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梅艷芳》刮起懷舊風,港星在短視頻復興
內地無條件追捧港星的時代已經過去,老港星要是想趕緊跟上趨勢就必須融入內地文化,近年國家對綜藝、影視劇的嚴監管也正好讓短視頻補上了大眾娛樂需求的缺口,給了入駐者聚集流量的好機會。

快看,張柏芝在抖音賣貨呢!
傳記電影《梅艷芳》,讓95后重新認識了一代港星。
按理說,95后對曾經風靡一時的老一代港星并不熟悉,但看到電影曲終時分熒幕上Anita穿著婚紗揮別了舞臺,隨后又響起了《歌之女》,聽到“為你歌,感謝你始終未棄掉我”這一句詩,影院里不少年輕人也忍不住偷偷抹眼淚。
自影片播出后,#梅艷芳這個話題也成了抖音播放量超過75億的存在。
順著這條線索,小編不僅回顧了梅姐過往的神作,也刷到了一眾早就從熒幕上息影,如今卻又在短視頻平臺復活的港星。
有在直播間紅紅火火賣貨的張柏芝,有拍短視頻瘋狂炫夫的蔡少芬,也有獨自歌唱的陳奕迅,還有拼命營業的陳浩民。大家流量有高有低,但總算都找回了些存在感。
近幾年,好些早過了氣的港星為什么突然都在短視頻平臺復活了?
光芒萬丈的港風濾鏡
說起過氣港星為什么能復活,那一定是香港文化筑起的濾鏡實在太美好了。
要知道上世紀的香港是赫赫有名的亞洲四小龍,是中國影視娛樂業絕對的中心,那時香港文化的影響力不僅深入到了整個東亞,在歐美地區亦是名聲大噪。這個時期的香港產出了一大批極具品質的影視作品,同時也孕育了一大群神仙一般的港星,港片和港劇不僅是很多國人的青春回憶,也早已成了不可磨滅的文化印記。
所以,很多人應該和小編一樣,刷視頻刷到朱茵時,眼中的人不是朱茵而是紫霞仙子;刷到吳啟華時,眼中的人不是吳啟華而是張無忌;刷到古天樂時,眼中的不是這個“黑古”而是楊過時期的“白古”;即使是刷到張柏芝帶貨,也會感嘆柳飄飄終于還是得靠自己養自己……
觀眾太容易和自己喜歡的角色共情了,而港產劇集又早就和當代中國人的青春、童年糾纏在了一起。即使是很多早沒有戲拍的過氣港星,甚至是影視劇里眼熟的小配角到了短視頻平臺上也重新獲得了一呼百應的力量,比如抖音上的萬年女二胡定欣,還有和尚太監專業戶戴耀明。
現在的一個事實是,香港藝人對從內地興起的短視頻平臺開啟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對于尚且有商業價值的港星來說,短視頻頻道可以作為固粉和宣傳的陣地;對于早掀不起水花的真過氣港星來說,沒有關系,平臺用戶基數大定有看過自己作品的人,光靠賣情懷也比素人聚集流量輕松得多。可以說就是人們對港產作品的懷舊,才撐起了港星們在短視頻平臺的流量。
即便是在今天,港風穿搭、港風妝容也是能撐起主播、博主、設計師的飯碗的可怕力量,陳都靈、宋祖兒、鐘楚曦等貴圈女明星同樣頻頻靠港風妝容出圈,可見與港風相關的話題至今都具有不可小覷的公眾影響力。
而這一切都是出于大家對香港那個才過去不久且光芒萬丈時代的追憶,也是對如今華語影視作品式微的唏噓。
文化輸出陣地早變了天
一向高冷的港星為什么扎堆開始玩從內地興起的短視頻?無非是影視娛樂資源早就從香港轉移到了內地,可惜許多港星非等自己過氣了才回過味來。
有句老話說得好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20世紀末作為亞洲四小龍之首的香港早于內地完成工業化,并進入現代都市社會。而更強的經濟基礎,也意味著更有余力發展娛樂文化,所以當時的香港影視作品簡直是引爆了全中國人對武俠世界和都市生活的想象,幾乎是單向在給內陸地區輸出香港文化。
然而進入21世紀后,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香港文化一枝獨秀的情況也就結束了,以陳凱歌、張藝謀、姜文、馮小剛為代表的內陸影視文化團體開始發力,于是香港這個元素也漸漸在華語娛樂圈模糊化了,代表性元素回歸了區域性元素的位置,這從近年來TVB衰落,以及港星移居大陸成風就可見一斑。
在武俠、職場劇的風潮退去后,宮斗劇算是TVB開創的最后一條新戲路了,《宮心計》《金枝欲孽》雖然好但后繼乏力,比不上《甄嬛傳》《延禧攻略》香。大陸《鬼吹燈》《白夜追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IP的崛起,更是高調宣判從玄幻、懸疑、仙俠等題材全面超過香港影視圈。
而這些也見證了影視資源向內陸集中的過程,大量香港人才也被吸引到了內陸市場。佘詩曼從《金枝欲孽》里的爾淳成了《延禧攻略》里的嫻妃,蔡少芬從《珠光寶氣》里的小妹成了《后宮甄嬛傳》里的皇后娘娘。資深影視后期Howard告訴智商稅研究中心,早先香港影視行業累積的資源現在已經完全融入內地影視工業,《如果愛》《一點就到家》,以及今年大火的《長津湖》都是內地與香港班底的融合之作。
