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網絡主播四川偽慈善后遺癥:主播換馬甲吸粉,村民警惕心增強

一年賺不到5000塊錢的赤黑爾子,突然拿到“好心人”幾千元的善款;然而,“好心人”錄像后,又把錢收走了。赤黑爾子感覺自己的心情先經歷了夏天,又來到了冬天。
這個“好心人”是數名時下流行的網絡主播。
從聽說有“好心人”來發錢的喜悅,到“好心人”把錢收走的詫異,再到苦等“好心人”卻不歸的失望、意識到被騙時的氣憤——這些大起大落的感覺,赤黑爾子等四川省涼山州布拖縣達覺村的部分村民,在短短的兩天內,全部體驗了一遍。
今年10月,數名網絡主播來到村里,錄制給村民發錢的視頻。視頻拍攝完后,這些主播將錢全部收回,只給村民發放毛巾肥皂等洗漱用品作為“辛苦費”。
這些網絡主播為何要導演這場偽慈善?受騙對當地村民的影響有多大?連日來,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走入這個山村,發現因擔心再次受騙,當地一些村民對外來的陌生人已經產生戒備心,不愿再面對鏡頭。有村民直言,他們不歡迎騙子。
而澎湃新聞發現,作為涉嫌行騙的一方,部分涉事主播“換馬甲”重新注冊賬號繼續吸粉。

村民還原網絡主播發錢始末
涼山州布拖縣九都鄉達覺村村民赤黑爾子回憶,一個多月前,1名身穿白色T恤的中年彝族男子和4名外地男子開著一輛面包車來到了村里。
當時,赤黑爾子和大部分村民正在地里打燕麥。他聽到有人用彝語喊:“老鄉們,小娃兒,到這兒來,給你吃糖、火腿腸拿給你吃,牛奶、鉛筆,啥子都給你。老母親,到這兒來,一件褲子、一件衣服拿給你們穿,錢也給你。”
赤黑爾子順著聲音的方向跑過去看到,一名身穿黑色背心的男子正在給村里的小孩發一些雞蛋、糖果和火腿腸。赤黑爾子站在一旁和其他村民笑著議論:“又有好心人來了。”
村民介紹,之所以聽到發東西很高興,是因為去年和前年,有外地愛心人士曾到村里來發放過衣服和生活用品。
隨后,村民被黑衣男子帶到村里一處土墻前。赤黑爾子等十五六名衣著較為破舊的村民被黑衣男子選中,并在黑衣男子的指示下排成兩排,小孩和女人蹲在前面,男人們全部站在后排。
排好隊后,該男子讓同行的彝族男子告訴村民,待會要給他們發錢,村民必須把錢拿在手上,不準裝進口袋里,否則就不給發任何東西。
接下來,就是網友在直播平臺上看到的畫面:黑衣男子表示要把3萬元錢發給村里最貧困的15戶家庭。
一聽說要發錢,赤黑爾子可高興了。站在后排左側的他看到黑衣男子從包中拿出一摞錢,挨個發到村民手上。赤黑爾子按照杰哥的要求把錢舉起,他根據錢的厚度估計,“應該有一兩千塊錢”。
對赤黑爾子來說,這些錢意味著他好幾個月的收入。想到11月能過個好(彝族)年,赤黑爾子對眼前這位出手闊綽的“有錢人”又增添了不少好感。
出乎赤黑爾子意料的是,黑衣男子在拍完視頻后,立即把錢收了回去。赤黑爾子不明白黑衣男子為何這樣做,但只好按照其要求,到面包車前取東西。
當地多名村民證實赤黑爾子這一說法。村民們告訴澎湃新聞,他們得到的東西大多是毛巾、牙刷、牙膏和肥皂,而且不是每戶人家都分到了東西。

