特的思想視角?發展經濟學對當下世界的意義何在?今天人們能從赫希曼的思想中獲得怎樣的啟示?在本次講座中,我們特別邀請到著名經濟學家韋森、FT中文網財經版主編徐瑾和知名青年經濟學者梁捷,與讀者聊一聊他們眼中的赫希曼。

上海∣上海的神明在哪里——民國時期上海的迎神賽會
時間:11月27日(周日)14:00-16:00
地點:靜安區威海路870號靜安書友匯
主講人:郁喆雋(復旦大學哲學學院副教授)
上海給人的一般印象是商業、經濟、工業、中西交通等,很少有人提及其信仰維度。事實上,除了現代意義上的五大體制性宗教(天基佛道伊)之外,上海歷史上有著極為豐富的民間信仰儀式和節慶。神圣和世俗非常緊密地結合在同一個物理空間中。本講座將以豐富的史料為依托,以哲學和社會學理論為框架,來勾勒出民國時期上海市民的信仰版圖,并以上海城隍廟的三巡會、浦東地區和江灣鎮賽會為例,深入剖析民國時期上海公共領域的內在機理、組織動力和張力。

上海∣叫安慰與叫絕望的兩個愛人——談談梁宗岱譯莎士比亞商籟
時間:11月27日(周日)14:00-16:00
地點:黃浦區湖濱路150號湖濱道購物中心B1言幾又書店
嘉賓:談瀛洲(學者、作家、復旦大學外文學院教授)、包慧怡(詩人、譯者、復旦大學外文學院講師)
梁宗岱翻譯的《莎士比亞十四行詩》是莎翁十四行詩翻譯的典范之作。全譯直譯,無論句法或格律,盡量追隨原詩。譯文講究視覺美感,基本上采用每行十二字的工整格式,用字典雅嚴謹,音調悠揚,節奏鮮明,極具音樂美感。臺灣詩人余光中認為:“梁氏的譯文對原文體會深入,詮釋委婉……所入頗深,所出也頗純。”11月27日下午,值星期天讀書會成立五周年之際,復旦大學知名學者談瀛洲和包慧怡做客言幾又書店新天地店,與諸位分享梁譯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的精髓。

上海∣世界不是平的:從全球趨勢看中國城市發展
時間:11月28日(周一)19:00-20:30
地點:浦東新區紅楓路699號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1-208
主講人:陸銘(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特聘教授)
經濟學家陸銘認為,當我們談論城市發展問題時,應該講邏輯、事實和國際經驗。以上海為例,我們常常認為和其他城市相比,上海人太多了,但是卻忽略了上海所在的中國是全世界人口規模最大的國家。上海最新的城市建設目標是要在2040年建成全球城市,真的放眼全世界,國際大都市無不走了一條在集聚中走向平衡的道路,也就是以高密度的人口帶動城市基礎設施的增量建設和城市消費,而不以行政手段強行限制大城市的人口流入。大城市的影響力逐步向周邊地區輻射,不斷吸引各地人們向以首位城市為核心的大都市圈集聚,由此,每個來到城市的人所能創造的價值上升,形形色色的人都可以參與到大城市的建設、消費和生活中來。中國的大城市不是太大而是還不夠大、大城市的人不是太多而是還不夠多,大城市的宜居不是首先看樹多不多,而是看活力夠不夠,與此同時,大城市的環境可以通過適合的方式來保護和維持。11月28日,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特聘教授、經濟學家陸銘將攜帶最新作品《大國大城》,和諸位聽眾一起,突破常識的窠臼、重新認識我國的大城市。

