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澎湃聯播|丟書,丟在哪丟什么怎么丟,都是學問
11月15日的春城之夜,比分牌上的0:0就像前幾天的超級月亮,照進了球迷心中。也許,下次只要再安排一塊海拔更高的場地,國足就一定能贏了。PS,珠穆朗瑪峰就算了,太嚇人了,云南的玉龍雪山就成。——《澎澎湃湃看球筆記》
帶著高原紅,澎澎和湃湃準備回來寫稿了。地鐵的角落里,靜靜地躺著一本《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

可翻了幾頁之后,澎澎臉上的高原紅更紅了。他意識到,這本書好像不是講修摩托的,便放下書去擠地鐵了。
事后他回憶道,臉紅不是因為搞錯了書,實在是地鐵太擠了。

曾經,魯迅筆下的孔乙己是一個底層讀書人。因為偷了人家的書,被打斷了腿。如果他生活在現代,遇上這樣一場活動,就再也不愁沒書看了。只不過,他仍然會被魯迅打斷腿。

于是迅哥便打折了他的腿,地鐵內外充滿了快活的空氣。
至于“丟書”到底算不算丟,清朝藏書家葉德輝曾說過,“老婆與書概不外借。”《紐約時報》撰稿人布羅亞德也曾說過,“借書給朋友的痛,就像大多數父親對未婚同居的女兒的感情。”

然而,創意被山寨過來后,受到了不少人的吐槽:沒人看、不好看、營銷味太重,還有地鐵擠得跟下餃子似的,你見過哪個餃子下了鍋還能進行精神上的愉悅?

首先,該自媒體在閱讀地點的選擇上就出現了一個大錯誤。地鐵這樣的場所往往是喧鬧擁擠的,外國人喜歡在地鐵讀書不代表中國人也要跟著學。另外,很多書被扔得臟兮兮,甚至是被坐在屁股下面,很難激發人的閱讀欲望。
所以第一步就要改變“丟書”的地點。我們的選擇是:星巴克。

同時,對于星巴克來說這也是一次機會。近來他們家非得把最小的杯叫成“中杯”,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不僅如此,就算對面是他們家的鉆石黃金鈦合金會員,每次也都問一句“你確定嗎?”
以后他們終于可以換個問題了,“請問你看書嗎?我們有中篇小說,長篇小說,超級長篇小說。”
“我只想看短篇小說。”
“對不起我們最短的就是中篇。”

首先,澎澎喜歡抱著《哈利路亞摸摸噠》、《在你的全世界瞎溜達》、《娜娜巴西捏仁波切》之類的東西樂此不疲,這些書肯定是拿不出手的。
再看湃湃這邊就比較有文化了:刻在竹簡上的《史記》,不過七八百斤不太拿得動;無刪減版還帶番外篇的《金瓶梅》,不太好意思拿出來看;王夫之的巨作《船山遺書》,拿出來好像也不太吉利……

不僅如此,一旦往地鐵里丟這本書,誰還敢說我們是搞營銷、玩炒作的?這本書里承載的,滿滿的都是對下一代的關懷,是愛與希望!

假如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那么電子書就是人類進步的電梯。所以如果有活動丟的是Kindle、Ipad之類的,記得第一時間通知我們。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