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追爆款、整狠活兒,Z世代就是想當大網紅
原創 渣渣郡 那個NG

出品 | 虎嗅青年文化組
作者 | 渣渣郡
題圖 | 《Fairfax》
本文首發于虎嗅年輕內容公眾號“那個NG”(ID:huxiu4youth)。在這里,我們呈現當下年輕人的面貌、故事和態度。
就像圣地之于教徒,如果潮流小伙要朝圣世界街頭文化據點,那洛杉磯的Fairfax大街絕對是此生必去的目的地。
從戰后的洛杉磯猶太人聚集區,到70、80年代成為涂鴉和滑板圣地,再到如今成為潮頭消費的王府井大街,這里已經成為了外界觀測青年文化的了望臺。

2004年,Supreme的到來,直接助推Fairfax成為了全球時尚媒體時刻關注的潮流據點。
基于它的符號意義,亞馬遜最近以這條大街的名字為題拍了一部同名的潮流動畫電視劇——《Fairfax》。
無論是評分還是關注度,《Fairfax》都無法跟Netflix的《魷魚游戲》相比,但他卻為潮流圈外人士提供了一份認知懶人包。
更重要的是,通過這部劇,你多多少少能了解Z世代正在想點啥。


《Fairfax》的故事得從俄亥俄州小伙Dale跟隨父母移居洛杉磯的那一天開始講起。
當身穿登山套裝、腳蹬攀巖鞋的Dale第一次路過潮流圣地Fairfax的時候,街邊潮男潮女的穿搭讓他心生好奇,琳瑯滿目的店鋪讓他忘記了家鄉的好山好水,西海岸生活讓他看得是雙眼直放光,就跟劉姥姥進大觀園似的。

跟他在洛城認識的新朋友們相比,連社交平臺都沒有的Dale活得像個老年人。
他不懂什么是Drop(限時、限地、限量售賣,簡單來說就是饑餓營銷),也不懂為啥一個貼標轉筆刀能買900美子,還不明白為啥Latrine(劇里的品牌,對應現實中的Supreme)出個東西就能讓人搶破頭。
總而言之,一切年輕人追逐的炫酷元素,Dale一概不懂。

談起未來夢想,Dale的朋友們一個比一個有想法。
韓裔小孩Benny的夢想就是成為大鞋販子,能跟Travis Scott談笑風生,掌控潮流生意,成為Fairfax的王。

非裔小孩Truman的夢想,則是成為大導演。

跟這些炫酷小子們比起來,把童子軍徽章、登山徽章當作人生目標,晚上睡覺還得抱著小老虎才能入眠的Dale就顯得非常拉胯了。

為了融入這個小團體,握緊通往炫酷人生的方向盤,Dale決定向朋友虛心求教。
得到的答案是:你得先成為網紅,才能獲得Respect。

小伙伴給Dale提出的網紅計劃第一招是——追爆款。
就像現實世界里Supreme每一季度的Photo Tee都能成為潮人追逐的神物那樣,在《Fairfax》里Latrine的Photo Tee也是令人們瘋狂的爆款。
在這些小崽子看來,爆款與網紅之間的必然邏輯是:爆款越多,贊越多,贊越多你就會成為網紅。

而真當Dale費勁千辛萬苦得來了這件Latrine的Photo tee,找到朋友興奮炫耀的時候,才明白爆款是有保質期的,在潮流圣地Fairfax時尚活不過一天:
如果你沒有第一天拿到發IG,那么這件爆款就毫無意義,只配用來撿狗屎。

洛城三損友幫Dale成為網紅的第二招呢,就是整活。
跟現實世界中古早短視頻平臺中的網紅鞭炮炸褲襠、生吞異物的絕招差不離,三人提出的絕招就是玩低俗,比如讓Dale把Pizza突然扔到食堂大媽臉上,拿番茄醬在墻上涂鴉以贏得關注。