內地無條件追捧港星的時代已經過去,老港星要是想趕緊跟上趨勢就必須融入內地文化,近年國家對綜藝、影視劇的嚴監管也正好讓短視頻補上了大眾娛樂需求的缺口,給了入駐者聚集流量的好機會。
今年年初,劉德華正式入駐抖音,現在粉絲已經接近七千萬,最近天王啃玉米的視頻獲贊兩百多萬更是沖上了熱榜,網友直呼天王接地氣到讓人上頭。10月成龍也入駐了快手,很久沒有新作的大哥,如今通過短視頻的方式再次耍起了武術、演上了小情景劇,在吸粉的同時也成了老鐵中的一員。張柏芝直播帶貨的成功更是給廣大港星們提供了變現的思路。雖然不是誰都有那么強的號召力,但這些成功轉型的例子也算是給老港星們樹立了榜樣。
在長視頻式微,人人都刷抖音、快手、微博的今天,對于想翻紅的明星來說,短視頻平臺用戶多、門檻低,的確是低成本和公眾建立重新聯系的好方式。
港星也是打工人
其實港星早就成了一個不太有必要的分類,香港新生代的明星依然活躍但是港星不再是個值得說道的光環了。Angelababy、陳偉霆、鄧紫棋、王嘉爾等港圈出身的藝人,早在職業生涯早期就把重心轉移到了內地,對于看到先機的他們來說當然沒有什么復活之說。但是對于原來安穩捧港圈飯碗的老港星們來說,坐吃山空行不通了,如何重出江湖回歸大眾視野是個大問題。
賺錢是“打工人”永恒的主題,明星也不能免俗。對于明星來說,公眾影響力直接決定了他們的商業價值,提前在內地布局的港星已經體會到了早鳥的快樂,遲來的港星不得不走從下往上滲透的路子,入駐短視頻平臺就是第一步。
過氣明星之所選擇選擇短視頻平臺作為翻紅首發站有三個原因:
一是入駐短視頻平臺低成本很低,即使不是官方邀請入駐的明星,門檻也只不過只交幾百塊錢明星認證費用而已,而且拍攝短視頻所需要的技巧可比舞臺低多了,手勢舞、對嘴型統統不在話下。
二是港星濾鏡本就自帶流量,短視頻平臺已經成就過太多素人了,如果普通人都可以一朝成網紅,那么本就和大眾混熟了臉的港星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周海媚一條普普通通的日常視頻就有百萬人點贊,胡定欣的一條耍寶視頻也能輕松獲得上萬點贊,這可是普通人花式整活兒也求不來的。
三是社交平臺的良好運作是過氣明星恢復商業價值的第一步,不管是賣情懷、接地氣,還是分享日常,明星想積累粉絲比普通人多了一萬條路子,當粉絲達到了一定閾值,恰飯廣告、商務合作一定少不了,要是運作得當還能為以后接戲、接綜藝打下好基礎。
短視頻電商=明星再就業天堂?
另外,在這個短視頻平臺與傳統電商爭奪市場份額的當口,平臺方也是歡迎各路明星們來入駐的,甚至會主動請他們入駐,比如快手主動邀請了成龍,抖音也官方邀請了劉德華。短視頻平臺對香港明星的歡迎也是事出有因的。
第一,各個平臺的搶人大賽早就進入了瓶頸,當原來的拉新方法已經走不通了,明星效應就起到了大作用。智商稅研究中心與某短視頻平臺商務Nico(化名)交流,Nico認為明星之間也講究人脈和圈子的,平臺只要能請到一些大咖,根本不愁相應的圈子不來捧場,港娛雖然落寞但港星影響力還在,于是挖掘港圈大咖就成了各平臺的新增長極,還進一步帶動了港星入駐的熱情。
第二,持續拉新也不是短視頻最終的目的,抖音、快手這樣的平臺用戶基數已經足夠龐大,現在通過電商模式變現才是硬道理,而直播帶貨就是進軍電商抓手,也是過氣港星第二職業生涯的重要開端。同時實踐也證明了即使是過氣了直播帶貨依然有錢途,且不說張柏芝在抖音首秀就拿下了高達6213萬的GMV,就算是早就查無此人的孫耀威也靠直播帶貨收禮物收到了手軟。
然而,直播帶貨也不是一本萬利的生意。直播帶貨看起來簡單,但是商業鏈條極長,一場完整帶貨的商品品類可能會橫跨美妝護膚、食品飲料、家居電器,商品數從幾十到幾百不等,把控全場確實是個苦差事。港星賺輕松錢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對于抖音、快手官方而言目前香港藝人群體的存在感其實整體偏低,因此不拿出絕活觀眾是不會買賬的。
選品、定價、物流環節中間的任何差錯都會影響主播的公信力,如不清楚其中門道稍不謹慎就容易翻車。就光拿選品這一點而言,很多港星對自己帶貨的商品實則一知半解,且和自己受眾的需求嚴重背離,曾為品牌賣力帶貨的曾志偉就被網友質疑賣假酒,在直播間賣衛生巾的溫兆倫更是讓觀眾直呼尷尬。
總之,短視頻和明星之間的共贏關系不假,但如何運作仍得靠自己。老看流水線生產的小鮮肉、小愛豆,大家也確實膩味了,趁著港風濾鏡還在,香港老前輩們該展示真正的技術了。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