主播曾向村民承諾第二天會再來
澎湃新聞查詢發現,給村民們發錢又收回去的黑衣男子名叫楊杰,網名“杰哥”,是快手直播平臺上的一名安徽籍主播,擁有67.2萬名粉絲。
赤黑爾子介紹,當日,楊杰在臨走時跟他們說,第二天會再來發衣服和鞋子。不過,村民們始終沒有再等來楊杰一行。
楊杰稱,因當日帶他們去的司機第二天不愿意再去,自己又記不清具體地點,就沒再過去。
楊杰告訴澎湃新聞,他在達覺村還給村民發了衣服、被子、西瓜和書包等物品。不過,澎湃新聞并未聽村民提起過這些物品。
對此,楊杰說,當時他傳了視頻到直播平臺上,可以作為證據,但現在都被刪除了,他自己也沒有備份。
在當地上了年紀、經濟條件不好的村民中,赤黑爾子的形象很有代表性:他頭發凌亂,臉已經被曬得比自家土墻的顏色還要暗黃,常年勞作的雙手十分粗糙,衣服也十分破舊,貼身穿的那件紅色長袖T恤的領口已被磨成黑色。
赤黑爾子說,他還住在土房里,跟村里那些住著藍瓦石砌房或磚房的人比條件差遠了,家里有三畝八分地、一頭豬和一匹馬,種著洋芋、燕麥和苦蕎,一年掙不到五千塊錢。
11月15日,53歲的赤黑爾子告訴澎湃新聞:“(楊杰)要是不發錢,就不要騙人,把錢發到我們手上拍照(再收回去);你只給我發毛巾牙刷,我還當你是朋友,感謝你。”赤黑爾子說完,嘆了口氣,將捆柴的繩子系到自己身上,彎著腰吃力地往家走。
身穿灰色破襯衫、腳踩解放鞋的吉伍日吾坐在墻邊說,配合楊杰拍照的村民并不是該村15位最貧困的家庭(成員),而是楊杰隨便選的。他說,如果楊杰再來的話,村民們一定會把他趕出去,“村里不歡迎騙子”。

村民對外地陌生人產生戒備
資料顯示,布拖縣地處涼山州東南部,距離州府所在地西昌約114公里。該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今年1-3季度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480元。
達覺村距離布拖縣城約14公里。據村民介紹,村子里的男性壯年大多外出打工,只有在每年11月才回家過(彝族)年。沒文化又上了年紀的村民基本留在家里種地。每家每戶平均有三四畝土地,還飼養有豬牛羊等牲畜。
澎湃新聞在達覺村采訪時發現,當地村民已對外地人產生戒備心。有村民主動詢問與澎湃新聞同行的彝族向導,并表示如果是來騙他們的就請立即離開。在向導解釋清楚來意后,村民才愿意交談。
在采訪中,只有赤黑爾子等極少數村民愿意站在鏡頭前復述當日的情形,更多村民選擇躲避鏡頭,被欺騙過一次的他們不想再受到一點可能的傷害。
有村民表示,他們只想安安靜靜地生活,過個好年,不想再被打擾。

涼山警方成立專案組調查
事后,楊杰將給村民發錢的視頻傳至直播平臺上,獲取粉絲關注和虛擬禮物。
數日后,網名叫“快手黑叔”的主播將楊杰把錢收回的視頻傳至該直播平臺。網友們這才醒悟:原來這是一場秀。
成為眾矢之的的楊杰在快手上承認,他到大涼山“做公益”的目的就是為了給自己漲粉絲,讓粉絲在看到自己“獻愛心”的時候刷禮物。楊杰在道歉的同時,還指責“東北狼王”、 “快手黑叔”等主播都存在做偽慈善的行為。
澎湃新聞了解到,粉絲給主播送的禮物明碼標價,粉絲送的禮物越多,主播賺的錢就越多,甚至可日賺萬元。
11月6日,快手直播平臺官方微博回應稱,(平臺)近期發現少數投機分子涉嫌假借公益之名行騙,平臺已經凍結相關人員賬號,并聯系警方核查真相。
8日,四川省涼山州公安局對此成立專案組,趕赴涉嫌發生偽慈善事件的地區調查取證。該局工作人員稱,此事目前仍在調查中,不便透露相關案情。

另有主播直播給老人洗腳
在布拖縣覺撒鄉博作村,83歲的吉火么日作(音)也成了網絡主播們“擺布”的對象。
吉火么日作告訴澎湃新聞,今年10月,她遇到兩撥外地年輕人給她發東西、拍照,“那些年輕人還給我洗腳”。
吉火么日作回憶,10月中旬某日中午,有三個外地年輕人(兩男一女)坐著一輛面包車來到村里,給她發了兩袋面條和200元錢,喂給她東西吃、找盆子接水給她洗腳,一旁還有人拍照(視頻)。說起有人給她洗腳時,與吉火么日作一起在路邊烤火的村民笑了起來。
吉火么日作捏著身上穿的棉襖衣角說,這件棉襖就是第二撥來給她發東西的外地人給她的,還幫她穿上。這次來的也是三個人,全為男性,與上次遇到的不是同一撥人。吉火么日作說,這些人還給她兩三張百元大鈔,讓她舉到面前拍照。事后,三個外地年輕人收走了吉火么日作手里的錢,只給她留下20元“辛苦費”。
吉火么日作至今不知道主播為何物,也不清楚這些人給她發錢發東西目的何在。她的兒子吉木成呷說:“母親對人好,別人給她東西,讓她拍照就拍照。”
同村村民蘇呷子拉稱,一個多月前,有幾名外地男子提著一大塊生豬肉到他家中去借鍋,后來干脆就在他家把肉切好炒熟。這幾名男子把肉做好后讓村民幫他叫20個小孩過來,男子把肉裝在一次性飯盒中分給小孩,還不停拍攝小孩吃肉的畫面。
澎湃新聞注意到,前述主播賬號被封前,的確存在給老人發錢、給小孩現場做肉吃的視頻。

