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95歲復旦大學宗教學學科奠基者、哲學系教授胡景鍾逝世
11月29日,微信公眾號“復旦大學哲學學院”發布消息,復旦大學哲學系教授、原系主任胡景鍾,因病醫治無效,于2021年11月29日3點23分在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逝世,享年95歲。

胡景鍾(1926年11月11日-2021年11月29日)
胡景鍾(1926.11.11-2021.11.29),廣東番禺人。復旦大學哲學系原系主任、教授。歷任復旦大學教務處副處長、校長辦公室主任;國家社會科學規劃(基金)哲學學科評審組成員,上海市哲學學會常務理事。
胡景鍾于1945年9月至1948年8月,就讀于廣州嶺南大學;1948年9月至1950年2月,就讀于上海滬江大學,并于1949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大學畢業后,先后于上海滬江大學、上海高校聯合辦事處、華東高教局任職。1956年8月,在中國人民大學馬列主義研究班進修結業,同年9月進入復旦大學哲學系工作,先后聘任助教、講師,并擔任副系主任職務。1979年11月至1983年4月任復旦大學教務處副處長,1983年5月至1984年10月任復旦大學校長辦公室主任。1984年11月至1988年12月任哲學系系主任,并聘任副教授;1991年起聘任哲學系教授;1991年7月離休。
胡景鍾長期從事宗教哲學、基督教思想史研究。在擔任復旦大學校長辦公室主任和哲學系主任期間,仍于繁忙的行政事務之余,積極溝通校內外科研教學資源,并身體力行擔負宗教學相關教學和科研工作,有力地推動了復旦大學宗教學學科的建設和發展,是復旦大學宗教學學科的奠基者。
復旦大學是新中國最早開設宗教學類課程的高校之一。1964年,胡景鍾就邀請嚴北溟先生開設了“佛教哲學史”。從1978年起,胡景鍾在國內率先開設了“基督教思想史”課程,和嚴北溟先生的“佛教哲學史”一道,成為了1977年大學恢復招生之后,最先恢復的以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的宗教學類課程,極大地推動了中國宗教學研究和教學的恢復與發展。
上世紀80年代,胡景鍾積極使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和方法研究分析宗教問題,先后發表了《淺論社會主義時期宗教的存在》《論中西文化交流中的教會大學》《試論“人”在哲學地位中的演變——從批判神學的歷史談起》等一系列論文,并獲得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論文獎。1984年底,在他的積極籌備下,哲學系牽頭成立了跨系的宗教學研究室,胡景鍾兼任室主任,這是國內大學中較早成立的專門性的宗教學研究機構。他主編的《西方宗教哲學文選》,以宗教哲學經典主題為對象,閱讀文本涵蓋了從古希臘到現代的西方宗教學者的作品,是學生理解宗教哲學的重要讀本。
在擔任系主任期間,胡景鍾慧眼識才,留下了俞吾金、吳曉明等一批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中青年學者,有效充實了哲學系的教學科研力量,也為哲學學院學科的發展奠定了人才基礎。
離休之后,胡景鍾依然筆耕不輟,發表了《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觀》《要認真對待宗教——紀念復旦大學開設宗教課50周年》《試析校園文化的內涵和外延》《如何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試析“生命教育”的缺失》等憶舊、回眸、思索、探討類的雜文20余篇,自編了《三葉集》。其字里行間,無不蘊含著一位耄耋老人對國家、對民族、對教育事業的拳拳之心。
從2016年開始,胡景鍾用自己的積蓄,在哲學學院設立了桂海獎學金,支持學院的人才培養。截至目前,已有33位學生獲得“桂海優秀學生獎學金”、“桂海勵志獎學金”和“桂海優秀學生單項獎學金”。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