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10月衛星數據:黑龍江秸稈火點占全國六成,數量強度均第一
環境保護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于11月11日發布的《環境衛星2016年10月份秸稈焚燒火點監測月報》顯示,自10月1日至31日,環境衛星共監測到全國秸稈焚燒火點1095個(不包括云覆蓋下的火點信息),涉及13省73市,其中黑龍江省秸稈焚燒火點達702個,占全國秸稈焚燒火點總數的64%,火點個數與火點強度均穩居全國第一,遠超第二名內蒙古自治區的100個火點數。
月報數據還顯示,與去年同期相比,黑龍江省秸稈焚燒火點數增加了125個,增加數量居全國首位。
而值得注意的是,同處東北地區的吉林省和遼寧省秸稈火點數分別為73個和58個,分別位居第三位和第四位,但火點強度遠小于黑龍江省,與去年同期相比,吉林和遼寧兩省的火點數分別下降了235個和216個,下降幅度均近8成。
環保部:燒秸桿等是重污染“元兇”
澎湃新聞(www.kxwhcb.com)此前報道,11月6日,環保部會議上直指,黑龍江省部分地區冬季燃煤采暖和秸稈焚燒排放是導致區域性大范圍重污染的“元兇”。
據月報數據顯示,黑龍江省內13個地級行政單位中,除大興安嶺地區外,各地市均有秸稈焚燒火點分布。
11月5日,澎湃新聞從環保部了解到,11月3日至5日,東北地區相繼有綏化市、哈爾濱市、大慶市、白城市、松原市、長春市、沈陽市、遼陽市、鞍山市、營口市、大連市等11個城市的AQI(空氣質量指數)小時值達到500,其中哈爾濱市、大慶市、綏化市等污染最為嚴重。
而在這份秸稈火點月報中,哈爾濱被發現有57個火點,大慶為17個,綏化多達102個,綏化一市的秸稈火點數量甚至超過了排名各省區第二位的內蒙古自治區。
黑龍江環保專家:缺少必要科學依據
科技日報11月11日以《霧霾讓黑龍江“背鍋”?監測數據說了算》為題報道說,11月2日至6日,我國東北、華北和華東地區出現大范圍重污染過程。環保部發布消息稱,此次東北、華東地區大范圍的污染過程,始于11月3—4日黑龍江的哈爾濱、綏化和大慶一帶,重污染主要源于當地冬季燃煤采暖和生物質燃燒排放,是導致區域性大范圍重污染的“元兇”。
對此,黑龍江省環境監測中心站副站長劉元海表示,判斷這團霧霾傳輸1600多公里影響華東缺少必要的科學依據。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柴發合研究員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說,環保部公布的判斷是專家組基于監測數據客觀分析、會商的結果。
他介紹說,5日下午,受東北方向氣流影響,污染氣團向西南偏南方向持續傳輸,經長春、沈陽至大連一線,跨過渤海灣到達山東半島,并在6日上午影響到江蘇和安徽北部地區。吉林、遼寧、山東、江蘇和安徽的部分城市PM2.5濃度受污染氣團傳輸的影響可能高達30%—50%。
柴發合說,當地冬季燃煤采暖是東北地區冬季霧霾的主因,秸稈焚燒時間集中,是某一時間段霧霾的主因。
據統計,東北地區冬季發生大范圍極重污染天氣過程,已連續出現了4年。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