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焦點訪談聚焦偽慈善:網絡主播打公益旗號做直播,月賺六位數
央視新聞客戶端11月14日消息,近一時期以來,網絡直播迅速興起。這種基于互聯網,以視頻、音頻、圖文等形式向公眾持續發布實時信息的活動推出之后就廣受網友關注。為尋求關注度,直播平臺也是各顯身手,紛紛尋找代言人,也就是網絡主播開始直播生活,直播購物,甚至直播吃飯和睡覺,還有人專程跑到四川大涼山去直播公益扶貧了。
直播造假 “偽慈善”視頻片段網絡熱傳

兩名男子正在拿回一群老人和小孩手中一疊疊的百元大鈔。收起來后再遞給黑衣男子,黑衣男子一邊埋頭數錢,一邊招呼。
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前不久,記者了解到,這段視頻拍攝地就在涼山州布拖縣城的一個小山村,在當地向導的帶領下,記者決定驅車前往,一探究竟。由于記者到達天色漸晚,當地又在修路,把車開到半山腰的地方后,徒步才到達村里。
聽說有記者來采訪此事,不少當天在視頻拍攝現場的村民聞訊趕了過來。他們說那天他們在打燕麥,一群人跑來喊他們吃糖,給他們發錢。但不讓他們把錢揣進兜里,而是舉在手里拍照。

在另一段視頻顯示,他們把錢收回去后,這名主播還說了一句:“給你們發東西,過去排隊接著拍。”
那么,最后這個所謂的慈善團隊只是給當地村民發了毛巾、牙刷、肥皂等。
聽在場的村民們議論,這個直播團隊還給小孩發了一些東西。記者一打聽,不由得大跌眼鏡。
他們給在場的小孩四個雞蛋,拿著拍照,拍完后收走三個,留下一個;還有鉛筆,發一捆,拍完以后收走,留下兩支。

第二天發了衣服,褲子,鞋子,然后就不來了。
時隔兩個月,直到記者來到村里調查此事,村民們再也沒見過這個直播團隊的人影。通過調查記者了解到,在四川大涼山,“快手直播”平臺類似這樣的直播團隊遠不止一個,有的直播團隊,在大涼山直播公益已經有好幾個月的時間。而他們真正的目的并非慈善,而是“吸粉”、賺錢。
假公益偽慈善背后是“吸粉”、賺錢
所謂“吸粉”,指的就是給直播號漲粉絲,讓粉絲們在觀看自己獻愛心的時候刷禮物,而這些虛擬的禮物可以兌換成人民幣。一位網名為“快手黑叔”的主播還在網絡直播過程中透露,所謂的公益直播,其實就是賺錢。粉絲一天給他們10000,他們的花銷就2000,剩下8000,一個月就是24萬,一年300萬。

“快手黑叔”說:“我兩個月賺60萬,明年我要賺2000萬,我要換一輛賓利,蓋別墅……”
近段時間,這幾個直播團隊起了內訌,在網絡上相互指責對方在做“偽慈善”。“快手杰哥假裝發錢”的視頻就是對方偷偷錄下傳到網上的,而“快手杰哥”不甘示弱,又陸續曝出了對手不少“偽慈善”的內幕,指責對方往孩子臉上抹泥,為了吸粉吸金,對受捐對象怎么慘怎么弄。事情曝光以后,一起了網友熱議,紛紛指責這種“偽公益假慈善直播”行為。
這幾段關于大涼山公益直播的視頻卻變成了假公益偽慈善的鬧劇。目前,當地政府部門已經介入調查。網絡直播作為新興業態,野蠻生長的同時也衍生出種種亂象。互聯網監管部門對此一直保持高壓態勢,嚴管嚴查,清理規范。但由于直播行業井噴式的發展,人員魚龍混雜,一些平臺主播以不雅、低俗內容搏眼球行為還是時有發生,對互聯網生態環境造成了直接破壞。
直播亂象層出不窮 色情暴力等低俗直播引圍觀
“直播吃飯,月入過萬。”互聯網直播近年來在中國走紅,眾多普通網民通過各個直播平臺成為月入過萬元的主播。“粉絲經濟”也由起初的明星、名人,拓展到普通大眾。
由于利益的驅使,其實不少網絡直播平臺,都充斥著所謂的勁爆直播,而這其中就不乏色情、暴力等等低俗直播。今年1月10號晚,微博上突然出現某直播平臺造娃娃的熱點話題,據截圖顯示,在斗魚直播平臺中一個名為放縱不羈123的主播,竟然在直播間直播性行為。

為了整治這些網絡直播亂象,今年7月,文化部曾經公布了一批對北京、上海、廣東等6個省市的各類網絡表演平臺的檢查結果,26個網絡表演平臺因涉嫌宣揚淫穢、暴力、教唆犯罪和危害社會公德等違法違規內容被查處,16881名違規網絡表演者被處理。
然而,不正之風并沒有因此而銷聲匿跡,近日,全民tv女主播在直播中與男主播連麥上演激情游戲,吸引了大批網友的圍觀。
11月9日凌晨11點多,記者用手機登錄某直播平臺看到,一名男子一邊開車一邊直播,還直言自己是酒后駕車,有觀眾提醒他找人代駕,卻聽到了這樣的回答:“沒喝多少,白酒半斤多,喝了些啤酒。”
有觀眾表示這樣的行為不妥,要舉報他,沒想到,這位男子竟沒有半點擔心。
10月底,有微博網友爆料稱,斗魚直播平臺一主播毒癮發作,面向30萬觀眾直播吸毒。在當天的直播視頻中可以看到,這名男性網絡主播兩次做出了疑似吸毒的動作。此事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在網友曝光之后,上海公安機關迅速展開調查,將人在上海的涉事網絡主播黃某控制。

網絡直播底線已經劃出
垃圾必須及時清理,才不會變成垃圾場,但是清理的難度也不小。違法成本低,隱蔽性強,取證難都給清掃工作帶來阻力。針對新形勢,國家網信辦日前發布了《互聯網直播服務管理規定》。實名登記,即時阻斷,新聞信息先審后發,建立“黑名單”等有力工具將使垃圾清掃工作變得更直接,更有力,也更有效。十二月一日開始正式施行的新規已經劃出了底線,那么,直播服務的發布者們請不要再亂扔垃圾,做網絡直播的綠色環保人士吧。
(原題為《不著調!網絡主播稱打公益旗號做直播 月賺六位數》)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