再比如,引導Dale把拿發臭的剩菜剩飯當作道具,加強個人形象的塑造,并不分場合的惡搞,以此建立搞笑人設。

Dale如此荒誕的做法背后,有著鮮明的必要性:
為了在校內紅人的聚會上追到心愛的女孩,從未擁有社交平臺的Dale必須在短期內擁有100個粉絲的賬號才能獲準入內。
就在“沒粉絲就沒朋友”的社交門檻下,一個曾經符合傳統意義上的陽光男孩,迅速在數字的綁架下變成了一位整活主播。


如何成名,是這部動畫電影的核心問題,也是整部劇的調侃目標。
事實上,盡管畫風討巧、劇情新奇,連對話都是新世代俚語,但《Fairfax》從本質來說這并不是一部討好Z世代電視劇,而是成年人展現當下小孩思想的貓眼。
“我和丈夫都是中學老師,現在的小孩就是這樣……劇情很諷刺,但千萬別太認真,否則你會為下一代的成長而悲傷?!币晃幻绹蠋熢谟霸u中這樣寫到。

如果大家常看電影,一定總能看見童子軍的形象,從《米老鼠》雜志里的三只小鴨,到《飛屋環游記》里的卡爾,這些畫面總會給你一種勇敢、樂觀、樂于助人的正面印象。
一言以蔽之,童子軍形象簡直就是美國傳統好孩子的畫像。

但在《Fairfax》里,代表傳統美國好孩子的Dale并沒有像之前影視形象中那么美好:
他有點遲鈍,不知道怎么融入同齡人的群體;他還有點愚笨,每次努力都顯得跌跌撞撞;總之,Dale的每次出現,無論是穿搭還是說話,都顯得不合時宜。

童子軍形象在影視劇中滑落,在現實中是有跡可循的。
成立于1910年的美國童子軍協會(BSA)曾是美國規模最大的青少年組織,其核心目標是通過組織野外活動,培養孩子們的愛國、勇敢等諸如此類的美德。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這套戶外德育都是美國家庭給孩子必報的課外班。但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多的美國家長認為這種課外班過時了。更重要的是由于存在嚴重的性侵問題,持續百年的BSA官司不斷,最終在2020年2月申請破產。
目前,BSA只有76.2萬名成員,這一數字與2013年該組織解除不收同性戀青少年童軍的禁令時的270萬名相比下降了近2/3。

另一方面,時代的變化確實對Z世代對夢想職業的選擇,產生了改變。
2019年,趁著阿波羅11號登月50周年,哈里斯對美國、英國和中國三個國家里3000名年齡區間位在8-12歲兒童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美國和英國的孩子長大后想成為網紅的意愿是成為宇航員的3倍左右。

面對一升一降的狀況,有些老美認為這動搖了他們的國本。
“童子軍所代表的陽剛之氣、愛國這些傳統價值觀正在式微,越來越多的人正被網絡虛無吞噬,這太悲哀了?!睂W者Mark Franke對媒體表示。
正是這種對撞的過程中,亞馬遜Prime打造了《Fairfax》的世界觀,它用潮流元素構建了一個溫和的《黑鏡》世界(急轉直下那集),在這個世界里年輕人被困在點贊里,沒有贊就沒有朋友,而無腦的消費主義也成了換取點贊的養料。
這種簡單易理解的敘事方式,在IMDbb里被年輕人認為是冒犯,卻也被那里的成年人看作是一種充滿黑色幽默的警示。
數據、點贊和算法對人的影響是個老生長談的問題。孩子想當網紅、干啥都離不開社交平臺也是個跨國大煩惱。
但拋開這些宏大敘事仔細想想,《Fairfax》又是個帶著“一代不如一代”味的杞人憂天:每代人都差不多,誰都想干成為所處時代的最受關注的職業,就像爹媽想下海、你舅舅想當詩人、而你想當網紅,每個看似離經叛道的時代新出路,都藏著人們對更好生活的希望。
別瞎操心了,追點潮牌,當當網紅,孩子也廢不了。而更重要的是,時代車輪滾滾向前,如果社交密碼就是這樣,再擔憂也沒什么大用。

如對本稿件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tougao@huxiu.com
End
原標題:《追爆款、整狠活兒,Z世代就是想當大網紅》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