司機稱生活被打亂
澎湃新聞注意到,開去達覺村的面包車為昭覺縣短途客運有限責任公司車輛。
該面包車駕駛員勒爾馬哈在電話中告訴澎湃新聞,視頻中出現的幫助楊杰收錢的白衣男子就是他。
39歲的勒爾馬哈回憶,10月8日早上7點10分左右,他在昭覺縣城水井巷等活時等來了一單“大生意”:一名戴金項鏈的外地中年男子從一酒店走出,要包車去30多公里以外的布拖縣。
勒爾馬哈回憶,該男子出手闊綽,他要價300元,對方沒還價就同意了。上車時,該男子自稱“杰哥”,是回老家探親的,半路還要接三個朋友。大約開了半小時后,勒爾馬哈接到了三名男子和一堆物品,包括衣服、鞋子、食物等物品,“(物品)塞滿了面包車”。這時,楊杰告訴勒爾馬哈,他們是來做慈善的,要把這些東西捐給某個村生活貧困的村民。勒爾馬哈問是哪個村,楊杰的一名朋友說,他知道路,由他來指路。
因一輛卡車橫擋住了必經之路,一行人只好改變行程。楊杰讓勒爾馬哈帶他們隨便去個農村,“只要窮就行”。
當日下午1點,一行人到達布拖縣達覺村。楊杰說,他們不懂彝語,要勒爾馬哈當他們的翻譯,告訴村民要給他們發東西。
勒爾馬哈稱,四人向村民發放了物品。楊杰給村民發錢是快離開的時候,在拍完視頻后,楊杰讓勒爾馬哈幫忙把錢收回來,理由是防止村民現在就把錢拿走。勒爾馬哈說自己以為楊杰打算最后再把錢給村民,也沒多想就幫忙把錢收回。可直到離開村子,楊杰也沒把其承諾給村民的錢發給村民。
當天下午,勒爾馬哈把楊杰一行人送到布拖縣城后,自己返回昭覺縣。第二天,楊杰打電話給勒爾馬哈要求再包車去個村子。勒爾馬哈覺得楊杰不守承諾拒絕了。
昭覺縣公安局新城派出所一名不愿具名的民警向澎湃新聞證實,勒爾馬哈陳述的事發經過基本與該所掌握的信息一致。
勒爾馬哈說,視頻被曝光后,不少網友都認為他“與主播是一伙的”, 甚至昭覺本地的人也以為他與楊杰串通一氣,聯合欺騙老鄉。
對此,勒爾馬哈感到在老鄉面前抬不起頭,他也曾對關系好的朋友解釋過自己被耍了,如果早知道楊杰是來做偽慈善的話,他說自己根本不會接這個活。勒爾馬哈告訴澎湃新聞,前往達覺村后的第三天,父親就生病了。此后就一直陪父親看病。這個月,他一直在成都陪護父親做手術。
事后,昭覺、布拖兩地警方等部門都找到勒爾馬哈了解情況。他說:“電話都被打爆了,看到陌生電話就想起這個事,覺也睡不好,總擔心有人要找我的麻煩。”
涉事主播被指“換馬甲”繼續吸粉
布拖縣當地居民認為,這些主播搞偽慈善的行為特別可惡,他們應當回到曾去過的村子,向那些被騙的村民鄭重道歉。
目前,布拖縣相關部門未就主播涉嫌偽慈善一事作出回應,當地宣傳部也拒絕了澎湃新聞的采訪。
據新華社報道,“偽慈善”事件中網絡主播的賬號被凍結后,很快又公布了新的賬號,吸引“粉絲”前去關注。業內人士認為,如果主播實名制登記和“黑名單”制度能夠嚴格執行,劣跡主播換個“馬甲”重新傳播不良信息的做法就不會有生存的土壤。
涼山州慈善總會副會長巫阿騫在接受央視《焦點訪談》采訪時稱,扶貧濟困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個別人或組織打著慈善的幌子(以賺錢為目的),完全扭曲了慈善目的,違背了慈善的本質。
香港一家基金會的內地項目負責人也認為,前述網絡主播不僅傷害了受助對象的感情,使其對公益組織產生反感,也會對整個公益慈善事業造成負面效應,使公眾對公益的不信任感增加,最終會導致真正有受助需求的群體得不到幫助。
該負責人指出,政府相關部門應考慮,如何讓被騙的村民重拾對慈善公益事業的信心。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