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翻譯翻譯,什么叫“中國正在買下巴巴多斯”?

2021-12-03 08: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字號

原創 巴九靈 吳曉波頻道

一葉蔽目,不見泰山;兩豆塞耳,不聞雷霆。

——《鹖冠子·天則》

文 / 巴九靈(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

前天,加勒比海島國巴巴多斯,度過了歷史上特殊的一天——以共和國的身份。

當地時間11月30日0時,巴巴多斯正式改制為共和國,不再承認英國女王為國家元首,而在此前的400多年里,巴巴多斯的元首都是大英帝國的君主。

本來,巴巴多斯換政體并不是什么大事,當事人伊麗莎白二世向巴巴多斯新任總統桑德拉·梅森發了賀電,查爾斯王儲還出席了巴巴多斯的慶典。英國王室想用一次“漂亮的道別”,盡力扮演好“漂亮朋友”的角色,一如20多年前在“東方之珠”發生的故事。

巴巴多斯總理莫特利會見查爾斯王儲

但是部分英國政客不這么想,他們覺得這是大英帝國在世界面前,至少是在自己的子民面前,跌了份兒。巴巴多斯確實很小,但其示范作用卻可以很大。比如,巴巴多斯的加勒比海鄰居牙買加,就曾把“開除英女王”列入立法議程中,看到巴巴多斯的舉動,難保不會有樣學樣。

想遠一點,這一事件還可能會影響到英國的國際影響力。今天有成員國改換政體,明天就可能有成員國徹底退出英聯邦,考慮到之前已經有岡比亞、馬爾代夫做過類似的事情了,未來有更大的國家加入這一行列也不稀奇,別看新西蘭、澳大利亞、加拿大這幾位濃眉大眼的,真要決定“背叛革命”那肯定是眼睛也不會眨一下。

所以,這些政客就覺得一定要出來做點什么,比如甩鍋給中國。

今年8月的時候,BBC記者在采訪巴巴多斯總理米婭·莫特利時,就試圖含沙射影:

◎“為什么巴巴多斯如此迎合中國?”

◎ “為什么巴巴多斯和中國的交流如此深入?”

◎ “是不是在用一個新的超級大國替代另一個超級大國?”

圖源:央視英語頻道

稍加分析BBC的三個問題,就會發現一個比一個離譜。

◎ 巴巴多斯開掉英女王,跟中國有啥關系?怎么就變成了迎合中國?

◎ 中國在巴巴多斯有5億美元的投資就叫深入交流,那中國在英國有數百億美元投資算什么?巴巴多斯不能和中國深入交流嗎?

◎ 為什么巴巴多斯就一定要倚靠一個超級大國,大家就不能平等交朋友嗎?

但凡智力正常的人,都不能理解這事怎么就牽涉到中國頭上,但英國政客們偏偏就這么做了,主要原因是實在沒別的招了。

英國想實質性地挽回同巴巴多斯之間的關系,主要有三個選項。

選項1

動之以情

在英國視角,巴巴多斯從1966年完全獨立以來就是英聯邦的成員國,其官方語言是英語,國民運動是板球,政治制度與英國高度相似,還有大量僑胞在英國生活,兩國間是可以敘一敘文化聯系的。

但在巴巴多斯視角,英國從1620年以來,連續200多年不停地從非洲大陸運來黑奴,種植甘蔗,賺取利潤,其絕大多數國民都是當年黑奴的后代,兩國間得先談談深刻的歷史仇恨。如今,國際黑人人權運動正熾烈發展,哪里有情可以講?

圖源:Daily Mirror

選項2

誘之以利

上個月,英國外交大臣利茲·特拉斯(Liz Truss)宣布,計劃成立一個新的投資機構英國國際投資公司(British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負責對英聯邦國家進行投資,到 2025年時每年的投資額將“高達 80 億英鎊”,是目前金額的5倍有余。

先不談這個計劃能否嚴格落實,光是想想英聯邦有50多個成員國,就會明白分到巴巴多斯頭上能有多少。何況,巴巴多斯還沒離開英聯邦呢,這個畫餅暫且接著,等英國實現不了了,真要離開也不是難事。

選項3

脅之以威

巴巴多斯國土面積431平方公里,跟咱們大城市的一個區差不多大;常住人口在30萬人左右,跟咱們普通縣城的人口相仿;常備武裝力量在1000人左右。對旗鼓相當的對手動武是展現勇敢,對遠不如自己的目標動武則是展現野蠻,大英帝國還丟不起這臉。

和世界上許多迷你島國一樣,巴巴多斯目前第一支柱產業是離岸金融,也就是幫助跨國資本轉移資產、避稅。主要的客戶是誰呢?美國和英國的大企業;第二支柱產業是旅游業,主要游客來源地是哪兒呢?還是英國和美國。經濟制裁巴巴多斯,等于制裁大英帝國自己。

“毒舌評委”西蒙攜家人在巴巴多斯度假

顯然,三個方案都毫無可行性,這些政客便得出了結論:唯一能做的事,就是甩鍋——起碼得讓民眾知道咱們還是做了點什么的吧?