上海∣執著地走少有人走的路
時間:11月29日(周二)19:30-21:00
地點:黃浦區北京東路780號上海黃浦劇場
主講人:杰夫(攝影師)
杰夫(Jeffrey Wu,吳海辰)是一位加拿大職業野生動物攝影師,為了攝影,他走過很多地方,還曾多次深入過非洲。他與非洲動物保護組織保持密切的聯系,對東非大草原的動物資源和民俗文化有著極具深度的認知和理解。在中國,他也是一名攝影講師,致力于分享自己的攝影經驗和心得。2016年5月,他的著作《野性之美—野生動物攝影手記》由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11月29日,攝影師杰夫來到思想湃,與你分享鏡頭背后的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廣州∣孫中山的民族主義與英以色列信仰之謎
時間:11月25日(周五)15:30-17:00
地點:越秀區陵園西路二號大院2號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
主講人:黃宇和(英國牛津大學博士、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終身講座教授)
何為“英以色列”?為何只有英以色列的真理才能夠解釋大英帝國的成長、強大和它的影響?孫中山頻頻造訪的艾伯特路12號里面究竟住著何方神圣?英以色列的思潮何以能夠吸引偉大的領袖孫中山……中國和平崛起,東盟擔憂,美日妒忌,圍堵之勢已成,華夏如何求存: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盎格魯-撒克遜的民族精神,尤其是十九世紀盎格魯-撒克遜民族大團結的精神,非常值得借鑒。黃宇和院士將帶我們走近英以色列,走近孫中山的心理世界。
廣州∣巨變中的精英文化生活——晚清官員日常書法活動
時間:11月26日(周六)19:30-21:00
地點:天河區天河路383號太古匯MU35號方所
主講人:白謙慎(浙江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教授)
從對中國書法傳統的嬗變之研究,到對書法經典問題的再思考,白謙慎教授在其著作《與古為徒和娟娟發屋:關于書法經典問題的思考》中提出了若干個重要問題。究竟什么是書法的經典?一種本不屬于經典的文字書寫在何種情況下才有可能成為書法的經典?我們究竟以什么來界定“書法”?這些問題本身并不復雜,但試圖回答這些問題將不得不需要正視、思考許多社會文化層面,比如:古與今的關系、名家與無名氏的關系、財富與收藏的關系、學術與藝術的關系、藝術與社會體制的關系、平民與精英的關系、經典化和修辭策略的關系等等。白謙慎教授將以晚清一些政府官員的日記和信札為基本史料,對他們日常生活中的書法活動做比較細致的描述。涉及的問題有日課、應酬書法的主要形式和數量、人口增加對應酬書法的影響以及提高書寫效率的種種策略等。將討論為什么晚清官員不賣自己的作品,以及中國社會中特殊的索書現象。而主要的關懷是,把對晚清最后一二代政府官員的書法活動的描述和分析,作為觀察處在巨變之中的中國社會精英文化生活的一個重要視點。11月26日晚上,白謙慎教授將做客方所廣州店,分享巨變中晚清官員的文化生活。
廣州∣從小說學徒到職業作家
時間:11月26日(周六)20:00-21:30
地點:天河區天河南一路92號204
主講人:駱以軍(作家)
駱以軍是臺灣中生代最重要的作家,出道25年寫了19部作品,他熱衷于“華麗的淫猥與悲傷”的死亡敘事,他是會偷故事的人,善于把別人的故事變成自己的,“筆如刀,被處理到的人,都鮮血涌冒”。一路走來,小說家從一個眼神清澈、羞怯、燃燒著瘋狂火焰的“小說朝圣學徒”,轉變為“靈魂里插滿鐵屑,瞳珠渾濁,朝暮年余生蹣跚前行,無有奇想的大叔”,一部接一部的小說、散文集陸續出版,獲得諸多獎項肯定,他卻自稱只是一個經驗匱乏者,是一個到處偷故事的人。此次借《棄的故事》簡體版出版的機會,小說家回望二十幾歲初登文壇的往昔歲月,分享從小說學徒走上職業作家的創作旅途。
成都∣一統·統一
時間:11月25日(周五)19:30-21:00
地點:錦江區中紗帽街8號成都遠洋太古里M68-70號方所
嘉賓:袁仄(北京服裝學院教授)、胡月(北京服裝學院教授)
外戰、內戰、民主、獨立、政治、經濟、文化的影響,一部百年國民著裝的歷史,恰是描述了一統之國走向國際統一的形式語言,悄然無聲而印跡有痕。而今,需目光如梭,一眼看碗,另眼看鍋,只因跨國互惠互利的方式豐富和速度快捷已是無語可形容,而我們的穿衣、制衣已在國際舞臺上扮演著重要角色。中國有這份自信,數千年傳習至今的紡、織、繅、緙、繡等,是給予全球化世界的一份禮物。11月25日晚,方所成都店,聽袁仄和胡月兩位老師對談中國服裝史的“一統·統一”。

南京∣貳拾年貳拾人:塔洛
時間:11月26日(周六)15:00-17:00
地點:鼓樓區廣州路173號先鋒書店
嘉賓:萬瑪才旦(導演)、衛西諦(電影專欄作家)
《塔洛》改編自導演萬瑪才旦的同名短篇小說,描寫一個牧羊人為了身份證上的相片進城拍照卻失去了自我與身份的故事。而小說集《塔洛》,是萬瑪才旦繼《嘛呢石,靜靜地敲》之后最新小說集,精選他近幾年發表于《十月》、《上海文學》、《青海湖》、《芳草》等雜志的中短篇小說十部。正值先鋒書店二十周年,我們邀請萬瑪才旦與衛西諦一起,談談這部作品。
南京∣每個成年人都是一場劫后余生——黃佟佟《不由分說愛上這世界》新書分享簽售會
時間:11月27日(周日)14:30-16:00
地點:秦淮區老門東歷史文化街區邊營2號駿惠書屋
主講人:黃佟佟(資深媒體人)
關于女明星們的二三事,黃佟佟以她“理智+情感”的觀看方式,用痛快、酣暢、明澈的筆觸表達出來,而字里行間,都看不出一絲刻薄,更遠離了惡毒。56個你不曾知曉的故事,隨意翻開一個故事都可以讀下去,讀到的每一頁的感受,都彌足珍貴。11月27日在老門東駿惠書屋,和黃佟佟聊一聊有關女人的成長故事,體會那些溫柔面孔背后的獨立與堅韌。

南京∣先鋒的下弦月與安慰書——呂新、北村新書南京簽售會
時間:11月27日(周日)19:00-21:00
地點:鼓樓區廣州路173號先鋒書店
嘉賓:呂新(作家)、北村(作家)
先鋒文學是中國文學界和思想精界的一曲華章,從1980年代到新世紀,經典輩出,創作不衰,用看似輕描淡寫的文字描述摧枯拉朽的感染力,用不著痕跡的敘事點痛早已麻木的人心。如今,兩位代表作家呂新、北村又出新作——《下弦月》和《安慰書》。11月27日,五臺山先鋒書店,兩位作家坐上先鋒的沙發,與大家說說兩本新書還有先鋒文學。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