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史湘云詠物詩詞的別樣魅力
史湘云詠物詩詞的別樣魅力 原創 蘭藉文化 紅樓夢研究 收錄于話題 #歸途如虹 161個內容

作者
歸途如虹
《紅樓夢》里有大量的詠物詩詞。從第三十七回的詠白海棠,到第七十六回的詠月,曹雪芹為我們創造了大量精美的詠物詩詞。
《紅樓夢》里詩詞創作的方式有三種:私下里自由創作;詩社活動里集體創作;即景聯句。
《紅樓夢》里在私下里進行過創作的只有三個人:林黛玉、賈寶玉和史湘云。
其中史湘云的詩歌風格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曹雪芹為史湘云代擬的作品非常能夠體現史湘云的性格魅力和不俗才情。

史湘云第一次展露出才華是在第三十七回里。她雖然并沒有在第一時間加入詩社,卻表現得十分興奮和積極。她的兩首《詠白海棠》清新自然,新穎別致。
我尤其喜歡“秋陰捧出何方雪,雨漬添來隔宿痕”和“蘅芷階通蘿薜門,也宜墻角也宜盆”這兩聯詩。
“秋陰捧出何方雪,雨漬添來隔宿痕”設喻巧妙,將白海棠亭亭玉立的姿態寫得充滿靈動之氣,也富有生活氣息,語言素雅。
“蘅芷階通蘿薜門,也宜墻角也宜盆”托物言志,將史湘云隨遇而安,樂觀豁達的性格體現了出來,語言既含蓄蘊藉,耐人尋味又樸實自然,不事雕琢。
史湘云在第三十八回里寫的《對菊》、《供菊》和《菊影》也讓人印象深刻,體現出史湘云內心的溫暖。他的詠菊詩不僅沒有讓人感受到秋天的蕭瑟,反而讓人內心充滿希望和對美好未來的期待,體現出菊花別樣的風情和韌性。
《對菊》里的“蕭疏籬畔科頭坐,清冷香中抱膝吟”筆調流轉,富有畫面感,“秋光荏苒休辜負,相對愿宜惜寸陰”直抒胸臆,扣題巧妙,將史湘云珍惜當下的生活態度和爽朗大氣的性格體現得淋漓盡致。
《供菊》里的“霜清紙帳來新夢,圃冷斜陽憶舊游。傲世也因同氣味,春風桃李未淹留”情景交融,語氣高昂,風格清新明快,將菊花孤高傲世的精氣神體現了出來。
《菊影》里的“寒芳留照魂應駐,霜印傳神夢也空。珍重暗香休踏碎,憑誰醉眼認朦朧”為我們營造出一種如夢如幻,迷離恍惚的意境,語言清雅,富有想象力?!闭渲匕迪阈萏に椤斌w現出史湘云內心對自然的熱愛,巧妙化用李清照的“有暗香盈袖”一句,構思精巧,卻又不露痕跡。

第五十回里,大家即景聯句詠雪,史湘云更是才思敏捷,表現突出。
“龍斗陣云銷”一句氣勢如虹。也只有史湘云這種具有滿腔豪情的才女才可以吟詠出這般具有恢弘氣概的詩句來。
“坳垤審夷險”一句富有哲理意味,也體現出史湘云不懼風雨,敢做敢為的性格。
“石樓閑睡鶴”則體現出史湘云如閑云野鶴一般的名士風流,和她的另一句“寒塘渡鶴影”對照起來閱讀,別有意趣。
《紅樓夢》里兩次描寫史湘云的睡態,尤其是“醉眠芍藥裀”更是體現出一種渾然天成,天人合一,灑脫不羈的美。而史湘云的身材也被曹雪芹用“鶴勢螂形”來形容??梢?,史湘云在曹雪芹心中,如同一只白鶴,優雅靈動,且具有瀟灑風神。

柳絮詞的寫作是由史湘云和林黛玉發起的。史湘云的柳絮詞被林黛玉評價為“新鮮有趣”,被眾人評價為“精致嫵媚”。
且看史湘云的這首柳絮詞:“豈是繡絨殘吐,卷起半簾香霧,纖手自拈來,空使鶯啼燕妒。且住,且??!莫使春光別去?!?/p>
這首詞的構思非常新穎別致,由對柳絮的吟詠自然地過渡到作者對時光的留戀,對美好的珍愛,而且沒有絲毫惜春傷春,感時傷別的頹喪情緒,只有對生活的愛。
第七十六回里,史湘云和林黛玉詩興大發,一起即景聯句。史湘云的“寒塘渡鶴影”被林黛玉評價為“何等自然,何等現成,何等有景且又新鮮”。這句詩將中秋月夜的凄清和白鶴的動態美結合得非常巧妙。一個“渡”字則頗有禪意,但是這種禪意卻像是融化在水中的鹽一樣,“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耐人咀嚼,讓人回味無窮。

其實,史湘云之前構思出的詠月詩句也頗有韻味。
“晴光搖院宇”一句為讀者描繪出一幅清麗宜人的月夜畫面;“銀蟾氣吞吐”一句氣象萬千;“虛盈莫論定”一句和史湘云的“論陰陽”相得益彰,體現出史湘云辯證的思想。
總而言之,曹雪芹為史湘云所代擬的詠物詩詞很出色,體現出史湘云寬廣的心胸、敏銳的才思、溫厚的情懷、獨特的風采。
原標題:《史湘云詠物詩詞的別樣魅力》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