甩鍋嘛,這幾年西方政客早已駕輕就熟:“中國威脅論”是個筐,啥問題都能往里裝。

在英國政客和媒體的賣力渲染下,巴巴多斯脫離大英帝國的懷抱,那一定是中國在背后使壞,《泰晤士報》發表的社論標題最為直接——《中國正在買下巴巴多斯》。

好嘛,那就讓我們來看看中國到底怎么買下了巴巴多斯。

圖源:《泰晤士報》和《星期日泰晤士報》

從《泰晤士報》總結的資料看,中國的行動無非就這么幾條:修路、造房、造酒店、賣車、捐船、捐疫苗。照這個邏輯,只要英國接受,莫說巴巴多斯,中國想“買下”英國也絕非難事。如果做這些事就能把巴巴多斯從英國的懷抱中搶走,那只能說英國的懷抱太不堅牢了。

所以,在報道發出后,連英國網友都忍不住發問:你們確定這真的不是在夸中國?

英國媒體還煞有介事地為中國的海外投資事業匯了個總:自2005年以來,中國總共在42個英聯邦國家投資了6850億英鎊,其中,在巴布亞新幾內亞投資了53億英鎊,占其GDP的21%;在牙買加投資了26億英鎊,占其GDP的16%;在安提瓜和巴布達則為10億英鎊,占GDP的60%。

這些數據被當成中國“商業掠奪”英聯邦的“罪證”。

多么荒謬的論證!投資是掠奪,不投資反倒是好事,合著這些小國就應該只靠自己過苦日子?

在牙買加,有一條從舊都西班牙城到旅游勝地奧喬里奧斯的高速公路,由中國投資修建,是牙買加歷史上最大的交通運輸類項目。項目在2016年建成后,將兩地的通勤時間縮短了50%以上,對旅游業和經濟的推動更是無可估量,而牙買加方面的付出只是幾十年的高速公路特許經營權、一些沿線土地開發權益,以及一定的稅收優惠。

圖源:中國交建官網

問題來了,如果英國人覺得這生意太賺了,簡直像是掠奪,那牙買加加入英聯邦這么多年,英國為什么不去掠奪呢?是因為以前販賣過黑奴,現在良心發現?

當然不是,真正的原因有兩個:一是難,二是不夠賺。

以牙買加的高速路項目為例,最早這個項目其實是法國Bouygue公司承接,但因為地質勘探不充分,導致工程超過預算,這才有中國接手,由中國交建下屬的五家企業聯合完成了這個項目。

基建是一項苦活,從勘探、規劃,到設計、施工,再到最后的運營,技術難度大、工作流程長、成本回收得特別慢,收益還不見得有多高。這種投資,偶爾做幾個還行,在第三世界廣泛鋪開?太難為英國老爺了。

1875年,郭嵩燾出任大清駐英公使,三年后又兼任駐法公使。歸國后,他把這段留洋經歷寫成了書,叫《倫敦與巴黎日記》。

書中記載了一段新聞:英國海軍大臣派將領和工程師到巴黎參加展覽會,考察各國海軍武器,以求提高自身的武器制造水平。郭嵩燾對此點評:各國科研實力如此強盛,尚且“勤勤懇求,集思廣益,不遺余力”,但中國卻“漠然處之,一論及西洋事宜,相與嘩然,以謂夸獎外人,得罪公議”“切切焉以評論西人長處為大戒”。

想不到140多年過去,這段劇情竟又再次上演,只是角色換了個位。

英國媒體連篇探討中國通過投資對英聯邦施加影響,分析有何居心,甚至潑臟水、甩黑鍋,極少有人去思考中國為什么能完成這些投資項目,紛紛以評論中國長處為大戒,原因也與當年相仿——“以謂夸獎外人,得罪公議”。

其實,在巴巴多斯事件中,有太多事情值得英國政界“勤勤懇懇”。

BBC記者一開口就是“加勒比是美國的后花園”,完全沒有意識到對方也是一個平等的國家。反華政客一開口就是“新殖民主義”“商業掠奪”,極少反思自己的失敗教訓,分析中國的成功經驗。

還是咱們老祖宗說得好:一葉蔽目,不見泰山;兩豆塞耳,不聞雷霆。

作者 | 林克 | 當值編輯 | 李夢清

責任編輯 | 何夢飛 | 主編 | 鄭媛眉 | 圖源 | VCG

原標題:《翻譯翻譯,什么叫“中國正在買下巴巴多斯”?》

閱讀原文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清区| 阜康市| 陇南市| 太康县| 什邡市| 溧阳市| 漾濞| 泸溪县| 丽水市| 年辖:市辖区| 葵青区| 绥阳县| 通江县| 麻江县| 屏山县| 共和县| 德清县| 军事| 万盛区| 文化| 岳池县| 民县| 安福县| 开阳县| 治多县| 尼勒克县| 鄂托克前旗| 宣汉县| 沙田区| 扶风县| 三原县| 封丘县| 广东省| 衢州市| 桃园县| 盐津县| 富民县| 永登县| 阳高县| 客服| 南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