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陜西為秦腔立法,明確秦腔藝術保護傳承對象
11月26日,陜西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陜西省秦腔藝術保護傳承發展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條例》明確了秦腔藝術保護傳承對象,既包括秦腔藝術的代表性劇目,也包括與秦腔藝術相關的樂器、服飾、道具等制作技藝,以及與秦腔藝術相關的歷史性建筑設施等。
秦腔藝術保護傳承對象包括秦腔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及相關的實物、場所《條例》規定,秦腔藝術保護傳承對象,包括下列具有歷史、美學、藝術價值的秦腔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相關的實物、場所:(一)秦腔藝術的代表性劇目、流派、唱腔、方言、音樂和傳統表演技藝及相關知識產權;(二)與秦腔藝術相關的樂器、服飾、道具等制作技藝;(三)與秦腔藝術相關的歷史性建筑設施、文獻檔案、影音資料、器具實物;(四)秦腔藝術特有的傳統習俗;(五)與秦腔藝術相關的其他需要保護傳承的對象。
文旅部門應對瀕臨失傳的經典傳統劇目進行挖掘整理和復排演出
如何做好保護?《條例》規定,縣級以上文化旅游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組織開展秦腔藝術資源普查,征集、搶救、保護具有歷史價值、藝術價值的檔案資料、口述歷史和珍貴實物,對瀕臨失傳的經典傳統劇目、曲牌進行挖掘整理、修改提升和復排演出。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文化旅游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保護修繕具有歷史價值的秦腔藝術場所、設施,根據需要建設秦腔藝術紀念館、博物館、展覽館,開展秦腔藝術影視觀賞、表演展示、普及培訓等活動,并按照有關規定免費向公眾開放。
縣級以上文化旅游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建立秦腔藝術代表性傳承人儲備名單。
支持秦腔代表性傳承人、藝術名家通過收徒傳藝的方式,傳承秦腔藝術流派、優秀劇目和表演、作曲、演奏、舞美設計等技藝。
支持有條件的院校開設秦腔藝術編劇、表演等專業
為了加強秦腔藝術的人才培養,《條例》規定,戲曲職業院校應當優化秦腔藝術專業設置,加強職業道德和歷史、文學等文化基礎理論教育,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支持有條件的院校開設秦腔藝術編劇、導演、作曲、表演、演奏、舞臺美術等專業,提高辦學層次,逐步形成秦腔藝術人才培養學歷教育體系。
支持符合條件的秦腔院團和專業院校通過委托培養、短期培訓、合作辦學等形式開展人才培養,建立學生學習實踐基地及人才培養基地,推動傳統傳承方式和現代教育相結合。
縣級以上教育、文化旅游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推動開展秦腔藝術進校園活動。支持學校通過舉辦展演展示、知識講座、組建社團等形式,增進學生對秦腔藝術的了解和體驗,培養秦腔藝術興趣愛好。鼓勵學校和秦腔院團、秦腔藝術代表性傳承人、藝術名家合作開展校園秦腔藝術普及活動。(原標題《陜西為秦腔立法 明確秦腔藝術保護傳承對象》)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