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內蒙古政協原副主席趙黎平被判死刑,長安劍:官員犯法無特權

第一個!十八大以來,第一個被判處死刑不緩刑的“大老虎”,是原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政協副主席,自治區公安廳黨委書記、廳長趙黎平!他不會想到,一年前扣響扳機的一瞬間,叩開了自己的地獄之門。
今天上午,趙黎平故意殺人、受賄、非法持有槍支、彈藥、非法儲存爆炸物案,在太原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公開宣判。法院認定被告人趙黎平犯故意殺人罪,判處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犯受賄罪,判處有期徒刑十五年,并處沒收個人財產人民幣二百萬元;犯非法持有槍支、彈藥罪,判處有期徒刑五年;犯非法儲存爆炸物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決定執行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財產人民幣二百萬元。這個庭審結果,傳遞出這樣一條信息:官員犯法沒有特權,依法反腐不留余力!
身份,不是撼動法律天平的砝碼
仗著“人頭熟”“地面熟”,以為手里的權力能大到天上,自我感覺良好的“特權階層”,下場往往是“死”的很慘。他以為自己還在古代?
誠然,古代的勛貴功臣,即便觸犯法律,也可以憑借身份、功績,甚至丹書鐵券、“免死金牌”免刑脫罪,但是當前的中國,正走在一個有貪必露、有腐必反的時代;這個時代,特權決不是屢試不爽的通行證。
趙黎平,雖曾煊赫一時,但終究是給反腐做了注腳。先看他的罪行吧——因感情糾紛持槍追殺情人,后又向被害人尸體射擊泄憤,并焚尸滅跡;多次利用其職務便利,收受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受賄數額達2368萬元;非法持有槍支彈藥,非法儲存爆炸物。這個十八大以來查處的第一百只“老虎”,怎能容于黨紀國法?!
法律不會在意他曾當過多么大的官,佩戴過多么高的肩章,擁有過多么大的權力,因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官員犯法沒有特權。當犯罪事實板上釘釘之時,趙黎平除了接受法律審判,另無出路。
在此之前,有人以為這個案子會不了了之?錯!共和國的法治,從不畏懼來自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的檢驗。被告人的身份,決不是撼動法律天平的砝碼。
趙黎平被判死刑,是反腐深刻的體現
趙黎平被依法判處死刑,是當下反腐深刻的體現。
趙黎平腐敗嗎?自不必說。濫用職權,收受賄賂,為他人在項目上甚至職務提拔上提供便利;不僅非法持槍,而且在辦公室里囤積了91枚雷管,根本不把公共安全放在眼里;最后,光天化日下當街追殺情人,更是腐敗之極。貪婪腐敗、囂張跋扈到這種程度,不判他判誰?退一萬步講,就算趙黎平沒有殺人,暫時躲過一劫;但紙里包不住火,隨著反腐的深入,有貪必露!他遲早有東窗事發的那一天。
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強調,“任何人都不得凌駕于國家法律之上”。今年3月13日,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在人民大會堂,向全國人民交了這樣一份答卷:“全國檢察機關共立案偵查職務犯罪案件40834件54249人……查辦受賄犯罪13210人,查辦行賄犯罪8217人……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嚴重不作為、亂作為問題,查辦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瀆職侵權犯罪13040人?!边@些數字背后,是國家政道去邪的決心,是國家力懲腐敗的行動。在反腐大勢之下,“特權”這把保護傘撐不起來。
所以我們看到,潛藏在系統內的“大老虎”接連落馬,薄熙來、周永康、郭伯雄、令計劃……接二連三地走上法庭,接受法律的審判。而趙黎平,不過是落馬的眾多“老虎”之一而已。他雖“體型”不大,但兇殘有余。今天的判決結果,是這個新中國成立后首個親手殺人的省部級官員,應有的懲罰。
反腐必須進行到底
上個月,一部名為《永遠在路上》的專題片,引發了“追劇熱潮”。這部8集、400分鐘的專題片,展示了“大老虎”落馬后在監獄中的懺悔。蔣潔敏、白恩培、萬慶良……一個個出鏡,令人唏噓,也令人憤慨。
我們唏噓,是因為這些人曾官居高位,但他們忘記初心,越走越遠,最終從高處跌落谷底,人生不得善終。我們憤慨,是因為這些人為官不仁,沒把權力用在應該用的地方,大搞權力尋租,以權謀私,不是為他人在項目上提供便利、大撈一筆,就是買官賣官、封官鬻爵。扼殺公平競爭,權力壓倒一切,長此以往,還如何對法治國家、對人民,對公正和平等,履行莊嚴的承諾?
習近平總書記曾作出過意味深長的告誡,“領導干部要牢記法律紅線不可逾越”。如何做一名合格的領導干部?一方面,最起碼要有法律素養,超出法律框架的事不為,超越權力范圍的事不做。更不能忘記為官初心。許多官員出問題,恰是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為何出發,手中有了一點點權力就感覺“老子天下第一”,但他沒有明白,這份權力并不屬于他自己!無論身份“高低”,權力“有無”,每個人在法律的天平上都會被一致稱量;無論欲望猛獸如何咆哮,在齊整牢固的籬笆面前,也不過一只紙扎老虎。
另一方面,則要加強外部的“他律”。僅靠官員自律還遠遠不夠,所以,必須要將反腐進行到底。官員會受到更為嚴格的約束,這種約束源自黨紀國法的普遍要求。當腐敗與接受懲罰之間的關聯,已如水凝成冰的自然規律一般確定而不可動搖時,我們便可以說,在這個法治的國家,法律有權威,人民有尊嚴,社會有希望。
長安君相信,我們之所以對于維護長治久安擁有前所未有的信心,就在于我們找到并握緊了法治這柄金鑰匙,而反腐,就是構成這把鑰匙最堅硬的合金。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